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胡连会”看两岸关系和平统一之推进

2017-03-29冯双

东方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和平统一两岸关系

冯双

摘 要: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发表讲话明确提出了促进两岸走出困局的的“八项主张”。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提出后的十年间,两岸关系由于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主张而进入了艰难发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面(以下简称“胡连会”),这是1949年国共两党的首次会晤。此次会晤使两党坚冰缓慢溶解,也使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间接的艰难向前推进。

关键词:台湾问题;两岸关系;胡连会;和平统一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和平统一”的呼吁。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坚冰缓慢溶解。但是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提出后的十年间,两岸关系由于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主张而进入了艰难发展的阶段。直到2005年“胡连会”,才间接打破了两岸关系的坚冰,使祖国和平统一进程间接的向前推进。

一、“胡连会”的驱动力量

1993年“汪辜会谈”后,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并出现了使两岸同胞寄予希望的美好前景。在此背景下,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一个关键性的讲话,该讲话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两岸人民为实现统一而努力奋斗,而且这次讲话也准确概述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本质,并明确提出了促进两岸走出困局的“八项主张”。江泽民同志“八项主张”提出后的十年间,两岸关系由于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主张而进入了艰难发展的阶段。鉴于此,2005年两岸关系开始进入转折意义的一年。2005年3月4日胡锦涛继江泽民“八项主张”之后,提出了当前环境下关于和平发展大陆和台湾关系的“四点意见。”“四点意见”是对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八项主张”进一步的创新。2005年3月14日大陆方面制定了《反分裂国家法》,它標志着对台工作由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2005年中国共产党邀请连战、宋楚瑜、郁慕明访问大陆,随后连战接受邀请并访问大陆,是什么原因和背景使连战接受邀请并访问大陆呢?对此,连战做出了回答,他说,这是历史的趋势,是民意的驱动。

连战的回答表明了他接受邀请并访问大陆有两个原因,一是历史趋势,二是台湾民意。首先说台湾民意。自2000年到2005年民进党执政的五年,“台独”并不是台湾民众主张的。据统计,1995年在台湾“立法院”选举中民进党的得票率为33.17%,1998年为29.56%,2001年为33.38%,2004年为35.72%。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60%多的台湾民众希望台湾和平稳定发展,不希望改变两岸都是中国一部分的现状。

其次说历史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大陆和台湾既面临着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挑战。在此背景下,1993年“汪辜会谈”顺利进行,两岸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两岸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两岸经贸依存度也日益加深。经济的发展给台湾民众带来了物质生活极大地丰富和满足,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台湾民众自然希望两岸关系能够朝着稳定、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因此,连战选择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台湾民意的道路,访问大陆共谋发展。

二、“胡连会”的内容实质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参访团访问大陆。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一行在北京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双方就当前如何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谈结束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宣布了加强和改善两岸关系的“三点体认”和“五点愿景”。

“三点体认”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两岸的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第二、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计共识;第三、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利益。这“三项体认”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会谈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同时也体现了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所面临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国共两党基于这“三项体认”,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五点愿景”。

“五点愿景”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两岸通过谈判的方式,共同为两岸人民谋求幸福快乐的生活;第二、希望促使两岸结束把互相都当作敌人的状态,最终可以形成和平的协议;第三、希望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和合作,最终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制度;第四、希望进一步解决台湾民众所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第五、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这“五点愿景”以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为前提,指明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有效途径,即提出了“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建立两岸经济合作体制”的有效途径。这些主张也充分体现了大陆方面为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的巨大诚意,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兑现“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大陆都会努力去做,并且努力做好”的承诺。

从”汪辜会谈”起,两岸开始进行民间团体的“经济性、事务性”的谈判,政党之间的谈判一直未实现。“胡连会”的实现,突破这一限制,使两岸关系进入了政党谈判的新阶段。自“胡连会”起,两岸建立了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其中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的互访,进行改善两岸关系议题的研讨,举行有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议题的磋商,邀请各界人士参加,组织商讨两岸交流的措施等。” 这一愿景使两岸交流模式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未来中国共产党与台湾各政党交流与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在台湾当局极力极力抵制“九二共识”,否认“一个中国”的情况下,党对党沟通平台不仅有利于两岸“经济性,事务性”的往来,而且为两岸政治性往来打破缺口,并为两党提供交流的平台和中介。从而,有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三、“胡连会”的启示

当前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两岸关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胡连会”给予了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创新两岸交流方式,增加两岸互信。“胡连会”是自194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实现了两岸由民间团体的“经济性、事物性”谈判,向政党间谈判的转变,开启了政黨交流的先河。“胡连会”谈的不仅有经济的内容,也有政治性的议题。因此,这次会谈不仅有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有更为重要的政治意义。今天,随着两岸交流模式的创新,以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两岸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更为频繁,但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如:两岸经济虽然加强,但是政治互信还不够等。因此,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在新时期,在创新两岸交流模式的同时,增加两岸互信?

第二、巩固”九二共识”,发展共同利益。1993年,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汪辜会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胡连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事实证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的背景下,只有坚持“九

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才能维护和发展好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因此,当前人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巩固两岸的政治基础,发展两岸共同利益?

四、结语

总的来说,2005年“胡连会”使两党关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给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胡连会”是历史发展趋势和民意驱动的结果。在这一点上,尤为要根据两岸的民意来发展两岸关系。大陆一直以来都在以最大的诚意和善意采取措施来发展两岸关系。本次会晤达成的“三体两认”和“五点愿景”便是善意和诚意的集中体现。

2005年“胡连会”打破两党坚冰,使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艰难向前推进。至今两岸关系正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习马会”的成功进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未来两岸关系将继续坚定不移的向前发展。

两岸的和平统一之推进最终需依靠两岸的人民。近两年来,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最终是两岸人民受益。

参考文献:

[1]于保中 陈新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2]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J].两岸聚焦,2015-4-29.

[3]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编.海峡两岸关系日志[M].北京:九州出版社,1999.

[4]许世铨.激荡中的台湾问题[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5]周志怀.两岸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互动路径习近平.[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6]习近平.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N].人民日报,2015-11-9(01).

[7]人民日报驳“习马会”为见而见:见面就是意义[N].人民日报,2015-11-9(02).

猜你喜欢

和平统一两岸关系
复合相互依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模式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 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