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阳光大课间活动探研

2017-03-29陈耀

成才之路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课间发展策略小学体育

陈耀

摘 要:“健康第一”是新世纪我国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文章阐述了阳光大课间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分别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阳光大课间的发展策略,为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研究目标;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29-01

“健康第一”是新世纪我国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是国家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阳光大课间活动是我市中小学近几年来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课间操形式。全面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间操单一的模式,使大课间走上了一条不断改革、不断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阳光大课间在全面实施健康、快乐体育,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及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调剂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

一、阳光大课间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不同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组织、评价体系等现状,找到一条适合本学校开展的,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效果良好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开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指导更多学校探索大课间活动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找出一条合理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海门地方特色的花样踢毽、花样跳绳、跳皮筋等活动,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2)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组织全员参与,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组织途径,形成本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特色。(3)通过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压力,调整身心的疲劳,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振奋学生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增强集体荣誉感。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心智能全面发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阳光大课间的发展策略

(1)从学校层面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组织管理机制。学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形成校长挂帅、体育教师牵头、正班主任主抓、副班主任辅助、家长配合、学生人人参与的局面,做到层层落实,确保成效。学校召集一批有责任心、有教育意识的教师,一些爱动脑、爱运动的学生和部分注重家校合作的家长组成了研发小组,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开发和调整大课间的活动项目。积极向师生和家长广泛征求建议和意见,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确保实验学校附属小学大课间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形成学校体育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2)从教师层面出发,收集各科教师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发展意见。各科教师由于专业不同,对阳光大课间活动发展的看法也势必不同,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通过阳光大课间活动,逐步转变各科教师固有的教育观念,树立“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理念。(3)从学生层面出发,寻找适合提高各个水平段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内容。阳光大课间活动时间为每天上、下午各2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改革,教师们认为阳光大课间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除了常规性的广播操和传统体育游戏之外,还可以增加自编的多种校本操、武术操、海门地方特色的花样踢毽、花样跳绳、跳皮筋等。大课间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变,可全校集中做操,也可分班、分年级、分项目分别进行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阳光大课间可适当调整练习强度,分成低、中、高三个不同年龄段进行适宜的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例如,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样跳绳、花样踢毽、跳皮筋等,可以组织年级、学校之间的比赛,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三、阳光大课间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康布斯(Combs)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在于教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在于教师能否启迪学生使知识个人化,从而获得意义。”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它关注细节,关注过程,关注反思。阳光大课间的发展引导广大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所以,学校要根据各个水平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丰富的活动内容和靈活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必须参与教学过程才能展开真正的学习,才能对所学内容做出有意义的发现,才能产生学习动机。在阳光大课间活动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只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和谐的体育活动氛围中就能够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课间活动是我市中小学近几年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课间操形式。大课间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紧张压力,缓解身心疲劳,陶冶积极向上的情操,振奋学生的精神,使学生能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教育工作者肯学习、寻找、钻研,一定会为阳光大课间的未来发展找到适合的出路,将其打造成为特色项目,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齐行书.学生大课间活动应以集体活动为主[J].天津教育,2010(05).

[2]姚贞光,孙红元.焦作市城区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1).

[3]熊其军.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与相关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17).

[4]杨卫华.有效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小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09(04).

猜你喜欢

大课间发展策略小学体育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解析初中体育大课间的开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