APP下载

谁动了他的运动鞋

2017-03-31谢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初中生

谢炯

〔关键词〕同性依恋;初中生;辅导个案

一、背景资料

求助者:小聪(化名), 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成绩中等,身体健康,无明显躯体症状。在母亲的陪同下前来求助。

(一)母亲陈述

小聪同班同学小杰(化名)的妈妈向小聪妈妈反映,小聪偷了小杰的三双鞋子。两个月前,小聪去小杰家做作业。小聪回家后,小杰妈妈发现少了一双鞋,并且是一双普通的运动鞋,而且名牌运动鞋并没有少。小杰妈妈想可能是自己遗忘在哪个地方了。一个月前,小聪去小杰家做客之后,小杰妈妈发现家里又少了一双普通运动鞋,于是对小聪产生了怀疑,认为可能是小聪把鞋拿走了。

半个月前,小聪去小杰家做作业。这次小杰妈妈仔细观察小聪在他家的表现,发现在小聪离开之后,家里确实又少了一双运动鞋。于是小杰妈妈把家里的摄像头视频录像调出来,看到确实是小聪拿了小杰的鞋子。小杰妈妈认为小聪本性善良,却做出偷鞋的事情,这对他成长非常不利。于是她把这件事的始末告诉了小聪妈妈,并且把小聪偷鞋的视频录像给小聪妈妈看。小聪妈妈看后非常震惊,因为儿子一向乖巧温顺,怎么会偷同学的鞋子,并且自己家里家境富裕,根本不需要去偷。小聪妈妈在了解事情之后,回家里找鞋,真的在小聪卧室的床底下发现了三双鞋子。小聪母亲非常焦虑,觉得孩子是不是在和其他同学攀比,想要鞋子。小聪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缺少名牌鞋子,于是在他放学后,就对他说要陪他去买名牌运动鞋。小聪听后表情平淡,说买不买无所谓,自己鞋子还够穿。小聪妈妈认为长此以往,小聪会容易养成偷窃的习惯,不利于他的成长,于是前来求助。

(二)咨询师观察

小聪走进咨询室的时候,衣着整齐,面部没有明显的表情,双手不知如何摆放,能看出他内心惶恐不安。与他打招呼时,他微微点点头,双手手指交叉又分开,不喜欢和咨询师进行深入的交谈,比较反感心理咨询。小聪整体表现腼腆害羞。当告诉他只是简单地聊聊天,每个同学都要过来时,他整个人放松了。和他聊同学小杰的关系时比较开心。

(三)当事人陈述

小聪在母亲在场时,回答都很回避,在母亲离开咨询室后,才渐渐地打开心扉。在多次咨询之后,小聪承认自己对小杰有好感,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感觉。他以前是家里的独生子,非常受爸爸妈妈的宠爱。不管他提出什么样的要求,爸爸妈妈都会答应。在生活和学习上,父母的关爱无微不至。可是两年前,母亲生了妹妹,他感觉全家人的爱都给了妹妹,妹妹才是家里的中心,全家围着她转。他觉得自己在家里不那么受欢迎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也减少了。

上了初中后,小聪觉得小杰对自己和对别人不一样,对自己特别好,觉得从生活方方面面关心自己,和他有说不完的话。于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放学回家,就想腻着小杰,从他那里能感受到爱和安全感。自己偷拿小杰的鞋子是因为有一次去小杰家做作业,发现小杰的一双运动鞋挺好看的,如果这双运动鞋在自己身边的话,就会觉得小杰就在身边,有安全感和熟悉感。偷拿鞋子的时候也挺犹豫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拿了第一次后,就把鞋子放在床底,不愿让别人发现。就这样,不知不觉已经拿了三双了。小聪觉得偷小杰的鞋子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想杜绝这种行为,认为自己对小杰太过依恋了,这是不合理的,内心非常焦虑、痛苦,想要改变。

二、初步评估与方案制定

(一)初步评估

同性恋是指指向同性的、情爱的思想和情感,伴有或不伴有性行为。据CCMD-3对同性恋的诊断描述(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2001),指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愛本身来说不一定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伴发心理障碍,如个人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并为此感到焦虑、抑郁及内心痛苦,有的还试图寻求治疗加以改变。

恋物症指反复多次以非生物物体(如女性内衣)或异性躯体某部分来激起性幻想、性渴求和性行为。一般开始于青少年,恋物症者会花大量的时间寻找所希望得到的物体,通过购买、偷窃甚至抢劫的方式获得,如偷窃晾衣架上的女性衣物。评估小聪为伴有同性恋倾向的恋物症者。小聪并不是任何人的鞋都偷,他承认只想偷小杰的鞋。小聪非常渴望改变这种行为,自己对小杰的情感也使自己焦虑不安,有强烈的动力去治疗。

(二)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经过与小聪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下:调整认知方式,转变观念,缓解焦虑情绪,逐步能够和女生建立正常的友谊关系。减少和小杰单独相处的机会,回归一般同学关系。尽量不再偷拿小杰的运动鞋。

(三)咨询方案

咨询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咨询关系的建立和诊断评估阶段、咨询干预阶段、巩固与评估结束阶段。第一阶段,了解小聪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形成过程,与小聪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第二阶段,根据上一阶段的辅导结果,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进行辅导;第三阶段,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总结整个咨询过程,评估咨询效果,引导其将咨询中学会的方法运用到人际交往中,结束咨询。

三、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

1. 目标

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运用倾听、真诚、同理心、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告诉小聪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营造良好的咨询氛围,取得小聪的信任。

2. 咨询概述

一开始的咨询过程中,我只能问小聪一些学习上无关痛痒的小事情,让他渐渐地能对我说话,减少阻抗。并且告诉他心理咨询遵循保密原则,在咨询室谈话的内容不会让其他人知道,也包括他的父母。接着聊他们同学中有没有出现早恋现象,谈到的内容大部分是他的同学,而不是他自己。让他感觉心理咨询是一个很放松、愉快的过程。并约定下周同一时间再来。

第二次来的时候我让他画了房树人图像,并就他的画进行了分析。小聪觉得很神奇,和我分享了他的家庭情况。从中了解到小聪感觉现在在家里地位丢失,有种失落感。通过对画的性格分析,小聪透露自己与女生很少接触。通过倾听和共情,他逐渐与我建立起信任、安全的关系。他主动预约了下次的咨询。

3. 分析

在本阶段,我采用倾听、具体化和同理心等咨询技术和绘画治疗,让小聪自由地倾诉在学校、家庭中的人际关系,最终走进了小聪的内心世界,得到了他的接纳和信任,为下一阶段的心理干预打下了基础。

(二)第二阶段

1. 目标

纠正小聪对小杰的错误认知,使他能和女生多接触、多活动,建立友谊。通过辅导,让小聪能够控制偷拿小杰运动鞋的行为。

2. 咨询概述

在咨询过程中,我强调他的运动鞋很特别,很好看。他坦露自己对运动鞋有特殊的情感。我运用具体化技术,小聪慢慢地打开了心扉,倾诉了内心最为煎熬的情感:觉得自己对小杰有种特殊的情感,偷拿小杰运动鞋后回家欣赏时有一种说不出的快感。但他内心很焦虑,觉得这样做不符合道德。

首先,改变小聪不合理的认知。让小聪回忆小杰对他做了哪些让自己感觉超越一般朋友情感的事情。小杰对女生也这样吗?小杰对其他男生也这样吗?如果让小聪对其他同学好,他会怎么做。使小聪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在何时、何阶段、由哪些因素导致他走向歧途,使小聪正确理解和领悟并进行自我心理纠正。逐步引导他建立合理的认知,让他意识到小杰是对所有同学都有这样的做法,而不是仅仅是对他这样。他对小杰的情感不符合所在的文化的风俗习惯。强调他的求助动机,加强他改变的决心。明确指出偷运动鞋的危害,同时认识到建立合理异性关系的重要性。根据小聪的情况,采取了系统脱敏技术,使他逐步学会与异性建立友谊。

与小聪一起讨论各种与异性接触的情景,并根据实施的难易程度抽取若干情境作为焦虑事件,将它们排成一个层级。然后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实施。提升对异性的好感度。

脱敏常用的方式有两种:想象脱敏和现实脱敏。针对小聪的行为习惯,对小聪主要进行现实脱敏。

在小聪班主任的配合下,针对小聪的情况制定行为量表,并对小聪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小聪自己也给自己打分。然后综合总结完成情况。

同时让小聪减少与小杰单独相处的机会,回避能诱发小聪同性恋倾向的情景。当小聪有想偷小杰鞋的想法时,自己立刻记录下来。通过厌恶疗法,让小聪增加最不擅长科目的作业(比如今天这种想法有三次,就增加相应地三次的作业量)。一开始小聪并不能完全做到克己,不主动记录次数。随着与女性交往的增多,认知的转变以及恋物症带给他的痛苦,强烈的动机使小聪慢慢地习惯去记录,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完成相应的作业。

在整个过程中,让小聪的父母积极配合治疗,在家庭生活中恢复以前对小聪的关爱。让小聪父亲多陪小聪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加父子相处的机会。小聪母亲则减少不必要的保护和过分的亲密。

经过数次的脱敏训练,小聪在生活中与女同学的交往增多了,偷拿小杰运动鞋的想法也减少了。

3. 分析

在本阶段,咨询师主要运用了系统脱敏、布置家庭作业、厌恶疗法等技术,帮助小聪减少偷拿小杰运动鞋的冲动行为,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三)第三阶段

1. 目标

继续鼓励小聪增加与异性交往的机会,多参加集体活动,克制偷拿鞋子的冲动,并给予他更多的心理支持。评估咨詢效果,做好结束咨询的准备。

2. 咨询概述

在增加与异性的交往机会后,小聪坦言体验到了不同以往的感觉。渐渐地对小杰的依赖也减轻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就这样,在多次厌恶疗法之后,他偷小杰运动鞋的想法减少了。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为。

四、咨询效果评估

咨询师评估:经过这几次的观察和比较,以及后续的回访,发现咨询已经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明显感觉小聪和异性同学交往增多了。小聪的整体状态更阳光了,更具有男子气概了。

自我评估:现在偷拿小杰运动鞋的想法减少了,偷拿小杰运动鞋的行为消失了。对小杰也不似从前那样依恋了。能和女生一起学习、嬉闹了。

他人评估:小聪没有再偷拿运动鞋,他在班级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了。小聪不擅长的科目的成绩有所提高。与父母沟通的内容和时间也增加了。

五、小结

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小聪由于性格腼腆,害怕与异性相处,又因为与小杰在学习和生活中交往比较密切,能弥补家庭所缺失的关爱,导致小聪怀疑自己具有同性恋倾向,并为此感到焦虑。小聪处于青少年性萌发期,第一次偷拿小杰运动鞋的快感强化了小聪对小杰运动鞋的迷恋。

在咨询过程中,我一方面以倾听的姿态、平和的态度理解小聪的行为,并对小聪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在班主任、小聪薄弱学科任课老师和家长的配合下,逐步消减小聪的偷鞋行为。加上系统脱敏疗法,逐步让小聪增加与异性接触的次数。另一方面运用认知纠正,让小聪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对同性和对异性的不同感受。

回顾这个咨询近半年的案例,我体悟到,表面上偷鞋是习惯与冲动障碍,其实潜意识中包含了小聪对小杰的依恋。对学生的心理咨询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学会挖掘,探索隐藏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川世界。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拔出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刺”,让学生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阳明中学,余姚,3157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
复读生心理咨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