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流行音乐伴学生成长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研究

2017-03-30孙婉娜

辽宁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古典音乐音乐课

◎孙婉娜

让流行音乐伴学生成长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研究

◎孙婉娜

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学生喜欢流行歌曲,但学校的音乐教学却一直回避,甚至排斥流行歌曲进入音乐课堂。面对这种情况,现在的高中音乐教学出现了学生不爱上,老师不爱教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低,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给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迎着这缕春风,我积极尝试探讨新课改的方法,尝试将“流行音乐”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纳入音乐课堂,在逐步的探索中,摸索出一些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发展,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让以往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积极主动并且富有创造性。

一、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高中生接受音乐的现状

我最近读了一篇报道:“如果你问现在的学生某歌星、某流行歌曲,他们会侃侃而谈;若问他们莫扎特是谁,《图兰朵》是什么,我国的国粹是什么,他们则交头接耳,毫无兴趣。”现在孩子怎么了?一群只懂歌星,只会哼流行歌曲,不懂音乐真正魅力的下一代,该如何担起民族的重任,如何成为民族的脊梁?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弘扬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懂得音乐的真谛。所以,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对音乐课实行新课改。

(二)现阶段音乐教学的局限性

我曾经在音乐课上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德育内容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现行的高中音乐教材绝大部分都是把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几乎很难找到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音乐。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行的高中音乐教材绝大部分都是较通俗的音乐作品,其中一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于浓重,艺术技巧过于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学生更愿意欣赏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演唱方式轻而易举地抓住学生的心,这就是流行音乐的魅力所在。

二、流行音乐的产生及特点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在《简明牛津音乐辞典》中,流行音乐最初是指那些面向社会大众的音乐会。流行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形式多样,形态丰富。它是一种特有的、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流行音乐在中国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流行音乐的特点是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因此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音乐近些年发展迅速,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学生生活,使人易于接受。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流行音乐能否作为教育资源引入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如何使其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我们必须研讨的话题。文章结合本人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试从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引入方式等方面对流行音乐进入高中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喜爱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喜欢其他音乐进行初步探讨。

三、流行音乐进课堂的现实意义

“老师,能不能放点儿流行歌曲?”这是我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听到的一句话。在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今天,高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歌手可谓了如指掌,如九月奇迹、周杰伦、王力宏、凤凰传奇……这些名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熟悉,除了对音乐本身的喜爱,那些流行歌手的发型、穿着也都成了学生竞相模仿的对象。面对这些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反思,在我们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让流行音乐进课堂,但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也不是一味偏离教学重点,只是把学生的喜好当作教学主题,把音乐课多层面、多角度地变成流行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这样学生既能对音乐课感兴趣,同时又能学到“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学生对高中音乐课有了兴趣,音乐教师也能以平衡的态度和他们一起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四、流行音乐进课堂的教学方法及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进课堂已经成为现阶段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改下音乐教学的必然结果。因此,我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尝试让流行音乐走进我的音乐课堂,并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

(一)课前播放流行音乐,创设良好学习氛围

教师选择一些非常流行的、适合学生、主题鲜明的流行音乐在课间播放,学生踩着音乐的节奏,唱着流行歌曲走进教室。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心情,同时也达到学习聆听的目的。学生有了好的情绪,产生浓厚的兴趣,一堂课也就轻松多了。乌中斯基曾说过:“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选取音乐的局限性,大胆引入流行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节奏教学,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加深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了解。对于节奏教学,我们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也可尝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几节课下来,几乎没有人再认为编创节奏是件难事,而他们所编的节奏花样之繁多、时值之准确也大大超出我的想象。

(三)创造展示机会,施展学生才华

音乐课堂是学生的天地,不是教师的舞台,更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展示他们才华的空间,我会在每节课快结束的时候安排一定的时间,举行学生的个人展示。个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流行歌曲比赛或流行擂台赛。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派1~2名学生参加比赛,所演出的节目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内容和形式不同的,还可以专门比赛某一类节目,这样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发展,而且能让学生喜欢上课。

(四)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机结合,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古典音乐欣赏方面,我国学生无法与欧洲国家的学生相比。外国孩子从小就开始欣赏歌剧、交响乐等古典音乐,在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中深受感染。在国外,歌剧院、剧团演出随处可见。目前来说,这在我国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我们的学生自然对古典音乐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教师要做的是,通过引进学生们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接纳古典音乐,做到两者有机结合。

我在上课时精选了凤凰传奇、郎朗等人的演唱会VCD,让学生欣赏郎朗的钢琴曲、周杰伦和李云迪共同演绎的《土耳其进行曲》,我告诉学生,这些优秀的音乐人之所以能创作、演绎出被大家喜欢的音乐,是因为他们都接受过古典音乐的熏陶,有着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如果你们当中的某位同学喜欢流行音乐,希望以后能从事这方面工作,那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从古典音乐中吸取更多的养份。像韩红、叶蓓等歌手,在唱通俗歌曲之前都经过了很多年正规的美声唱法的训练,所以会有那么通畅的歌声。在听了我的这番话后,学生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和向往,更从他们喜爱的歌手中找到了古典音乐的影子,无形中为他们学习古典音乐增添了动力。

现在的音乐课有这样一种普遍现象:老师播放某一古典乐曲片段,学生听起来非常耳熟,可是就是不知道曲名。如在我实习的时候,我曾组织学生欣赏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音乐一响起,学生们纷纷说是SHE的《不想长大》,却没有一个人知道真正的曲名,这难道不让人感到惋惜吗?但是,这件事又发人深省。如果我们能换一个角度,在学生刚接触到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这是取于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歌曲只是在原有的曲调上改编再运用而已,我相信,这一定能激起学生欣赏原作的欲望。另外,一些游戏音乐也运用到许多古典的音乐名作,如在久游网的游戏《劲乐团》中就有许多古典名曲;如由贝多芬的《命运》改编的《V3》。如果音乐教师能多多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新鲜事物,当学生知道他们崇拜、喜欢的乐曲正是由古典音乐改编而来时,也许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喜爱会越来越深。

所以,音乐教师理应担起这一重任,我们应该把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利用音乐教学这一阵地,精心设计,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当今的流行歌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流行音乐日益发展的今天,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不应回避或排斥这种学生喜爱的音乐形式。

对于高中流行音乐的新课改,教师要遵循思想教育原则、指导性原则、辩证原则,具有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在这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大胆引进流行音乐,指导学生从盲目状态中有机地、系统地走进流行音乐,从中吸取养料,提高修养,这是教师的责任。对学生多鼓励、赞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更加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育者要用自己那一双双敏锐的耳朵去捕捉流行音乐之美,用精心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魅力,让“流行音乐”伴随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营口市第三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古典音乐音乐课
影视中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广播节目的通俗化表达探析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