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面家访 心连心育人

2017-03-30佟瑞芹

辽宁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育人家庭

◎佟瑞芹

面对面家访 心连心育人

◎佟瑞芹

“快乐”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让孩子们的成长更加快乐”是抚顺市望花区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更是每个教育者的终极愿望。历时八十余载历史的风雨历程,几代中心人在几代富有智慧和博爱之心的领路人的引领下,把中心校园打造成了教师的家园,孩子们的乐园。

作为中心小学新一代的领路人,我有责任带领新一代中心人,把学校这富有人文精神的办学理念传承下去,与时俱进地发展下去,让新时代的校园更加爱意浓浓、温情满满,让每一个在中心校园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拥有快乐的童年,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雨露中尽享健康成长的幸福。

一、实施“面对面家访”的最初设想

在秉承几代中心人的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我把自己多年来“面对面家访,心连心育人”的工作思想和方法融入到了中心文化中,力争形成三力合一的局面,点燃孩子们成长的内动力。在学校的牵引力和家庭的推动力的合力助推下,孩子们的成长会更加健康、轻松和快乐,进一步实现我们的教育理念。

之所以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地坚持“面对面家访,心连心育人”,是因为现在的孩子虽然貌似集千般宠爱于一身,其实他们是孤独、寂寞的,他们的成长是违反常态的。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三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学校的管理者,我的教育生涯贯穿了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始终,亲手培育了两代独生子女,亲眼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人到中年的70后、三十而立的80后、意气风发的90后以及风华正茂的00后们成长的历程是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过程的完整体现。如今国家已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将成为历史,随之,独生子女们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也将载入人类发展史的史册。

三十余年来,我和不同时代的独生子女们共同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课程改革,无论是经济迅猛发展的改革开放时期,还是信息化飞速跃进的网络时代,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和历练使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与时俱进,与时代为伍的教育者、管理者。

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教育教学怎样创新,课程怎样变革,三十余年来我带领我的教师团队坚持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家访。坚持三十年的家访令我深刻地体会到家访工作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二、实践“面对面家访”的现实意义

(一)面对面家访与时俱进,不可替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上个世纪90年代电话陆续走进千家万户,随之,手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断推陈出新,惠及到了全中国的几亿人。接踵而至的是互联网风驰电掣般从天而降,撒向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真正走进了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家访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便捷的电话家访可随时沟通,“校讯通”通知及时、覆盖面广,而QQ和微信的私聊和群聊功能更是便于沟通与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对面家访这一原始、古老的沟通方式,似乎显得有些陈旧和落后,但面对面家访所能达到的育人效应是其它新型家访方式所不能比及的。

第一,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家访,能比较准确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和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切实分析家庭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和性格特点。

第二,走进充满温情的幸福家庭,面对面地与孩子和家长沟通、交流会增强师生间的亲密感,老师言语间和颦笑间传递出的爱意会推动家庭幸福指数的提升;走进灰暗低沉的问题家庭,老师到来会带来一丝温暖,老师的寻寒问暖表达了浓浓的关爱,老师真切的话语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会很快找到问题家庭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找到问题学生形成的根源。

相比之下,面对面家访比其它新型家访形式更直接,更有人情味。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讲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真情面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无论什么时代,只要教师带着一份真情,走进学生家庭面对面家访,取得的育人效果是其它所有新型家访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二)面对面家访追本溯源,回归本真育人

小学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天真无邪、性格迥异的孩子,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我们期待着每个孩子都能华丽地绽放。但每个孩子绽放的花期不同,绽放的条件不同,有的独自绽放,有的需要精心地浇灌才能绽放,有的甚至错过了花期,未曾绽放,便已凋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希望看到孩子们错过绽放的花期,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十余年来,笔者走进了千百个家庭,不仅发现了独生子女们身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更深切地体会到,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了性格迥异的孩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自私自利、我行我素、自我意识强的共性问题,我把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和班、队会活动开展的细节中。面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繁衍的第二代独生子女身上散漫自由、养尊处优、唯我独尊的共同特点,对父母和孩子的双向教育成为了新时期教育需重点攻破的课题。因而,家访必然成为双向教育的一种实效性强、效果显著的育人方式。

面对每个孩子身上存在的个性问题追根溯源,找到问题形成的根源无疑成为了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与问题学生及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是解决个性问题的最佳的、最本真的手段。家访工作的持续开展,使我校教师团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关爱、引领、教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三)家校共和谐,育人同发展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三方面的影响。共同成长在社会大环境下的个体人,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向影响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和将来的成就,但就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而言,家庭环境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育人工作应是学校和家庭双向共同开展的,是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执行的,只靠单方行为是无法达到最佳育人效果的。只有靠学校教育的引领和家庭教育的推动,形成合力,才能使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在正确的轨迹上,朝着理想的目标毫无偏颇的正确发展,最终成长为充满正能量的有用人才。

面对面家访的近距离接触,是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最佳方式,因为家是人心灵的驿站,是心灵不设防的地方。面对面家访的真诚沟通,是迷惘家长们期待的曙光,是智慧家长们渴望的赞赏,更是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心灵碰撞的着力点,教师在前方引领、家长在后方助推,孩子们开足内动力,形成三力合一的局面,育人工作就会畅通无阻地开展,而且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心小学开展两年的家访工作以来,家长们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开放日,家长们走进课堂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一起开展课间活动。家长们或看到孩子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发言,或看到孩子课堂上溜号、搞小动作,或看到孩子课间生龙活虎地玩耍,或看到孩子懒散落单。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家长真正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真实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在比较中,他们更能寻找和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做出有针对性地调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合拍、更和谐,产生最理想的育人效应。

在学校运动会和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增设亲子竞赛和家庭才艺秀项目,家长们不仅积极参与训练和排练,更能协助教师开展工作。在亲子同竞技和共表演的展示中,不仅使亲子之间的感情更亲密,更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家长们全力拼搏和尽情表演时,又重新找回了已逝去的童年,和孩子们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

在亲子实践活动中,家长们和孩子们共同走进军营、社区、养老院,共同献上自己的爱心与祝福,在实践活动中共同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学校的亲子小菜园的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的过程中,共同体验劳动的乐趣,了解农作物的知识,亲近自然,其乐融融。

两年的家访工作,教师走进了全校学生的家庭,我校更把学校大门向家长开放,让他们走进校园,亲眼见证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两年来,家长们亲眼目睹了小学教师工作的琐碎与辛劳,更体会到了教师们那份无私的爱,他们对教师和学校的工作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教师、家长、学生三力合一的过程中,面对面家访犹如一剂黏合剂,使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情与情相融,使育人工作大放异彩。

多年的面对面家访工作是我不改初衷的坚持,是我多年育人工作的乐趣,更是我和我的教师团队用心育人的殷殷期待,期待着我们的绵薄之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抚顺市望花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育人家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家庭“煮”夫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恋练有词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