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称代词的比较看中西文化

2017-03-29代军诗

文理导航 2017年4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代军诗

【摘 要】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称呼语使用标准和礼貌行为标准。而单就其中一种称呼语——人称代词来看,说汉语的国家同说英语的国家就有其各自不同的深层含义,体现其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文化与语用对比;人称代词;文化内涵

“文化和语用对比研究的成果表明,不同语言有不同的称呼语使用标准、礼貌标准以及传达含义的规约化表达方式。称呼语包括官场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人称代词等。”(1)这里,我只是主要想比较一下人称代词在不同的语言习俗中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代词,“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2)它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而这里只涉及人称代词。人称代词,顾名思义,起代替、指示人称作用的词,它分为三类:“我”(“I”宾格为“me”)、“我们”(“we”宾格为“us”)是第一人称,“你”(“you”宾格为“you”)、“你们”(“your”)是第二人称,“他”(“he”宾格为“him”)、“她”(“she”宾格为“her”)、“它”(“it”宾格为“it”),“他们”、“她们”、“它们”(“they”宾格为“them”)是第三人称。虽同为人称代词,在起到其代替、指示的基本作用外,不同的国家,讲不同语言的地区,其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差距。

从形式来看,中西方人称代词均有人称、数和性的变化,而英语中的人称代词较之汉语又多了一层格的变化,但从内涵来分析,却千差万别。

先看第一人称“我”、“我们”同“I”、“we”的区别。同样表示第一人称,英文的一个字母“I”,在汉语中却可表示太多的含义。从谦称方面来看,可表示“鄙人”、“小弟”、“兄弟”、“学生”、“愚兄”……从尊称方面来看,可表示“我”、“老爷”、“老子”……;至今我还记得钱钟书的《围城》里的一段描写,是在三阁大学开学时,那位姓杜的教援的训話里说道:“兄弟我……,兄弟我……”(3)读来不禁让人觉得好笑,也觉察出那位教援的愚腐,从而领会出作者的幽默感,我想若要翻译成英文给西方人读,恐怕也只是个“I”罢了,真“兄弟”之意必然体会不出,那么其中那份幽默也定是要大打折扣了。

此外,在说汉语的社会里,“咱”、“咱们”、“人家”、“自己”有时也表示第一人称,但“咱们”包括听话人在内,因而与“我们”有别,其他的几个词在应用时也常用于口语方言中,例如:当一对新婚夫妇闹别扭时,妻子向丈夫撒娇道:“人家刚才不是已经说对不起了吗?你怎么还生气?”这里的“人家”则指自己“我”,倘若用于另外一种场合:如:已婚多年的夫妇且有一子,妻子有一天向丈夫报怨道:“你看人家的孩子多有出息,考上大学了,看咱家那儿子,唉!”这里的“人家”则代指“别人。”应用时我们应注意不同语境里使用时表达的不同含义。

下面分析一下第二人称“你”、“你们”和“you”的文化内涵区分,在汉语方面,从敬称角度来看,可表示“您”、“您老”、“您老人家”、“老师”、“先生”……从卑称角度来看,可表示“你们大家”、“弟兄们”……从亲近你的角度看,可表示“诸位”、“各位”……可见,简简单单的一个“you”在翻译成汉语时有着这么多的含义。这与中国社会从古至今都十分注重尊卑长幼的地位密切相关的。在说汉语的社会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也都有各种尊称和谦称之别。儿童语用习得研究的结果也显示,中国儿童在实施某些言语行为前,如果不认“叔叔”(男性)、或“阿姨”(女性)等称呼语来称呼成年人,而直接说“你……”一般会受到父母的指责或纠正。而英语则直接使用人称代词“you”“I”或“me”。再比如:在西方国家,在家中子女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若在中国这样,定被视为大逆不道,六亲不认的坏孩子。另外,在西方国家,你若称呼一位年老妇女为“小姐”,他会喜不自禁,而倘若,同样的事发生在中国,人家会认为你太不礼貌,不分长幼,没大没小,而要称之为“大娘”或“大婶”等。

最后,分析一下第三人称“他”“他们”与“he/she/it”的含义差距。他,“指说话者用来指称自己和听话者之外的某一特定第三者时应用”。当然,在指称第三者时,还可以采用直呼其名或使用短语等方式,但由于使用人名要受到很大限制,毕竟一个人的名字是不可以随便地都可以叫的,尤其是在讲汉语这样的国家里,从古代到现代,地位低的人,总是不能直呼比其地位高的人的名字(起码是当面),例如:向皇帝,父母,兄长……所以,相比之下,第三人称“他”的使用范围要广的多。然而,汉语又不同于英语,在我们这样一个客套的重礼仪的国度里,语辞是十分讲究的。吕叔湘、江蓝生曾指出“一个人在朋友家里看见他的女儿,大概不会问他”,“她今年几岁?”而是说“令爱(或你女儿)今年几岁?”再例如:至今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夫妻双方在直呼对方时还在用“孩他爸,孩他娘的”可见,只单单一个“他”字的含义可是极其丰富的。

综上可知,了解中西方语言中代词的区别,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西文化,从而加深彼此认识,促进交流合作等都有其重大意义的。汉语词汇众多,语意精深,内容博杂,英语单词简洁干炼,易于理解,两者均是与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分不开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些原因而忽略了另外一方的存在或是贬低另一方的价值,只要我们能多注意,多学习,多了解各自的文化底蕴,那么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将是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二者才能真正地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引自《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术期刊,2001.3)

[2]刘利,庞胱著,王宁,邹晓丽主编.春风文艺出版社.引自《语法应用通则》

[3]钱钟书.引自《围城》

[4]引自《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术期刊,2001.3)

[5]引自《当代语言学》(第3卷2001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