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视野下的思想品德教学

2017-03-29叶继生

文理导航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命生活

叶继生

【摘 要】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出现“无人的教育”等现象,从生命视野出发,全新地注解思想品德教学与生命的关系。生命视野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要造就“全人”,必须坚持身体与精神的平衡、人格与素养的平衡、认知与情感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平衡。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生命

生命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培养完整的生命,强调生命各方面品质的协调发展。生命视野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要造就“全人”,必须坚持身体与精神的平衡、人格与素养的平衡、认知与情感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平衡,一句话,就是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平衡,以人生的美满圆融为目的,在实际生活中去实现天人物我的和谐。

(一)直面自然生命的思想品德教學

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己任,而人的智慧、道德、人格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是自然生命的延伸和提升,故思想品德教学决不能无视人的自然的生理生命的发展。人的自然生命与动物的自然生命不同。“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统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性。”人为地改变自然发展的途径,不仅无助于生命的发展,反而是对生命的摧残。思想品德教学更应当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舒展生命发展的天性。

所谓“达于自然生命”就是指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让生命顺其自然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做好身心的养护。“身心的养护”是指思想品德教学要保护学生身心不受到伤害。康德在其《教育》中指出:“所谓养护,乃是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和关注,以防他们以某种有害于自身的方式运用其力量。”思想品德教学决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拔苗助长式地过度开发其体能和智慧.顺其自然更能培养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直面精神生命的思想品德教学

精神生命是超越自然生命的内在生命,表现为个体的完美人格。在精神人格中,“真”注重的是人的科学精神;“善”注重的是人的道德精神;“美”注重的是人的审美精神;真善美在人格中有所偏重,但又互相渗透,使人格表现为真善美的统一。

生命视野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应从原初生命开始,通过知识和道德的学习,最终培育人格的精神力量。生命的原初力量不能自发完成向精神力量的超越,教育的培育是生命活力实现精神超越的桥梁。罗洛·梅指出:“人性是一棵树,它需要按照使之成为一个生物的内在活力倾向而在各方面生长、发展。”正如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一样,人性的生长需要教育的照料,这种照料只有通过对学生的生命关怀,通过体察学生的内心生活,才能促使学生生命发生灵魂的转向。

思想品德教学只有具有生命的灵性,才能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才能把外部世界纳入到自身的框架之中,并渗透到教育生活的所有领域,从而唤醒学生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唤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最终提升学生内在的心灵力量。只有具备这种精神的灵性,教育的一切形式和内容才会有生命的真实意义。在这样的教育生活中,才能真正发生灵魂与灵魂的相遇,从而达到开启生命之“力”的目的。要实现这种精神的渗透,要求教育者必须超越以外在需要为目的的功利教育,确立“生命优先”与“生命平等”的教育原则,保持对一切生命的敬畏,关怀教育对象的生命本体,借助一切形式进行生命的对话,领悟生命的奥秘,发现人生的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

(三)直面社会生命的思想品德教学

西方人本教育家一直把真善美完满人格作为全人类的标志。对此,持社会本位观的教育家涂尔干提出他的教育的社会任务准则:“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对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前者强调的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人文性,后者强调的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工具性。因此,完整的生命不仅仅在于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道德、智慧,有丰富的情感需求和审美意识,而且还在于他拥有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和创造物质财富的本领。

生命视野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个体发展的“成人”教育,还应着眼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对人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成才”的教育。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者应首先教学生懂得人类、民族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并且是互相依存的,通过这种教育,使他们发现他人,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的独特和差异;然后是为人们设计共同的奋斗目标,开展共同的项目,组织共同的活动,形成一定的生产生活技能,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思想品德教学需要我们确立生命意识,走进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罗洛·梅.罗洛·梅文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

[3]涂尔干.教育及其性质与作用,见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生命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生活感悟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无厘头生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