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毛文人情怀以及价值意义

2017-03-30崔亚楠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三毛意识价值

崔亚楠

摘要:文人情怀就是君子的情怀,君子之风,山高水长。对生命无常的无奈感慨、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世间事态炎凉的悲痛、文人有对万事万物和人类的深刻思考。而文人情怀的具体表现,可以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两句话来概括,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刘勰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当一代又一代具有文人情怀的英雄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虽然有的是铁马金戈、轰轰烈烈,有的怆然泪下、黯然谢幕,但是,一旦历史的烟云消散、时代的尘埃落定,便会看到君子、贤人、圣人这样一些杰出人物的诞生。正是有了那种宝贵的君子之风和文人情怀才有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中华精神。

关键词:三毛;情懷;意识;价值

一、在爱中追求浪漫与洒脱的文人情怀

三毛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的家庭,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对于三毛的影响非常深,在她的作品中,爱心这个点在作品中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它的光彩。三毛是一个感性的人,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来实现自己的博爱情怀。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类是她。

在三毛“爱”的哲学中,爱情固然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激起三毛的创作欲望,这要从她与荷西的甜蜜幸福生活为源泉。所以你可以看出,三毛在沙漠时期中创作的作品,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描述她与荷西的恋爱、结婚、生活。例如第一篇《沙漠中的饭店》就是三毛在这个时期中创作的开始,三毛写了在家庭生活中与丈夫荷西的日常,一个充满着智慧和俏皮的三毛,在那片浩瀚无边的沙漠里,做了这样一对最怪异的夫妻,你难以想象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却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去了解这样一对夫妻。就是这些在三毛的笔下,点石成金之笔,把这些平时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发生的事情,写的生动那么真实。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一旦描述出来,便使这些字眼个个焕发神奇光彩,更给读者带来感受幸福的味道,对作品爱不释手,静静的去品,去感受。

人生活在当下,活在世俗下,最重要的是有爱人的能力,而不是选择被爱,或许人们不懂得如何爱人,又或许他们不懂如何被人爱,但是诚如三毛所想,我们是人,活生生的人,上帝让我们空空的来,当然也要选择空空的走,凡世间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金钱、权利、事业、哪怕是幸福,到最后都不过转眼成空。而恰恰能被我们所带走的、记住的、留下的,除了爱,我们还有什么呢?

在这片沙漠里三毛找到了适合自己性情的自由随性展现、坦率成长的世界,在这里她得到了释放和自由灵魂的挥洒。

(一)流浪意识下回归本真的自然

三毛喜欢在异域的风土与人文中来回穿梭,她的骨子里向往的依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境界。人生是自由随性的,喜欢与大自然近距离的直接交流对话,她的生活方式是来自对大自然神秘的向往和追求。三毛向往的是灵魂的自有和洒脱,是自我拥有。

当年三毛选择离开城市中优越的生活环境,怀着儿时流浪的梦想,毫不犹豫地奔向梦幻而又神秘的撒哈拉沙漠,并且毫无保留地把最真实的自己交给了那一片陌生而又充满吸引力的神奇大地,敢问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呢?

我认为,三毛跟一般的旅行者有着很大区别的,三毛的一生行走不单单是一种旅游和玩耍。她并不是为了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而是为了感知,感受这个大千的世界,感受旅途中内心真正发出的心声,倾听内心里的声音。多彩、神秘而又丰富的人生经历,不一样的成长路程,给予三毛的写作题材和创作灵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这样无需编造,也无需刻意美化,就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流露。

(二)诗意生命的灵魂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生活,她诗意的生命也在此开始。三毛是在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偶然看到关于撒哈拉沙漠的,或许是好奇心的影响,使三毛情不自禁的爱上撒哈拉,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情已经到了词语匮乏,不能解释。

三毛喜欢游玩世界,浪迹天涯四处寻找令她着迷的地方。其实,就算她踏遍千山万水,欣赏各国风景,走过每条街道,她也不会像芸芸众生一样生活。她的一切所作所为,都艺术化在她的文字生活中。三毛的快乐是写作带来的,对她来说这是一种极度快乐的生活方式,也是她表达自己的方式。三毛认为把自己投身于文章里,就连书写悲哀的,都是快乐的感觉。我总觉得三毛的散文写作就像是一面镜子,那些富有诗意的生活单纯就是闪着光影子,她通过创作把那些影子组合成最庞大的群体,让他们有血有肉。如果没有诗意的写作生活,她那些经历过的事只能隐藏在黑暗里,尘土里,悄无声息。

(三)悲天悯人的情怀

很少的评论家难以发现,在三毛的散文中藏着仁慈之心和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三毛称自己是基督徒,她会很感谢主宰天地的神,使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因为有着对一个诗意生命灵魂,和对神的敬畏,所以三毛对老弱病死者给予极大的关注,给他们带去关怀,并致以深切的同情和问候。她这一生救济贫穷,但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三毛深知,悲天悯人的情怀,既能普渡众生,又能拯救自己的灵魂,这样的思想,在全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里面。作品中除了诗意的叙述外,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最使人动情与着迷。

悲天悯人的本质是爱,是快乐。三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一个心中只有爱的人怎么会恨这个世界呢?只有爱,心才会跟着轻盈起来,血脉才会得到舒张开来,自然得到心灵上的灵感与激情的碰撞,写作的才情和魅力才泉思而涌。三毛快乐的天性,曾谈天性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人的极致就是个快乐诙谐的世界。而悲天悯人的前提是不要做事怨天尤人,对于心态的重要性,要放松对待,快乐至上。

二、多元文化下的民族认同感

三毛的作品,有讲述她自己的人生经历,也有她眼中别人的故事,无论是她本人还是他人的故事,三毛都不会固定在一个特定文化里,而是把它们放置在一个更广大的各种世界里,在多种文化的景观中展开,这样不仅增强了三毛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这些的变现也生动的体现了三毛在多元文化下的民族文化认同。

三毛丰富的流浪生活,加上他独特的人生阅历和流浪异乡人的身份特征,常常使三毛处于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景观中。所谓多元文化也就是指不同民族独特的具体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各种类型的文化虽然有着相同的三维结构,有着大致相通的发展规律,但是文化类型不同,同一层次的文化其具体表现形态就会呈现出诸多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的文化,也会因种种因素——比如时代、地域等不同,表现出诸多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性使得独自个体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的同时,必然要以“他者”的文化来做比较,对自身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对文化自身的特点进行总结,而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文化认同。

三毛非常看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亲子情感”、崇尚“自我牺牲”的价值取向。《似曾相识燕归来》中也反映了同样的情感,丈夫荷西离开之后,三毛生活在悲痛之中,随后她回到了到公婆身边,三毛本以为可以在自己的亲人身边得到一丝安慰,但没有想到,他们却提起荷西遗产的分配问题。这让恪守“重义轻利”传统美德的三毛实在难以接受。总之,三毛对中国文化中一些落后因素和国民劣根性,看得一清二楚,她也会狠狠地批判,表示不满。同时传统文化也在发张中得到比较,并且在比较中得到弘扬和传承。这也唤起华夏儿女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受和美好回忆。

(一)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三毛有着奇特的漂泊历程,有著各种独特的流浪方式,但出发点都是自己的故乡。在异乡的土地上讲述着有关故乡的记忆,而这些记忆就成了她精神的栖息地。爱国情怀和乡恋情结的不断增强,以及她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漂泊、无奈、孤独和刚直不阿的正义,是三毛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的体现。她的真诚爱国情怀成为她作品的闪光点。同那些一踏上国外的土地就自己的祖国的人来说,三毛可算是忠于祖国,她不会怨声载道去埋怨,有的是正义和骨气。在作品中爱与被爱问题时,三毛认为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有爱人的能力,而不是 选择被爱。如果我们不懂如何去爱一个人,那么又有什么能力让别人爱你。

然而就是这种急迫想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心情,使得读者在阅读其作品时候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漂泊在外的中国人,对于找寻自己的精神国土和灵魂的家园的人们来说,背井离乡远到异国,心中多的是一种飘零失落。三毛旅行中表现的是在流浪中寻找以往的精神支撑点,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今大众文化的开放和宽容,文化产品的丰富多彩给空间创造了一个共有的平台,而这种方式彻底打破了中国原有的封闭、单一、狭隘。尽管有不断的复制,但也激发了读者强烈的参与愿望和体验的热情,给人生给予指导和价值体现。那时候对于人们来说出国旅行时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交通各种信息都不完善。三毛的文学作品中的流浪,给读者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间,不是虚无缥缈凭空捏造,通过文字满足对异域的好奇与向往,圆了大多数人那遥远的异国梦。

在三毛那里,作为读者的我们,感受的是撒哈拉的异域风情,自由自在,这样的情境与我们压抑的现代生活是多么大的区别。她与流浪中的伴侣荷西的浪漫爱情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一点。三毛为爱情发挥她的生活智慧:她在黄沙上插上一束天堂鸟,她用包装棺材的木板钉桌子,用旧车胎做坐垫,把汽水瓶漆上印地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把一个破旧的房子建成了“全沙漠最美丽的家”。

三、结语

对三毛文人情怀及其价值意义进行阐述,正如三毛自己曾经做过的自我评价:“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满意。”三毛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异乡人身份,经常使三毛处于多元文化中,对于民族认同感,寻找民族根源,使得中华儿女成为家的代名词。她的一生、她的全部作品无不是对生命真谛的探求,真实地展现了文化交融与冲突时代都市女性的困惑与追求。读者强烈的参与愿望和体验热情产生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在现代压抑的生活中找到知音,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147.

[2]黄健华.三毛的流浪意识解读[J].兰台世界上半月,2003,7:2.

[3]三毛.白手起家[M].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77.

[4]黄健华. 三毛的流浪意识解读[M].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2003,7:2.

[5]张芳.我真故我在—三毛散文的本真生命书写[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6]周季文.藏汉互译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7]三毛.背影[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0:95.

[8]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6.:176.

[9]三毛.雨季不再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三毛意识价值
我与《三毛流浪记》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远方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消防意识
娓娓道来的真诚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