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团”的新词义新用法试探

2017-03-29吴汉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单音语素词义

吴汉江,刘 翠

(1.苏州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初级中学,江苏 盐城 224041)

互联网+:“团”的新词义新用法试探

吴汉江1,刘 翠2

(1.苏州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初级中学,江苏 盐城 224041)

在互联网+时代,复音词“团购”出现了单音词化的倾向,即团购→团,且“团”字也衍生出“团购”义。“团购”的单音词化是通过缩略实现的:追求语言的简捷是直接动因,而满足求异的心理是间接动因。在语义搭配上,“团”字也呈现出新用法。

团购;团;复音词单音词化;新词义;新用法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消费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网购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而“团购”便是人们熟悉的模式之一。据初步考察,“团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①参见苏州高校数字平台,网址http://www.suzhou.superlib.net/.,是“团体采购”一语的缩略,当时不少大型超市在服务台设有“团购处”[1]175;21世纪10年代,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该词迅速“走红”,并逐渐成为一个高频词[2]61,近年来,还被作为新词收入了语文词典②“团购”一词作为新词被收释,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版。。

随着“团购”一词的高频出现,我们发现,当今人们的语文生活中,复音词“团购”已出现了单音词化的倾向,即团购→团,而“团”字也有了“团购”的意思了。可以看到,“团”字不仅可以与其他语素复合而批量地构成新词,即“团X”或“X团”,如“团友”(参加团购的网友)、“拼团”(网上拼凑在一起参加团购),等等;而且还可以单说单用,如“今天你团了吗”“衣食住行能团就团”,等等。那么,“团”的新词义是如何衍生出来的呢?它又产生了哪些新用法呢?下面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试探。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语料主要来自国内的报纸文本,并适当采用了当今人们口语中的某些表达,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二、“团”的新词义

(一)“团”的新词义来源

1.复音词单音词化:“团”之“团购”义的衍生路径

“团”衍生出的新词义——“团购”,实际上是“团购”一词单音词化的结果。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语用简捷等目的(下文将予以详述),将复音词“团购”缩略为单音词“团”了。这样,“团购”一词的词义及词类自然也就由单音词“团”来承继了,以替代原型词在一定语境中使用,如:“衣食住行想团就团”“团了一张电影票”“团不团由你”,等等。

而判断一个复音词完成单音词化的依据,主要是句法方面的,即单音词化后的音节能够独立运用,也就是作为一个单音词来使用。当然,也可以辅以词法方面的参考,即单音词化后的音节能够重复构词,也就是作为单音语素,与其他语素复合而构成系列的同根词族。[3]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复音词都会出现单音词化的结果,这里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复音词的高频使用,即该词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复现率。

2.高频复现:“团购”一词单音词化的前提条件

我们知道,语词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真实记录与反映,而高频词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等,往往是热点或敏感问题,它们与生活有着更为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语用简捷等需要(下文将详述),人们便将某些高频复现的复音词,简缩为单音词,以替代原型词在一定语境中来单独使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只有高频使用的复音词,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启动单音词化的进程。也即,复音词的复现率与其单音词化是成正比的。至于“团购”一词,若要启动单音词化的进程,同样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有较高的使用频率。那么,复音词“团购”的复现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

据初步考察,从1997年1月至2015年12月,含“团购”一词的报纸文本总数共有47405篇①这里统计的是“团购”一词所在文本的篇数,而不是总的词频数。也就是说,检索报纸的结果是论篇说话,即文本中只要出现检索词——含“团购”一词有1次及以上的,就算作是1篇:这既有效地避免篇与篇之间的不平衡,也反映了一定时期内人们对该词所代表现象的关注度。。从历时层面上看,该词的分布较不均衡:20世纪90年代末仅有几篇,近年来发展为成千上万篇,呈现出逐年猛增的趋势,这也跟我们预期结果也不谋而合。其中,1997年4篇,1998年1篇,2001年1篇,2002年25篇,2003年81篇,2004年166篇,2005年335篇,2006年561篇,2007年1426篇,2008年3909篇,2009年4677篇,2010年7433篇,2011年13607篇,2012年7234篇,2013年4260篇,2014年1493篇,2015年1742篇。

可以看出,“团购”一词所在文本的篇数,也是随着年份而节节攀升的,由最初的个位数(1997-2001)上升到后来的十位数(2002-2003)、百位数(2004-2006);此后一跃而进入了千位数(2007),并一直保持这个数量(2008-2009),到2010年达到了千位数的峰值,而2011年更是突破万位数;此后,“团购”一词出现的篇数呈逐渐回落的势头(2012-2015),但仍保持在千位数上。可以说,这个统计数据也反映了国内网络团购的发展轨迹:2010年是网络团购的爆发期,于2011年达到一个峰值,此后仍保持着较高的态势。当然,近些年来“团购”一词的复现率有所回落也是事实:一方面,它与报纸报道的热点问题不断变化有关——其实“团购”本身的热度并未减退,只是其他焦点信息更多地抢了“大众眼球”;另一方面,“团购”一词在某些语境中被“团”字所替代,也即“团购”一词在持续高频使用的情况下,出现了简捷的说法——单音节的“团”。例如,2010年,“今天你团了吗”已经成为潮人们的口头禅了。[4]一句话,当今“团购”一词的高频复现且单音词化倾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团购”一词单音词化的动因与机制

(1)“团购”一词单音词化的动因

“团购”一词的单音词化,其实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面谈到,“团购”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为了语用上的简捷,人们说话时就将“团购”一词简缩为“团”,即复音词单音词化了。这样,在一定的语境中,“团”便可以替代“团购”一词来使用了,如“团了一个”“想团就团”,等等。可以说,追求语言的经济,乃“团购”一类复音词单音词化的直接动因。比如,当今一大批复音词正在或已经单音词化了,像包养→包、秒杀→秒、导演→导、扫描→扫、复印→复、冲洗(照片)→冲(或洗),等等,同样也是出于语用简捷的需要。当然,“团购”一词的单音词化,也有音步上的考虑,即同义的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在组词造句方面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表述动作行为时,“团购车票、团票、团车票”的格式常说,而“团购票”基本不说,也即“团购”后的宾语必须是双音节或以上的成分,而“团”的宾语则无此限制。所以,单音词化后的“团”字在句法表达上也更自由灵活,且更简捷。

“团购”一词的单音词化,也离不开外部因素的作用,也即人们追新求异的心理驱动。“团购”一词单音词化后,与其他词语组合会形成一种陌生化的表达,即语义上的超常搭配,如“团的电影票”“团的发型”“团吃团喝”,等等,而这些说法是此前闻所未闻的,满足了人们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②在团购群体中,年青人占主体地位,因此正是他们促成了语言变异。。当然,这里也有个人在社会集团中的身份认同目的。我们知道,团购一族多为年轻的网上达人,他们在这个集团或群体中说话,为有别于其他社会集团或群体,故常常会选择一些特殊的表达形式,从而构建一种新异的话语方式,以显示自己的身份认同。比如,“团友”(参加团购的网友)之间交流多说“团”字,而与其他人群交际时,为避免出现障碍或误解则多说全称“团购”。一句话,满足表达的“花样翻新”心理是“团购”一词单音词化的间接动因。

需要指出的是,“团购”一词的单音语素化,可谓是单音词化的一个中继站,对单音词化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即让“团”离开“购”字后,有了稳固的“团购”之义。我们知道,网络团购的火爆始于2010年,其标志是团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其中,美团网是国内最早的一家团购网站,成立于2010年3月4日,其口号是“美团一次,美一次”。从字面义上看,“美团”意思是“美美的团购”,而“美”又与“每”谐音双关,故美团口号又可理解为“每团一次,美一次”。所以,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美团”这一名称让“团”字开始有了“团购”之义。随后,不少团购网站也傍上了“美团”这一品牌,带“团”字的网名纷纷出现了,并产生了系列“团”族名称,如“糯米团”“新浪团”“爱帮团”“可可团”“F团”,等等,形成了一个“千团大战”的局面。这样,“团”之“团购”义又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同时,单音语素“团”还积极参与复合构词,形成了“团”族词,如:团价(团购价)、团奴(沉迷于团购的人)、开团(发起团购)、截团(结束团购)、秒团(秒杀团购),等等。一句话,“团购”一词的单音语素化,最终稳固了“团”之“团购”义,从而为团购一词的单音词化铺平了道路。

(2)“团购”一词单音词化的机制

“团购”一词的单音词化,是通过缩略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保留了单音语素“团”,并将其升格为单音词,即团购→团。在这一过程中,“团购”一词的词形变短了(即单音词化),语义却并未随之缩水,而是由“团”字全部承继了,且“团”还拥有了“团购”一词的词类——动词。这样,语素“团”升格为单音词后,除了保持自身的语义特征外,还接纳了语素“购”的语义特征,即“购”的语义特征也迁移到“团”字上了。这样,在一定的语境中,单音词“团”就可替代“团购”来使用了。

其实,复音词的单音词化与单音词的复音化一样,也是词汇发展演变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复音化是一种正向变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基本走向;而单音词化则是一种逆向演进,是汉语词汇发展中的必由之路——为汉语词汇复音化提供必要的单音语素,从而做好复音化的前提准备。我们知道,当代汉语中单音词的总体数量远不及复音词,但单音词的使用频率却远高于复音词。究其原因,单音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核心和语法系统的基点。[5]16可以说,单音词的词频居高不下,正是汉语复音词单音词化的原动力。

从认知心理上来看,复音词的衍生是一个组块过程,即将几个单音词降格为语素再凝固为复音词;而单音词化则是一个分立过程,即将复音词中的某个焦点语素升格为单音词,并让其承继原型词的语义,以替代复音词在一定语境中使用,“团购”一词的单音词化正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团购”一词的缩略是留“团”去“购”呢?我们知道,“团购”一词的结构是偏正式,属状中关系,其中语素“团”是表示方式,用来修饰中心语素“购”的。当然,作为新的购买方式的“团”要比“购”更具显著性,即信息焦点往往是落在“团”上,故“团”予以保留了;若去“团”留“购”,则表意笼统,缺乏区别性,不能凸显当今互联网+时代的所谓新的营销方式。所以,作为限定修饰成分的“团”字常被突显出来。试看:

(标题)省钱大比拼 “团”购更“划算”(2011 年04月29日《威海晚报》)

(标题)月饼“团”购成新宠(2011年09月12日《廊坊日报》)

以上两则报纸标题中,“团购”一词中的“团”字均加了引号,以突显焦点信息,而经常如此也就加快了“团购”一词单音词化的进程。

当然,“团”与“购”的分离并最终单独使用,也经历了一个阶段——分立对举。这样,“团”就汲取了“购”的语义特征,并逐步稳固了词义。请看:

(标题)“团”出的激情 “购”出的财富(2010 年10月19日《黄河口晚报》)

(标题)快乐购不要钱也能“团”(2011年01 月28日《济南日报》)

从上述标题可以看出,“团”与“购”并立分举了,这样的离合成为常态后,“团”也就有了“购”的语义特征,并逐渐稳定下来。不过,“团”字最初单用时,仍时常要加上引号,以表示特殊含义而特别指出。例如:

27日晚上,王静和朋友凭着从拉手网上“团”来的拉手券,到一家火锅店美美吃了一顿小火锅,结果每个人只要9.9元,原价则是65元。(2010年07月29日《浙江日报》)

当然,“团”字加了引号,说明其词义还未完全稳固下来。不过,随着“团”字的频繁使用,其上面的引号也逐渐隐去了,这说明“团”的词义渐趋稳固,已为大家普遍知晓了。例如:

(标题)电影票,你团了没?(2012年02月17日《镇江日报》)

(二)“团”的语义特征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团购的销售方式也由线下转为线上了。当今人们提及的“团”,一般多指网络团购,即多人于同一时段网上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以获得较大优惠。请看:

细数2014年的钦州时尚,莫过于“团”。约会吃饭前,先拿出手机“团”一个;出门看电影之前,先“团”一个;去美容美发前,先“团”一个……2014年,在钦州年轻一族里,“团”无时无地不在。大家在“团”出快乐的同时,更团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品质——省钱就是硬道理。(《团:少花钱,也可以任性!》,2015年01月07日《钦州日报》)

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看,单音词“团”承继了“团购”一词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多人一起][+在线][+购买][+折扣][+商品或服务]。当然,这些语义特征都是显性的。其实,“团”还有隐性的语义特征,即:[+规定时段][+抢购][+口语色彩],等等。当然,这些隐性语义特征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会显现出来。请看:

(标题)“暖宝宝”进入一元时代 美女们快来团哦(2010年12月08日《天府早报》)

三、“团”的新用法

从结构上看,“团购”一词中的“团”原本是名词性语素,为“团体”之义,升格为单音词后,不仅承继了“团购”一词的词义,而且拥有了“团购”一词的词类,即是一个二价动词。这样,“团”也可以带宾语,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如“大家一起团了电蚊香片”;能受副词修饰,如“他们不‘团’不聚会”;能构成“V不V”式,如“你团不团”;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如“团着去旅行”“你团了吗”“你团过吗”;能带补语,如“团够了”;能重叠,如“明天来团团”。可以说,“团购”一词可以作的语法成分,单音词“团”也可以有。

当然,尽管是同一个单音动词,作为“团购”义的“团”和“把东西揉弄成球形”的“团”,两者在与其他词语的语义搭配上却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因为动词的语义特征决定了它所支配关涉的事物或对象。作为“把东西揉成球形”的“团”,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捏、揉或绕等][+球形][+可塑性的东西],也即支配或关涉的对象是可塑性的东西,如:~泥球、~纸团、~饭团、~汤团、~线团、~棉花团,等等。而作为“团购”义的单音词“团”,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多人聚团][+在网上][+购买][+折扣][+商品或服务等],也即支配或关涉的成分须为某类商品或服务等:从美食到化妆品,从电影票到汽车,从健身到商品房,从家电到旅游休闲,等等,不一而足。试看:

团美食、团培训课、团化妆品……团购作为时下一种时尚购物方式,受到大学生的热捧。(《大学生兴起自创“团购网”》,2012年5月3日《湛江日报》)

上例中,“团购”义的“团”的宾语,均为某类具体的商品或服务等聚合,如“美食”“化妆品”“培训课”等。

当然,此类“团”的宾语也可以是跟商品或服务等相关的内容或事物。请看:

(标题)团到了优惠 也“团”来了烦恼(2011 年03月03日《成都日报》)

上例中,“优惠”“烦恼”等用作了“团”的宾语,它们与商品或服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团”是一个自主动词。作为“把东西揉成球形”的“团”,与其共现的主语成分可以是个人或众人等,但人物身份是任意的,并不一定限于消费者,如:我团了一个泥球、孩子们团了一堆纸团、妈妈把买来的糯米粉团成的汤团,等等。而作为“团购”义的“团”,与其共现的主语成分只能是消费者(即顾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众人或团体等。请看:

(标题)买车你团了吗(2015年08月27日《三秦都市报》)

(主题)四院推出“体检套餐”团购

(副题)已有百余人参团:我们团的是“健康”(2012年06月04日《京江晚报》)

以上标题中,“团”的主语分别是“你”(个人)和“我们”(众人或团体)。

四、余论

综上所述,“团购”一词单音词化为“团”后,既承继了“团购”一词的词义,也拥有了动词的词类。因此,在一定语境下,“团”可替代“团购”一词来使用。而从语用上来看,单音词“团”相比于原型词“团购”来说,具有了口语性、简捷性等特征。“团”字多闻之于人们的口语中,也多见于报刊的标题及正文中,——乃语言经济原则的一种体现。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吃喝玩乐可以上网“团”了,而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团团转”了:有人爱团,得到的是实惠,“不团白不团”;而有人怕团,买来并非想要的,“团了也白团”。毫无疑问,“团”字的确是一个高频词,单说单用的情况已司空见惯了;并且,它还可作为语素而批量复合出新词,如“团长”①这里的“团长”与表示团级单位的最高指挥官的“团长”是同形词,下文的“团粉”与表示烹调用的淀粉的“团粉”也是同形词。(团购的组织者)、“团粉”(热衷于团购的粉丝)、“闪团”(闪电式团购)、“混团”(混合团购,即多种商品同时团购)、“跟团”(跟着他人去团购),等等。这充分表明,“团”的新义已经产生并渐趋稳固下来,而辞书编纂者似应考虑适时地予以收释,以满足读者查考的需要。

其实,复音词“团购”的单音词化绝不是个案,而是汉语词汇发展演变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突出现象。[6]664目前,学界对复音词单音词化的研究,还处于一个零星的分散的状态,缺乏全面而系统的探讨。因此,加强对该课题的深入研究,对汉语词义学及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戴春华.超市标准化营运管理:前台与收货管理[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

[2]风君.网络新新词典[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3]苏新春.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J].中国语文,2003(6):549-558.

[4]郑筱倩,卢艳艳,胡海洋.今天,你团了吗[N].河南商报,2010-12-04(A08).

[5]李如龙.论汉语的单音词[M]//《词汇学理论与应用》编委会.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五.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向熹.简明汉语史:上[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The Internet+era: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New
Meaning and New Usages of“Group”in Contemporary Chinese

WU Hanjiang1,LIU Cui2
(1.School of Humanities,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
2.Wuyou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the South New Zone of Yancheng,Yancheng 224041,China)

In the internet+era,the polysyllabic word“group purchase”has a tendency of monosyllabic lexical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i.e.group purchase→group.And the meaning of“group purchase”is derived from the word“group”.The monosyllabic lexicalization of“group purchase”is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abbreviation.In other words,the direct motivation is the pursuit of simple and quick language,while the indirect motivation is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differences.In the semantic collocation,the word“group”also presents some new usages.

group purchase;group;monosyllabic lexicalization of polysyllabic word;new meaning;new usages

H146.1

A

1008-2794(2017)01-84-05

2016-06-2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复音词单音化:汉语词汇发展中的逆向演进”(2014SJB557)

吴汉江(1968— ),男,江苏盐城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及对外汉语教学;刘 翠(1976— ),女,江苏盐城人,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单音语素词义
卫星通信物理层非直扩链路的单音干扰影响解析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单音及部分频带干扰下DSSS系统性能分析
因果复合词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视唱练耳听力训练的方法
字意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