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古诗词

2017-03-29阚莹莹

新城乡 2017年3期
关键词:武亦姝读诗古诗词

阚莹莹

诗词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种与“远方”一样,充满着希望与美好的所在,它即使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但是在内心,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才女武亦姝在《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环节中脱口而出的一句词,出自《诗经·豳风·七月》。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位迅速火遍全网的00后,风头甚至盖过某卫视老牌歌唱竞技节目推出的“进口小哥哥”。朋友圈有人震惊云:平时对网络深恶痛绝的爸妈在每周一次的亲情通话中问我的第一句话居然不是“有对象了吗?”,而是“你知道电视里有个女娃叫武亦姝吗?”

满足了网友对才女所有想象的武亦姝的确是网络中的一股清流,尊陆游为男神,常把苏轼“随身携带”。她的走红是否为昙花一现尚不可知,留给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还读古诗词?

诗中见人生

林语堂曾经这样形容没有诗歌的后果:“如果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我们从小便读诗,甚至有些准父母们把诗歌当成未出世宝宝的胎教音乐,诗歌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恐怕不止于高考试卷古诗文默写那仅仅6分的重量。

在我小时候,那是个电视在周二还会停播检修的时代。我对于图书的热爱与今天对手机的沉迷不分伯仲。父亲每次出差回家之前会在旧货市场为我淘几本儿童读物。那时,一套安徒生童话、一本寓言故事,以及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古诗词成为我为数不多的宝物。

记忆中,那本古诗词鉴赏小书的封面用牛皮纸制成,左边用行楷从上至下写着“古诗词鉴赏”五个小字,右边画了一扇雕花小窗,里面几根翠竹半掩半现。虽然是用胶水装订,但是也模仿了古书线装的样式,颇有些古风的味道。

其中第一首诗,便是汉乐府的《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一本小学生读物,所以关于这首诗歌并没有太多深奥的注解,唯独注解了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于是,年幼的我第一次从诗歌中懵懂感知到“努力”二字的意义。

这大概与每一个国人第一次从诗歌中感知到古人价值观时的情景相差无几。垂髻之年时,我们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知晓粮食的珍贵,从而俭以养德。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里顿悟生命的伟大;也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感受母爱的深沉。风华正茂时,我们读“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点江山志在四方;暮年垂老时,我们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寄托超脱豁达的心境。离别时,“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寄托款款深情,亦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予自己以安慰……

古人用诗歌寄托亲情、爱情、得失、聚散……也用诗歌表达人生观、价值观。吟诵千年至今,后人依然能够从中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古诗词的生命力所在。就像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写的那样:“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电影《死亡诗社》里有这么一段话:“我们读诗、写诗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

古诗词审美至今不过时

读书时,语文老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这样说:古诗词有三美: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

语言美是最容易被感知到的。大概小学生们多有这样的经历:翻开语文课本,最不愿意看到的七个字就是“朗读并背诵全文”。这七个字意味着不知道要牺牲掉多少游戏的时间,等待第二天在语文课上或熟练或磕巴地背诵出来,引来同学小声的羡慕或嘲笑。

但是,童年饱受这“七字真言”摧残的我们不难发现,最容易被记住的古诗词都有共同的特点——或是对仗工整,或是韵律整齐。以前的诗人大概或多或少都染上了处女座的强迫症吧。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在《天净沙·秋思》中,马致远可以说是讲韵脚玩到了极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韵贯穿全诗,使得它读起来朗朗上口,不需花费多长时间就能记下来。它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有一则流传颇广的网络打油诗就由此得来:“枯藤老树昏鸦,晚饭有鱼有虾,空调WIFI西瓜,夕阳西下,你丑,没事,我瞎。”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古诗词韵律齐整,用语凝练,有音乐性又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是为“天然美”。如今的流行歌曲有不少也融入了古典诗词,大获粉丝欢迎。2008年春晚后,一首《青花瓷》迅速流行开,其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脍炙人口。演唱者周杰伦原先被诟病的吐字不清,用在这首意境缥缈的歌曲中反而成了加分项。除了这首《青花瓷》,周杰伦的《菊花台》、《兰亭序》、《发如雪》等古风歌曲传唱度也颇高。到现在,古风歌曲的粉丝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古风圈。

所以说,古诗词的审美至今仍不过时。网友们这样评价《中国诗词大会》上吟诗作对的选手们:不再是“充满文人的酸臭味”,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原本出自高晓松的《高晓松184天监狱生活实录:人生还有诗和远方》,虽然已经被沾染上网络中嘈杂的世俗气息,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诗词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种与“远方”一样,充滿着希望与美好的所在,它即使不能改变现在的生活,但在内心,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该如何读诗

微博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有网友这样回答:当看到美女时,我希望脱口而出的是“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而不是“长腿细腰胸好大”;当看到夕阳余晖时,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这么多鸟,真太好看了!”

话糙理不糙,但读诗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有格调,更多的是关于自己内心的一份泰然与充实。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在《叶嘉莹:把诗词送给孩子》一书中写道:“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一些青年人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一个人如果能够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记诵一些优秀的古典诗词,可以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不难想象,《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之后,武亦姝一定会变成了无数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教育孩子读诗背诗恐怕又得成为家长群中的热门话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面试评委谢琰认为,“诗词大会”已经传递出很多文化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节目组希望观众去关注记诵之外的更有生命力的东西。

对待古诗词,有人喜欢“死记硬背”,虽然省心,但是也味同嚼蜡,食而不知其味;有人偏好“情感代入”,读《红楼梦》就觉得自己是林黛玉、贾宝玉,读辛弃疾便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读陶渊明便改了主意要归隐山林,这些终究不是长久之法,兴致一过便丢弃在一边再不过问。

如何去读古诗词,绝不是一时兴起地背诵,因“喜欢”而背诵、理解才是对古诗词的尊重。就像有2000首诗词储备量的武亦姝一样,有在台上一句“先抢下来再说,反正我都会的”的自信,也有成名之后说出“我觉得比赛结果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就够了”的泰然。这些都是诗词所赋予她的与同龄人甚至成人不一样的境界。

一位爱读陶渊明的友人向我分享了她的感受:我只爱陶渊明的诗,不仅反复诵读,我还去读他的传记,像一个超级迷妹一样了解他一切。因为我的性格跟他太像了,他过着我梦想中的田园生活,我嫉妒又羡慕,这又是我因为种种羁绊无法实现的。所以,当我生活不顺,工作遇挫,我能从他的诗词中得到安慰,这就是读诗对我来讲最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武亦姝读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武亦姝: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
武亦姝: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
读诗的窗口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