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实现的路径

2017-03-28文/沈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贫困生关怀人文

文/沈 健

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仅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高校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教学任务。而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来说,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要强化实施人文关怀,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贴心的帮助。

一、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不但关系到人类个体,还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问题。它是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需要等作为出发点,用一种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关系和帮助的形式,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化发展。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教育领域内,也是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想追求。在实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时,还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及个人需求,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帮助高校的贫困生实现全面发展。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一、承认高校贫困生是一种物质生命和特殊文化的存在;二、成人贫困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确保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统一;三、承认贫困生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方面的核心地位;四、尊重贫困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贫困生的生活质量与学习质量;五、学校应尽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多种合理化需求,以使其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人文关怀在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贫困大学生实施人文关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需要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其合理化需求的尊重基础上,并充分调动贫困大学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施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适应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也能促进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也体现了社会文明的一种进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化不断加剧,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贫困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与思想、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更多,导致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难做,不得不使高校在进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传统的工作方式进行改变。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在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以人文关怀为准则,给贫困大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与成才。

(二)人文关怀能满足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

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可以促使人在精神层面得到成长,然后才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能力。可见,精神成长对于一个人而言,比获取科学知识更加重要。高校在开展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进分析,在心理上给予贫困大学生疏导,改变贫困大学生以往的观念,重塑贫困大学生的价值观。用关怀、理解尊重的态度对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挖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条件下,还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引导并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会大学生如何“做人”和“做学问”,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的综合化发展。

(三)人文关怀是对贫困大学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给予贫困大学生充分的尊重与理解。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思想观念和家庭生活环境等,因此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要采用科学化的教育方法,对其实施人文关怀。贫困大学生的在个体特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视野的开阔和社会认知水平的提升,使自身的自我意识增强。而且,在判断事物方面有更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另外,有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也比较强。因而在贫困大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过程中,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还要对其实施相应的人文关怀。

三、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实现对策

(一)正确认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发展成果的必然,既冲击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弥补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将人文关怀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改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还有利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高校应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事项进行明确规定,保障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高校要加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理论知识能力、研究能力与人文素养。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关怀的误区,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发挥出真正的教育作用。

(二)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对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的尊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是贫困大学生时,首先要肯定贫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其积极追求思想价值观念的目标,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对于教育者传播新的知识、观念与理论,纳入到自己的主体意识中,创造性的将其外化为自身的行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教育对象进行主体性的发挥,从而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而发挥主体性的前提条件在于对人的尊重,因此,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对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尊重,使其能够主动发挥自身的个性。针对贫困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个体的不同情况出发,对其实施不同的人文关怀,促进贫困大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使其在不同层次、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都能够做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和创造,从而实现全面化发展。

(三)以人性化的措施进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贫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具有人性化的特点,要以社会化人格来确立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方向为依据,对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满足。另外,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有人性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精神需求予以满足。同时,当代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还应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要对贫困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益。因而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学生发展为重点,要重视大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道德、人文、法律等知识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回到高效的教学中,利用教学途径是人才培养和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性化。最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性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采用合理、规范和符合传统文化理念的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理解和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完整的人格。

(四)转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心,注重贫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重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物质上的资助,忽略了对贫困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注。而一个大学生如果在校学习期间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虽然物质资源并不匮乏,但心灵贫瘠,也难以成为一个具备主体性的人,精神上的缺失,会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一个不利因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贫困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无法获得存在感,另一方面是因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自尊并未得到充分尊重,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同样未得到充分满足。所以,高校还要用一种人性化的方式来实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状况,给予其一定的理解、尊重与帮助。物质资源的匮乏能通过物质补偿来满足贫困大学生,但精神需求是一种生长性的需要,能够使人存在有尊严、有价值的内在动力,人对于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上的不同在于物质需求可以通过外在环境或借助他人得到满足,而精神需求无法从他人和外部环境上获得满足。心理学上指出精神需求是一种指向成长的、可以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内在特性得以实现的需求。精神需求是具有积极性、建设性与创造性的一种内在的心理需求。因此,高校在进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还要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了解贫困大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对贫困大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行充分的挖掘,以便更好的为其提供服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高校还应制定相关的制度,确保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规范学校的相关秩序,构建健全的支持系统,便于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各种在校服务,让贫困大学生在物质和精神需求上得到满足,从而使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在思想上得到进步,进一步促进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进一步强化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使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能够更加富有发展潜力,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还要以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还要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理论必要性、路径选择、内容构建和评估体系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并强化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建设。同时,还要在实际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其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实践内容,发挥实践活动积极的育人作用。首先,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较的内容要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高校要多鼓励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和社区活动,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的爱国情感不断得到增强,同时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其次,要不断调动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让其自行进行组织、策划和活动实施,发挥其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另外,扩展社会实践的基地,高校可以与一些红色教育基地、学校周边的社区或是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实践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活动的平台。

(六)创造良好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环境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且,外部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会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以,高校,还要以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的人文环境,先努力建设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为师生提供自然美好的教与学的校园环境,使师生身在其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和熏陶。同时,在建设校园环境时还要注重在细节处充分融入人文关怀,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关心与理解。另外,还要积极打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方面是因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是良好的校风有利于高校形成好的教育环境,为师生维护学校利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制度保障,能够更好的对师生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使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规范。而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便于教育人员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人文关怀,从而有助于实现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结束语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不仅仅是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活动,不但能够使贫困大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到人性化的关怀,还能促使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于凤超.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价值取向实现的路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191-192.

[2]侯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路径探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70-74.

[3]袁奉亚.基于人文关怀背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4(11):158+160.

[4]杜雨来.探寻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实施的合理路径[J].世纪桥,2013(12):38-39.

[5]徐吉,钟明洁.人文关怀: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指向[J].高教与经济,2010(01):21-23.

[6]杨林.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67-70.

[7]薛深,刘慧婷.高校贫困生资助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5):112-115.

[8]臧文彬.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67-169+182.

[9]刘桂芳.高校德育人文关怀取向实现的基本路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01):185-188.

猜你喜欢

贫困生关怀人文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