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中的梦境研究

2017-03-28冯志英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梦境文学作品本质

文/冯志英

梦与文学作品是密不可分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文学家们利用梦境展示自己的内心想法的一种寄托,同时也为文学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本文将重点介绍梦的叙事研究,从而探究文学作品中梦的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梦语的本质

西方学者在进行梦的研究的时候,从古到今,始终把梦是从一个被转述的,假设成立的点出发,很少有人对梦的话语的本质进行研究。其实,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对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梦的反面是醒,醒就是我们人在有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人们的意识表现形态,梦是与其相反的,即梦是不受人们的意识形态限制的以及是游离于人们意识形态之外的东西。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过做梦的经历,这些经历无法在我们的本源世界中得到任何的证实,是一种虚幻的,主观存在于人的大脑的意识,这种意识的表现形态只能是醒来后做梦者在有意识的形态下进行描述,以让别人知晓。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对梦语意思的客观性进行怀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梦的话语一旦被做梦者主观的利用各种语言表述出来,它本身就失去了作为一种潜意识形态存在于社会的本质。但是西方文学家们也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解答梦的本质的新的想法,由显像的存在向存在的样态进行转变,也就是从语法结构探究梦的存在,这样就使得梦的话语解释从主要的地位变为从属地位。

对梦的本质的解释的这一转变,带给文学的转变以及影响是巨大的。这种转变使得梦在文学中呈现出了更加综合性的表现,这样在文学作品就避免了分析梦所无法掌控的困境,这样作家或者诗人在利用梦境这一形态叙事的时候就不会担心会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他们可以利用梦境毫无顾忌的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学内容以及在现实中甚至认为不可思议的东西。但是这种表现方法带来的是如何让编造的梦境具有真实梦境的特质,以及如何让作家笔下的人物一样具有某种精神层面上的说服力呢?

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对梦的本质的质疑,我们站在批判文学的角度上,对梦的表现形式进行结构上的认识与研究,这样在一定层次上就将梦的本质研究与现代文学的研究联系起来。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对文学本身的不断思考,那么梦的特征就是对意识不断理解的追求。还有一种比梦境更能还原人们无意识活动的形式么?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我们的研究重心应该是无意识的话语以及行为在文学作品中的展现与各种样态。

二、梦的模仿

(一)文学具有模仿梦境的优势

梦是一种意识,其实在现实中,意识的存在与丧失之间根本无法被人察到,因此,梦与醒的临界点也不容易被我们找到,在醒着状态讲述的梦的各种表现形态是无法被证实真假以及存在不存在的,这也是精神分析师在面对被分析者讲述梦境的时候无法解决的一大历史性难题。但是,在虚构的文学作品中,读者们是不会质疑梦是否是真实的,我们只会研究梦这一表现形式是否最大限度的展现出作者想要给我们表达的意思。从梦在文学与现实中的不同侧重点来看,文学作品中的梦更能被大家所接受,在这一层面上梦在文学作品中展现出自己存在的先天性优势。

精神分析师重在对被分析者进行能动性层次上的分析,在倾听被分析者讲述梦的话语的时候,他们最终都要将自己从做梦者主观讲述的关于梦的各种意识形态折射回现实的生活中,使得被分析者对梦境持一种理性的认识,对应现实中自己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解梦是为了预知自己以后的生活中是否会出现此类相同的情况。但是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一段梦境的时候,出发点是作品的叙事要求或者如何让作品呈现的更美,读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接受者,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形式,这种传递形式使得梦的表达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更加充足的理论依据以及立足点。

梦是无法直接被我们感知,以及无法向现实世界还原的,在有意识的表现形态中,梦是永远不会存在的,当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希望用梦境展示一些内容的时候,必须使用一些不肯定的词语,即类似于可能、仿佛这样的词语,这也是梦与其他心理现象比如回忆以及幻想的本质上的不同。而文学作品中恰恰存在的是与梦境相似的场合,在文学作品中,梦境不再是一种无意识的表现形态,在这里,它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成为了一种可以和现实同等地位的存在,因此,我们说文学具有模仿梦境的先天性的优势。这种优势同样也是相辅相成的。

(二)梦境模仿的前提是叙事

在文学作品中,一切的梦境都是通过故事展现的,这就决定了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对梦的描述不能只是简单的各种元素的叠加,而是应该出现在一定的时间刻度上,对梦的各种元素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是他们具有能够表达作者当时心理的性质。这样,梦境从一开始的展开就标示着叙事行为的必要存在,当然,在梦中的话语更是如此,梦中的种种感知必须通过作者叙述的各种文字形成的段落存在,这样梦就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叙事自身的内在要素,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佐证梦境模仿的前提是叙事:主要为:从作品的叙事本质看,对梦的有意识形态下的描述来看,梦是一种游离于意识形态的主观存在。

首先,从作品的叙事的本质来看。梦境是一段插入的故事情节,这主要指的是梦境是插入文学作品主要叙事的故事情节的一部分,但是梦境在一定的意义上讲它又是独立于叙事作品本身的,它的话语和章节独立于叙事主体而存在,但是,自然界的任何东西都不会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绝对化,梦的实现必须依赖一个叙事者的存在,这样不管叙事者是本着一种怎样的位置以及心态去描述梦境,叙事本身和梦境就达到了一定意义上的统一。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文学作品中用第一人称叙述梦境要比第三人称用的多,我们在梦境中才可以找到作家真正的影子。同时这样的叙事口吻更加的容易被读者接受,使得读者更加能够理解书中主人公的处境以及想法。

其次,我们在醒着的时候对在梦中发生的事情以及所说过的话的各种印象是呈现点状的,不完整的,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因为梦境在现实中的模糊不清的存在,其实,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可以看出,梦中的一些事情以及场景会让我们记忆犹新,有时候甚至分不开这种场景到底是梦中产生的还是现实中的,造成这种模糊以及点状记忆的,其实是和梦境的时间不同于现实中的时间运行方式有关的。因此,作家在对梦境进行描述的时候,主要的任务是使得梦境与现实的时间轴发生关联,在这种条件下建造属于自己的梦的世界。

最后,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游离于意识形态的主观存在,任何意识形态的希望对梦有一个理性的解释以及掌控的行为都是梦境的对立者,任何希望梦境由意识形态支配的行为都是对梦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的反噬,甚至可能造成的一种局面是作者在一定层次上与梦境之间形成一道鸿沟,叙事层面与梦境相互独立,打断了梦在叙事文学中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对于文学作品的一体性也是一种无形的破坏。因此,在文学作品中,梦应该是以叙事为主线的一种无意识形态。

三、梦境叙事的定义

当我们经过前面详细的介绍后,认清了梦在叙事文学中的本质地位以及基本的属性后,我们就应当对梦境叙事给出一个定义,从而方便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对梦境叙事的研究。其实梦境叙事,从字面意义上讲指的就是把梦境中的各种行为以及语言利用叙事的文字进行描述。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法国的两位学者对梦境叙事的定义进行研究。一位学者认为,作品本身是一个模仿的文本,梦是附着在文本上的,不管梦出现在文本的哪个地方,我们必须明确的知道这是一段梦境的插入,是不同于现实本身的。另一位学者认为梦境叙事的关键点在于叙事接入了一种意识,从而通过话语的描述打开了一片梦境的自由天地。

通过对这两种定义进行实质上的比较,我们会发现,他们都强调的是梦的叙事与我们现实中的叙事的联系与区别。说明梦的叙事是需要作者的口吻来阐述的,并且作者的这种阐述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了读者与作者在一定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使得他们之间达成共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梦境叙事。在法国,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是喜欢用契约这两个字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梦的这种表现形式称为梦的契约。这样我们就不光使得梦境的形态呈现得以固定,同时我们也在叙事文本的整个结构上承认了梦的地位,使得它在叙事文学中堂而皇之的存在着。

但是,这就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对梦的行为与梦的内容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毕竟梦境是不能等同于现实存在的,我们可以借助叙事对梦境加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描述,从而使得梦境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趋向于完美,更好的为整个文学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服务,使得整个作品在各章节上浑然天成。

四、小结

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能够将一个时代的人们所做的梦全部合并,那么我们将能准确的诠释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情景”。在现代的文学中,我们研究的重点已经不是梦的真实性与否,重点在于如何处理梦的各种要素,使得梦在文学叙事中更好的表现作者的思想,从而使得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可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工作经验,就文学作品中的梦境叙事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详细的分析了梦语的本质,接着论述了梦的模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文学具有模仿梦境的优势,叙事文学是梦境模仿的前提,这两点主要体现的是梦是依托于叙事文学而存在的以及梦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叙事文学的某个方面。最后论述了梦境模仿的定义。由于个人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思维的单一性,并没有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希望可以因为此文引起广大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从而使得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1]兰诗琴.十九世纪西方童话的梦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杨铖.梦的形态学:文学现代性框架下“梦境叙事”研究[D].武汉大学,2014.

[3]刘丹丹,李倩.梦与非梦之间——《盗梦空间》的叙事模式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0(9).

[4]马晓欢.在现实与梦境间摇摆-电影《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分析[J].时代文学月刊,2011(9).

猜你喜欢

梦境文学作品本质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梦境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