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者梁益建:在成都感动中国

2017-03-29刘兰

新城乡 2017年3期
关键词:病友畸形脊柱

刘兰

“我今天就要出院了!”

2月13日这天,距离徐州女孩杨红雪住进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已有1年。去年刚来时,她是一名脊柱弯曲140°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经过该院骨科主任梁益建的诊治,如今,她的腰板挺直了。

杨红雪的病房离梁益建的办公室不远,但她走时,梁医生没来送行。在那条不足50米长的过道里,总有排着长队的患者等待就诊,梁医生要迎接他的新病人。

他已经与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打交道快9年了。这些年来,由他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上千例,其中包括脊柱呈三维360°螺旋状的手术,被业界公认为“世界最难”。攻克了难关也收获了荣誉,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近日揭晓,梁益建名列其中,成为全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唯一代表。

海归博士出名后

“先吃几颗花生,胃酸!”送走当天最后一名就诊者,53岁的梁益建才觉得胃有些难受。这时,已是晚上7点,偌大的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人。就在1小时前,这间办公室还站满了人。

自从2月8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播出以后,梁医生的名气更大了。早上7点就有人在排队,在并不宽敞的走廊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

“看到这么多人来,我们既高兴又担心。”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邢志军说,“节目播出那天,我和病友们都在病房里看,梁医生拿起奖杯那一刻,我们都替他开心。之后这几天,全国各地的患者蜂拥而至,把梁医生他们累坏了,我们看着又很心疼。”

有一个数据可以佐证梁医生的名气提升得有多快。邢志军和病友们加入了一个名为“梁益建脊柱侧弯咨询群”的QQ群,刚入群时只有400多人,节目播出5天后,人数已达1200多人,还在持续增加中。

其实这并不是梁益建第一次“出名”。早在8年前,他的名字就已经在脊柱畸形患者圈中广为流传。

梁益建取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做了他职业生涯中第一例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

2008年2月,梁益建在四川盐源县泸沽湖附近做医疗支援时,遇到一个胸口几乎贴着大腿的人,走路时眼睛只能看着地面,他叫伍才林。“当了多年骨科医生,还是第一次见到‘驼得这么严重的患者。”梁益建仔细观察后,说了句“我可以做手术让你站起来”。伍才林起初不信,梁益建又拿出纸笔,跟他讲解原理,伍才林才答应做手术。

同年5月,梁益建把伍才林接到成都,经过13个小时的手术,这个原本身高不到1.3米的小伙子康复后长高到1.78米,实现了站起来的梦想。为了铭记这一人生的转折,他将名字改成“伍才立”。

伍才立手术成功后,梁益建名声大振,全国各地的脊柱畸形患者很快找上门来求医。

在不断实践中,梁益建突破了国际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柱畸形和合并心肺功能衰竭。并将手术时间从平均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五六个小时。此外,他还发明了一种矫正脊柱畸形的牵引设备——头盆环,2011年开始使用,并在全国推广。戴上这种设备的患者有个可爱的名字——“天线宝宝”。

梁益建另一次“出名”有些意外。

2013年5月,网上一张照片感动了不少人:一名身着手术服、穿着拖鞋,连口罩都忘摘的医生侧卧在两把小凳子上睡熟了。这名医生就是梁益建。他当天做了两台手术,手术结束后,病人腿部的麻醉效果还没结束,自己就在旁边等,一等就睡着了。

骨科护士长陈澜说,这种情况对梁医生而言是家常便饭。

爱与幽默的传递者

每天,14岁的罗芝瑶都要爬楼8次。为了锻炼肺活量,梁益建要求“天线宝宝”6分钟爬15层楼。这天,罗芝瑶和好姐妹陈碧辉用了5分50秒,及格。

两人笑了笑,又相约去“升架子”。每周一,“天线宝宝”会聚集在骨科一间大办公室里由梁益建帮他们调试头盆环,也叫“升架子”。梁医生手拿特制的扳手、螺帽、螺母等工具,调试松紧,校准高低,一副“修理工”的架势。

在旁边等候的“天线宝宝”唠起了家常。33岁的河北姑娘周圣美说,大家平时喜欢把梁医生叫做“梁博”,谁想找他了,只要在QQ群里喊一声,立马会有人回应“梁博在我们病房”“刚给我做完检查”“才从我们门前经过”……俨然是梁医生行踪的现场播报。

在“天线宝宝”身边,见得最多的是“微笑”。但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很乐观,有的人甚至是抱着求生的最后一丝希望过来的。比如,河北患者于建红辗转多地求医无果,最后一名北京的医生告诉他,成都的梁益建医生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为了活命,于建红吸着氧气坐火车到成都,在梁医生的救治下,如今他的恢复情况良好,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

在辅助锻炼上,梁医生除了布置爬楼任务外,还让他们吹气球、做扩胸运动,甚至自掏腰包请音乐老师教他们唱歌。

对“天使宝宝”的关爱还体现在生活上。今年大年初一,梁医生为每个“天使宝宝”送上了一份热腾腾的湯圆。“去年春节送的是汉堡和薯条,除了春节,过端午、中秋节时,梁博也会送礼物,一定要亲自送到我们手里。”杨红雪回忆。

梁医生的乐观幽默,也传递给他们。出院两年的邵明双从新疆赶来复查,梁医生会开玩笑地说:“我不认识你,我只认识驼背,认不到美女,你又不是驼背。”一名15岁的新患者被治疗方案吓哭了,梁医生会拍拍她的后背安慰说:“你的病情又不重,我治得好你。那么大姑娘了还哭鼻子,不怕羞啊?”女孩儿最后破涕为笑。

在医务人员看来,梁医生不仅幽默,还很认真。在骨科医生赵登眼中,梁医生凡事以患者为重,就连患者做手术时趴的垫子,他都要亲自趴上去试试合不合适。梁医生的身体力行也感染了身边的医务人员,向他学习。

梁益建颇为自豪地评价:“我们这个群体是个有爱的群体,医生和患者之间,病友和病友之间,关系都很融洽。”他就像黏合剂,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做好当下

脱下白大褂,穿上外套,梁益建准备下班了。离开医院前,他习惯再去看看“天线宝宝”。白天看病的大办公室晚上变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室,七八个病友正在运动、聊天。梁医生一进门,他们都围拢来。“徐凤莲,还吃,不是叫你减肥吗?”“我没长胖!”……

聊完天,梁医生把办公室的水果分給他们,用沙哑的声音道别。很多“天线宝宝”以为,这副嗓音是天生的,其实并不是。“是2008年地震之后疲劳过度变成这样的,一直没能恢复过来。”梁益建说。

2008年5月17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赵聪忙着指挥将900多名病人转移到空地,可梁益建当时找到赵聪,要求做手术。赵聪说还会有余震,能否推到第二天。但梁益建回答:“今天不做,病人可能瘫一辈子。”他赴手术台前,还给妻子打电话,让她带着儿子找个空地,不要回家。后来,梁益建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为了尽可能帮助贫困患者,梁益建不仅自己捐钱,还发动身边的朋友资助。在帮凉山州患者刘仁富筹集治疗费时,他发动了朋友王海兵,王海兵用毛笔写下一封倡议书贴在自家茶楼中,为刘仁富募捐,单次筹款超过1万元。但是梁益建却不肯说出自己这些年的捐款金额,“说出来没意义”。

2013年,梁益建及其团队与智善公益基金会开展合作,该公益基金会至今已向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定点捐助了220名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捐助金额达到880万元。智善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苗强每年都会来成都三四次,他经常看到梁益建做完手术后还要为患者揉搓脊柱,很多患者更是直接称其为“梁爸爸”,“没有发自内心的崇拜,‘爸爸两字是叫不出口的。”苗强深受感动。

除了在医院做手术,梁益建每年都会去贫困山区、藏区义诊,2015年去了西藏那曲。据一名当年和梁益建一起参与义诊的人士回忆,那曲海拔有4300米,高原反应严重,同行的三个人一直在吸氧,而梁医生从早到晚坚持了一整天,并收治了几名病人,现场协调免费到成都治疗。到了晚上,梁医生连话都说不出来。“第二天离开的时候,很多藏族老乡都不让他走。”

梁益建说他今年还会继续参加义诊,“预计是在6月份和10月份,去两次。如果找到合适的患者,也会尽量免费收治。”

聊及职业目标或计划,梁益建用沙哑的声音回答:“‘小人物有什么目标和计划,做好当下工作最重要,还有好多病人等着我呢!”

猜你喜欢

病友畸形脊柱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乙肝病友,远离酒精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病友之声患者之音》征文通知
“神经”病友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保守治疗40例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