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城市的人口还是太少了

2017-03-29梁建章

新城乡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城市人口年轻人

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聚集了各种优质资源的大城市是创新和创业的沃土,

对有志向的年轻人来说,唯有大城市才能让他的创新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聚集人才才能爆发创新

一直以来,大城市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城市病”饱受诟病,大城市用来限制人口的政策也层出不穷。但其实目前北上广等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还不够大。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规模和人口规模。在制造业,因为产品可以运输到国外,因此,国内市场不行的话,还可以依赖海外市场,这就使芬兰这样的小国出现诺基亚这样的巨头成为可能。但在服务业,由于那些需要人来近距离提供的服务往往很难被“搬迁”到国外,因此,本土市场规模就至关重要,先做好本土市场再发展到全世界。比如,基本上全球最大、最好的快餐公司、酒店和互联网公司都在美国,因为美国有发达国家里面最大的市场。

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里面最大的市场。未来当中国更加富有以后,它的市场在发达国家中也会是最大的,这对中国未来的创新非常有利。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的创新产业分布非常不均匀,高度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在美国也是这样,基本上有一半的高科技企业是集中在硅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现在创新速度越来越快,跨行业程度越来越高,比如说做个智能汽车,既需要有传统制造业的人才,又需要有IT人才和法律人才。在小城市,你很难同时找到这些人。在大城市,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互相碰撞往往会爆发出更多的创新。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长安在唐朝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那个时候长安有差不多20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00万,流动人口100万。那时候整个中国有多少人?3000万-4000万人。也就是说,最大城市长安的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3%—5%。如果按同样的比例放大的话,北京现在至少应该有三四千万人口。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可以跟唐朝比吗?当然可以比了,唐朝还是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了全国的大部分。现在是工业、服务业占主导的经济,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口比例应该远远超过唐朝。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大城市显然也是太小了。韩国有5000万人口,它的大城市汉城人口则有2000多万;日本是1亿多人口,最大城市有3700多万人。中国的人口总数10倍于这些国家,但北京上海只有2000多万人口,显然是太小了。

而二线城市每个几百万人,很少到1000万人的。如果把前30大城市的人口加起来,其实只占了全国总人口的不到20%;而在美国或欧洲国家,至少有总人口的1/3居住在前30大城市中。因此,中国大城市的人口还有增长的空间。

大城市需要更多年轻人

城市人口的增加,对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聚集了各种优质资源的大城市是创新和创业的沃土,对有志向的年轻人来说,唯有大城市才能让他的创新潜力得到最大发挥。问题是,这些大城市的高房价,正在挤兑年轻人。况且,北京和上海三番五次要限制人口,上海说是要限制到2500万——但现在上海已经有2400万人了,潜台词就是说,只有等有人去世了,才可以放新的人进来;或者,先把退休的人赶走,再让新的人进来。

我研究过贫富差距问题,如果现在把钱投到某偏远乡镇,要在那儿建一个质量跟上海、北京差不多的小学,给留守儿童用,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于上海、北京,但回报率却很低。因为在那里你要吸引到好的教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些小孩,其实完全可以在城市读书,因为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城市里了。你不在城市里给他们建学校,难道要保留农田?在城市里保留农田,却在农村占农田建学校,其实是非常低效的资源配置。

不让年轻人去大城市,这将对整体的创新力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的父辈、祖辈,都是农村的。爷爷那一辈来到上海创业,最初是做学徒。那时候的上海比现在小得多,住房条件比现在差得多,但几代人以后,他们的小孩确实能够为这个城市带来新的活力,让这些城市焕发出创新、创造的青春活力。

我还有个观点:一个国家的人才结构越年轻,它的创新精力就越旺盛。除鼓励生育外,我们还需要在教育方面做一些调整。

现在年轻人在学校读书的年限太长了,硕士毕业时二十四五岁,博士毕业一般到二十八岁以后,再等积累一些经验去创业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到四十岁以后,因为家庭原因,冒险精神会减弱,所以,真正的创业时间就三十到四十岁。因此,我建议,缩短高中和初中的学制,因为,高三和初三这两年基本不做事情,仅仅只是复习高考和中考。减少在中学浪费掉的时间,让学生更早进入社会,这对于让更多年轻人更早地进入创新工作领域里是有好处的。

很多人会想,现在北京上海已经这么堵了,房价也够高了,如果让更多的人进去该怎么办?我觉得这个逻辑可能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创新的规律,需要有更多的人进来,实际进来买房、看病、上学的有4000万人,但我们的规划却还是按照“2500万”来做的,这肯定会造成学校不够、医院不够、房价更贵、交通更堵啊。

所以,我们的规划一定要尊重经济规律,要理解大城市对创新的作用,把规划做到位。诚然,一开始会比较紧张,但从长远来看,大城市是完全有能力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的。(本文整理自携程网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大城市人口年轻人
如何缓解大城市病?
《世界人口日》
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大城市里的小象
年轻人如何理财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年轻人
傲慢的中国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