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现状的思考

2017-03-28黄建强张延峰

体育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成因体育课

黄建强++张延峰

摘 要:当前对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存在多种方式,究其原因也各异。体育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决定着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建议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体育课程的学科性;强调横向评价时兼顾纵向评价;强调突出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在体育课程中的教育意义;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以百分制形式考核适合中国国情;体能评价应利于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课;成绩评定;现状;成因;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2-0006-03

体育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它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决定着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具体教学实施的难点。体育课成绩评定是对学生一个学期或模块、一个学年和一个学段的学习后给予的客观情况鉴定。它是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主要方面,体育教师应该客观全面地用好这一评价手段,发挥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认知与运动技能水平,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一、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的现状及成因

2001年我国开展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继续强调了实践性特征,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体育学习评价确定从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及健康行为等方面选择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的实践与探索相对于其他的体育教学改革比较滞后,当前,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评定的方式。

一是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来进行评定。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2011版,下同)附录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此表既有体能、知识与技能的定量评价,又有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的定性评价,从个人、小组、班级三方面综合定量与定性评价,最后对学生体育课成绩进行评定,符合课程标准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要求,但教师工作量增大,不确定因数较多,操作复杂,一线教师且认可度不高。

二是延用以前的结构评价体系,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内容,重点突出知识与技能、体能和出勤率的定量评价,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进行即时性的评价。这种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方式易被体育老师接受,因为它抓住了学科的本质属性,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反之,还是体育课吗?

三是体质健康项目测试成绩与体育课运动技能成绩以一定的权重相组合评定,确定体育课的成绩,此方法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性而生,简单实用,但反映的不僅仅是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成绩。

四是在一些学校出现以体质健康项目测试来代替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不能反映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成绩。

二、对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的思考

课程标准中对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建议,是从对传统体育学习评价批评和否定的态度来论述,传统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的方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必一概否定,传统的结构评价在突出学科特性的基础上,也有其科学合理性,关键是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去实现课程的目标。十几年的新课程实践,并未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的操作方法,且出现多种不同的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方法,这是新课程改革实践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都有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测,体育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什么?怎么监测?这些都必须明确、客观、合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说道:“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标准倡导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与发展功能,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从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和情意与合作四个方面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同时指出:“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中考等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以免影响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强调学习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而且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这就必须处理好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定性评价以一定的权重分数来衡量的科学化问题,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中如何运用定量与定性评价,仍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避免在重视定性评价的同时出现淡化运动知识与技能现象。

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不仅由体育教师来选择学生考核内容,而且新课程还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评价内容的权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知识和技能参与评价,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计划的制订时要给予学生的选择性学习的需要,如何在义务教育阶段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性评价内容的权利,还有待于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以综合评价形式全方位的多元评价学生,虽然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体育课评价体系的指标多样化、复杂化现象,使得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得不到一线体育老师的认可。而当今国家、学校对学生体质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地方和学校的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体质测试达标率,在一些学校,甚至出现这种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来代替体育课成绩的现象,以体质测试项目的练习和测验来代替体育课的教学,这在许多学校体育课中已客观存在。江苏省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体育教学常规要求》中明确说明:“体质测试项目与体育课考核项目相同可利用体育课测验,其他体质测试项目的测验不应占用体育课时间。”然而,现在为了追求达标率挤占体育课正常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然而,如何来评定学生体育课学习的成绩,一直是困扰着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严重问题。记得在课改初期,有位校长在学期结束前打电话给我,说学生的体育课成绩怎么没有了,体育组上报的是学生的学习等级,我根据体育新课程评价的要求即时进行了答复,校长认为不满意,认为体育课是考试科目应以分数体现,考查科目才是以等级来评定的,当时我也认为校长讲得有道理,同时感到在當下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在自我降低学科的地位,真正感受到“有分数才有地位呀”。2011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没明确是以分数评定还是以等级评定,只有在附录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提道:“‘等级主要根据‘总分成绩给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和调整优、良、中、合格、需努力所对应的总分分值,确定等级评定标准。”

目前体育课成绩大多以百分制来进行统计评定,并根据需要核定相对应的等级,包括以上四种情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附录3《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我认为它是至今比较科学、全面的学习评价方案,尤其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进步幅度,具有激励效应。但这种看似科学、全面的体育学习综合评价方案在现阶段体育教师的周课时数比较多,体育师资尚未配齐,体育教师还需带运动队训练,大课间活动及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整理和上报,体育中考的应试化程度仍较严重的现状下,操作起来还是比较烦琐,大多数学生的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有经验的教师会重点关注两头,即表现好的与差的,没必要每节课对每位学生进行评定。究竟每学期体育课运动技能考几项?体能考几项?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究竟怎么来定性?各项之间的权重是多少?……这些也许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特别是在现在互联网+的时代,可考虑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既科学、合理,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便于学生体育课学习质量的跟踪与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跟踪、统计与分析工作已日趋完善,学生体育课学习评定可借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方法,毕竟提高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质量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用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考核来代替体育课的考核,将会挫伤体育的学科地位,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养成,使体育学科更边缘化,单纯大量地应付体质测试的素质练习课,影响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影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影响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三、对中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方式的几点建议

第一,强调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突出体育课程的学科性。王登峰司长在《学校体育的价值与校园足球的使命》一文中说道,“既然体育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是必修课,它就该有基本的教学目标。这个‘基本目标只能是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是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学生通过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对运动的热情,体质自然而然就增强了。所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价值的副产品,而真正体育价值的核心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运动技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个人素质的表现。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缺失成为学校体育价值认识的最大问题,它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的素质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认为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评定的核心内容应是体育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第二,强调横向评价的同时兼顾纵向评价,突出学生体育课学习评定的激励作用。过去我们强调体育学习纵向评价的激励功能,其实体育学习横向评价也是具有激励功能的,主要是看我们设定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过难、过易的标准都不具有激励作用,反之会损害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强调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突出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在体育课程中的教育意义。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信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第四,学生体育课成绩评定以百分制形式考核适合中国国情。体育课与语文、数学、外语课一样是必修课,是考试项目,而不是以等级评定为主的考查科目,这是由我国的课程方案确定的,没必要自我降低“身份”。高中阶段以两个模块的学习评定学生体育课学期成绩,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国家教材的要求以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评定学生体育课学期成绩。学段、学年成绩根据学期成绩评定,高中阶段还要进行学分的认定工作。

第五,体能评价应选择与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相配套的身体素质练习项目,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假如本学期学习的是跳高项目,是否有必要将引体向上作为体能评价的项目?在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评定时体能项目可以单列,也可以包含在运动技能的考核中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成因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体育课上的“意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讨厌的理由
对山东高考改革的几点见解
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