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享清福为何反抑郁?

2017-03-30许红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儿女夫妻门诊

许红

最近,门诊来了这样一对夫妻:两人都是从外地考到上海的大学,毕业后,又留在上海工作、成家立业。经过多年打拼,这对夫妻终于在上海买了房子,日子也渐渐地富裕起来。由于男方父母早逝,孝顺的他们就想把远在老家的女方父母接来同住。

可两位老人到上海后,精神一天比一天差,日渐消瘦,失眠抑郁。没过多久,两位老人还跟小夫妻抱怨,表示要回老家生活。这对小夫妻很疑惑:本想让父母享清福,为什么父母反而不高兴呢?

听完他们的故事,我告诉他们,让老人享清福是儿女孝心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儿女应尊重父母的选择,让父母自行选择喜欢的生活,这样才能让老人体会到晚年的快乐。

在我的门诊,类似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几乎每个月都会遇到。对于小辈而言,大多想不通,为什么老人享清福也会变得抑郁?

人到老年,往往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附近的街坊聊天、和朋友下棋……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他们更是固守在自己以前的生活圈里。

此外,大多数的老年人几十年如一日操劳,无论身体还是心态,都形成了一种惯性。如果环境突然出现较大的改变,对老人身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除了环境改变带给老年人不良影响外,与子女共同生活而产生的空虚感也会成为老年人精神健康的一大“杀手”。

当人年纪大了,“被需要”的感觉会逐渐强烈。若子女一心想让老年人享清福而不让他们有事可做,老年人就会产生一种“自己没用”的想法而闷闷不乐。久而久之,会产生相应的抑郁情绪。

因此,如果子女一定要接父母来同住,倒不妨适当安排一些家务给老人。让老人明白,自己是被人需要的,那样,他们的生活也有了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子女应把多沟通、尊重老人的需要放在首位。所谓的“老人享清福”,并非是要老人彻底放弃劳作休息,也绝非子女给父母安排“美好的生活”。相反,学会尊重老人的需求,让老人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事一切力所能及的事,对老人健康才有裨益。

学会尊重父母的需求和感受,则需要子女多和父母进行沟通。

身为子女,不要竭力说服父母接受自己的安排,要更多地倾听父母的感受,尤其是一些自认为对父母有益的事,更要事先沟通。

另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不妨坦诚地和子女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比闷在心里的更有益健康。

如果两代人之间互相敞开心扉,一般都能化解彼此心中的“症结”。

當然,如果老人因为空虚感已经造成了较严重的抑郁、焦虑和失眠,并伴有不安、易怒、头晕等症状,那么就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家庭治疗,缓解身心问题。

猜你喜欢

儿女夫妻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天山儿女
江湖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