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改革探究

2017-03-29周书华瞿悦文

成功 2017年7期
关键词:医养创新型养老

刘 丹 周书华 瞿悦文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改革探究

刘 丹 周书华 瞿悦文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思维中“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社会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愈发的增加,社会研究者们开始探究更加适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由此,医养融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应允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将人口老龄化等危机转换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契机,保证了社会的实际需求。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进行阐述分析,从而发掘其中可能存在的缺点或不足,从而为我国未来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发展作出理论贡献。

创新性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养老改革;探究建议

在传统的社会思维和想法中,“居家养老”、“养儿防老”一直占据着社会养老的主要部分,这种情况的存在分担了大部分社会养老服务的压力,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改变,应用更加专业、更加丰富的养老服务模式越发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尤其是在新一代年轻人晚婚、晚育甚至“丁克”的时代背景下,选择新型的养老模式,平衡社会发展与老人面临的养老问题中存在的难题,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如何通过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改革,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的养老服务国情,设置出最贴合我国老年人需求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将养老服务有机的与医疗服务机构相结合,构建相对更加健全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成为了我国社会养老研究者们探究的重点。

一、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研究的背景及实现途径

(一)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研究的背景

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社会养老需求,由此,从实际社会老年人的需求出发,探究更贴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社会养老模式,满足社会养老需求成为了我国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截止目前,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致使与之相关的社会性问题也愈发的凸显出来。传统居家养老、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问题、隐患重重,由此,落实科学发展、科学养老,探究贴合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的医养融合式养老模式,成为了我国构建和谐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的实现途径

根据以往的社会养老服务经验,本文人为实现新型社会养老的途径可以依靠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可以依托相对专业的社会养老机构配备专业的医疗人才的方式,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或是在大、专科医院内设立专为老人所提供的健康、保健管理、康复训练、急救训练等专业化特色老年科室,在更好的为老人提供社会养老服务的同时分担社会养老工作的压力。其次,可以通过将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家庭化”的方式,为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医生上门等贴心服务,从而以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老人养老需求问题。最后,也可以通过将居家养老模式进行“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的适龄老人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感知到来源于社会的温暖。

二、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基本运行思路

由于社会创新型医养融合式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仍旧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是按照如下基本思路进行有关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体系的运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养老服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规避。首先,在实际的医养融合模式构建过程伊始,可以通过组建专项课题小组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本地老人的实际需求,并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的效果、情况等项目。其次,要进行针对性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选拔工作,在保证老人接受到更加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选拔更加具备安心,能够实心实意为养老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实际的养老工作。最后,通过专业的统计学方法针对上述调查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优化出一套最适合本地老龄化社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综合性、创新型医养融合式养老服务体系。

三、优化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措施

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本文认为想要促进我国医养融合养老体系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优化,从而更好地为老人所服务:

(一)增加国家的重视程度,合理整合现有的养老、医疗资源

国家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养老体系的正规化运行和发展。国家政府等相关职责部门应该明确其政府的职责工作,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式,保证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切实、有效落实。例如,在实际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建立过程中,政府等相关职责部门应充分的发挥其政府的职能优势,建立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平台,对现有的医疗、养老社会机构合理配比、充分的利用,从根本上为医养融合式养老服务模式的建立添砖加瓦。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推行,在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工作中也可以充分的应用这一思维。借助养老服务过程中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为需要医养融合服务的老人建立医疗、养老档案,构建老人健康监控、管理系统,在增加老人与医疗管理机构的互动性的同时,对老人生活中发生的突发疾病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避免造成较为严重且不可挽回的恶劣后果。

(二)规范养老机构,提升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民间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的专业水平、素养层次不齐,与此同时,养老服务机构作为一项以服务老人为主要工作的服务部门,其服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该服务型机构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由此,规范现阶段已经存在的养老机构,提升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成为了我国实现规范化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例如,在实际的养老服务人员选拔工作中选择更加具备专业素质、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养老服务的工作;在社会大专类院校制定相关的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健康护理等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具备较强专业素质的养老服务人员;定期组织已经入职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培训等活动,使其在服务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为未来的新型养老模式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服务打下夯实基础。

(三)创新医养融合养老体系,促进健全社会养老模式的构成

截至目前,医养融合式养老创新体系在我国相对较发达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已经获得了一定的传播和推广,这些地区的养老服务部门已经逐渐通过在次级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专业性机构增设养老病房、医疗病房等方式应用了医养融合养老模式,但是,仍旧未形成一条完整、完善的养老产业链条,这种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和发展,由此,在实际的养老服务过程中,创新养老服务的模式,推进健全社会养老模式的构成,从而实现养老服务与社会医疗体系之间的无缝对接,进而保证我国养老体系的健全、完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社会养老问题作为社会建设过程中基础的民生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顺应社会人们群众的需求,为人们群众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从而保证人们的老年生活保障,成为了我国社会研究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

[1]王末英.保障民生的创新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改革的探索研究[J].经贸实践,2017(01).

[2]黄佳培,张海涛,张琰,葛建一.“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市H社区为例[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03).

[3]付钢.我国保险业参与“医养融合”养老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11).

[4]景思霞.重庆市巴南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与路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

[5]王磊.医养结合模式在齐齐哈尔市某养老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王建宏,周光辉.成都市慢性病医院:构建医养结合新模式[J].当代县域经济,2016(09).

【项目资助】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猜你喜欢

医养创新型养老
医养当兴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