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愈“哀辞”中的“祭女文”

2017-03-30刘珍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韩愈

刘珍

摘要:韩愈作为中唐散文改革大家,其《祭女挐女文》和《女挐圹铭》,两者属不同题材,一为祭文;一为墓志铭。均为祭奠女儿所做,同属哀辞。两篇文章都对人物做整体刻画与精细描摹,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得文章充满感情;同样两者采用了实录笔法,具有悲情,字字滴血,以文存史,对后世所做的祭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韩愈:祭女文;哀辞

韩愈因献《谏佛骨表》被贬,使得幼女在病中受到惊吓而离世,其内心充满怅撼之情。在韩愈为幼女所作的《祭女挐女文》和《女挐圹铭》中,可以窥见其内心的怜爱以及痛心之情,在哀悼文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价值。

一、哀辞的传统

按礼仪的规定,哀辞的写作也只适用于夭亡。挚虞在《文章流别论》;“哀辞者,诔之流也。崔瑗、苏顺、马融等为之。率以施于童殇夭折,不以寿终者。”[1]这表明哀辞的写作对象正是夭亡的儿童。范文澜先生也有类似看法,《文心雕龙注·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发,必施夭昏。”[2]因为死者都是幼儿,也只能堆砌些孩子的聪明、活泼、可爱之类的美言,用文字来勾勒出用以怀念的遗象,表现生者的怀念痛心之情。由此可见,哀辞这类小文章虽然不像为有位者所写的诔文那么正重,但由于赞美死者,其修辞也颇为考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总结哀文的文体特征时,强调说“隐心而结文则事惬,观文而属心则体奢,观文而属心则体奢。奢体为辞,则虽丽而不哀;必使情往会悲,文来引泣,乃其贵耳。”[3]刘勰指出哀辞之文要以情动人,使得人们创作的文章呈现出文质彬彬,辞采飞扬的状态。死亡作为生命的终点,难免会让人心生畏惧,而夭折是最让人感觉伤心的死亡。

二、情主痛伤,而辞乎爱惜

韩愈的《女挐圹铭》和《祭女挐女文》两篇祭文相互印证,写出了父亲对早夭女儿的悼念,父女情深,文来悲泣。两篇文章都表现出为纪念其第四女而发出的悔恨与遗憾的呼声,写出了韩愈内心的不平。

据注知《祭女挐女文》作于长庆三年十一月,此时韩愈为京兆尹,饱含沉痛之情回忆女挐去世始末,剖析女儿疾病以及死亡的原因。[4]“昔汝疾极,值吾南逐。苍黄分散,使女惊忧。”按照唐代律法,在贬谪旨意下达之后就要即刻离开京师,因此韩愈是先家人而南下。在仓皇分散时女儿由于受到惊吓而使得病情加重,“扶汝上舆,走朝至暮。天雪冰寒,伤汝羸肌。撼顿险阻,不得少息,不能食饮,又使渴饥。死于穷山,实非其命。不免水火,父母之罪。”正如林云铭在《韩文起》中这样评价韩愈的《祭女挐女文》,“女挐仅十二龄而殇……所可痛者,因病而别,因别而悲。复因迫遣而受饥寒劳顿,似可以不死而死者。及死后客葬草路,魂无所归,无异流放……”[5]韩愈采用四言的体式,相互承接,写出第四女在路途之上因天寒冰冻致使小女缺衣少食而去世,正是韩愈为第四女喊冤叫屈的呼声。

《女挐圹铭》中言“韩愈退之第四女也,惠而早死”,表明女挐聪慧却夭亡,韩愈悲痛难抑。韩愈因谏迎佛骨而降罪及身,“罪人之家,不可留京师”,女挐“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与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即瘗道南山下”,先是在惊吓中与父亲相别,其后在路途中颠簸,缺食少饮,死于成峰驿,草葬于南山下。铭文曰:“汝宗葬于是,汝安归之,惟永宁!”此时对韩愈作为父亲最大的安慰,即是将小女迁回祖坟,使其永宁,这也是其对小女最好的悼念。可以说《女挐圹铭》是韩愈因情而作的墓志铭。

在韩愈的《祭女挐女文》和《女挐圹铭》中都存在着无限的遗憾以及追悔的情绪,最终形成文章中的不平之气。在韩愈的《祭女挐女文》和《女挐圹铭》中都是以“哀情”贯穿在文章之中,以情动人。

三、实录笔法、以文存史

《祭女挐女文》和《女挐圹铭》两篇文章都坚持了“实录”的精神,文章犹如一气呵成,所记之事都是写女儿生平,出言有据,真实地记载了女儿短暂却独特的生命历程。均突出了女儿去世之因。文短情深,言简意赅,全为史家笔法。

两篇文章同时达到了“以文存史”的效果。在《祭女挐女文》和《女挐圹铭》中都提到了中唐佛教徒狂热信奉佛教的社会现象以及韩愈直言劝谏遭贬的史实。这在《女挐圹铭》中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愈之为少秋官,言佛夷鬼,其法乱治,梁武事之,卒有侯景之败,可一扫刮绝去,不宜使爛漫,天子谓其言不详,斥之潮州,汉南海揭阳之地。”文章用梁武帝过分崇尚佛教之事表明信佛的危害,同时在为自己献言被贬而鸣不平。在《祭女挐女文》中则进行了简略地叙述:“呜呼!昔汝疾极,值吾南逐。”同样写出了此时韩愈因上《谏佛骨表》而被贬的史实。两篇为祭奠女儿所作的文章,同样是“存史”之作,记载了中唐时期佞佛的社会现实,也揭露了韩愈因反佛而遭贬谪的真实遭际。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强调以质朴的语言,格式上地自由来反映现实生活。韩愈在贯彻这一主张之时,将自身的经历写入文章中。在《祭女挐女文》和《女挐圹铭》中,其被贬之因或简或略都有提及。在中唐及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无疑会使得的散文会更加倾向记录真实,反映历史。

参考文献:

[1]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4]阎琦注.韩昌黎文集注释[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5](清)林云铭著.韩文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韩愈
论韩愈奇文《毛颖传》
两个韩愈
“两个”韩愈
“两个”韩愈
“两个”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