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心理效应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7-03-29余翠兰

东方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头脑风暴心理效应提问

余翠兰

摘要: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学课堂上的一种教学艺术。利用心理效应科学有效优化课堂提问,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实现师生共享鲜活课堂。

关键词:心理效应;提问;鸡尾酒会效应;超限效应;头脑风暴

课堂提问是每一节常规课里都会出现的教学手段,而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学课堂上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新课程改革和呼唤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强烈要求下,教师需要课堂提问从手段方式转化为教学艺术。这需要从提问对象的心理出发,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利用鸡尾酒会效应,提高学生注意力

生活中会有这样的经历:在人声嘈杂的联欢会上,如果哪个角落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有时候你还能听到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似乎能过滤声音,总是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1]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鸡尾酒会效应,启发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注意中心,这需要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处于分散阶段,要想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須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所在,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及重大事件外,还要从学生的身边取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例如在准备授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生们还是吵吵嚷嚷的,还没有进入上课状态,教师这时不必大动肝火,可趁势进行提问:“同学们把老师带到了市场,可知道我们今天要来个市场调查?”学生们一下子被教师这个问题吸引住了,马上静了下来,等待说明。“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市场里有些什么经济成分存在呢?”学生们的思维回到“正确轨道”,开始就这个问题议论纷纷了。一上课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是有效课堂提问的艺术效果。在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艺术。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学生进行回答:随机点名式、好差兼顾式、小组推选式、举手回答式及集体回答式。各种方式交错使用,不但能较好地达成教学效果,还能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教师提问后都能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学生的名字是他们最敏感的信号之一,因此在课堂提问时除了要讲究提问方法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产生的鸡尾酒会效应将更加显著,课堂提问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突出。

二、避免超限效应,引导学生积极情绪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2]要想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一定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做到适时有度,对提问频率及提问时机进行适当把握。

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往往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超限效应的发生,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试想一下,如果针对某个学生还算感兴趣的情境,教师说“接下来我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认真讨论并且积极参与,但如果当教师宣布“接下来我有十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学生估计马上就失去了讨论的兴趣,接下来的时间就像“度日如年”,学生对之后的的知识也是“拒绝接收”。对问题频率的把握除了问题数量不能太多太滥以外,还要注意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也能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如果把下课时间作为增大课堂容量的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占用下课时间拖堂进行提问,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导致超限效应的出现。

三、利用头脑风暴效应,促成有效生成

所谓头脑风暴,是指很多人聚在一起,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没有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最后从这些讨论中挑选出有利信息的一种集思广益的激发创意的方法;也用来形容借助他人力量,以获取更好的信息。[3]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效应进行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上,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但在实施时一定要注意提问有“生成”,即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生成新的疑惑或问题,只有当学生能因为教师的问题而生成新的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当然,提问有“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心预设,还要随机应变处理动态生成问题,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关系。记得在复习“孝敬关爱父母”重点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旅行,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缆车运行到中途时,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父母用力将孩子高高地托起,孩子得救了,而他们却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孩子。并配上了歌手韩红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一首歌《天亮了》。提问时笔者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在这悲伤的歌声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顿时,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空气似乎凝结,大家都沉浸其中,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大家都为这伟大的父爱、母爱而感动!而这正是需要的效果。突然,一个男生大声问道:“老师,这缆车的质量为什么这么差?经营者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否则,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他的回答与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开始“化悲愤为力量”,寻找悲剧发生的原因,谴责经营者的欺诈行业、唯利是图,然后又讨论到做人的原则问题。学生的讨论似乎偏离了笔者预设的轨道,却又高于笔者预设的轨道。从“关爱父母”这一主题上升到“社会责任”,从道德要求上升到法律制裁的层面上,知识连环串起,自觉形成了一种思维的多角度和深层次。这一次的“头脑风暴”占用了课堂不少时间,但学生和教师的收益都是丰富且深刻的。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自觉地运用心理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规律,巧用各种心理效应,重视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化,往往会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我们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教与学相长,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的双羸局面。

参考文献:

[1]《世界科学》1995年01期

[2]《壹心理》2014.3

[3]《头脑风暴》金城出版社 2015年

猜你喜欢

头脑风暴心理效应提问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立足“有效”,回归阅读教学本来的样子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提升联合作战能力:刮“头脑风暴”·打组合拳·创新训战融合模式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心理效应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