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中心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017-03-28陈晓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3期
关键词:创造力主体能力

陈晓敏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句子教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心句进行解读、指导,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教师要加大对文本句子的解读,尤其是中心句的解读、揣摩、赏析,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关键词]中心句;主体;能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51-01

所谓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本内容的句子。在教学中,对文本中心句进行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中心句语言虽简洁,但对作者表情达意起到关键性作用。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中心句的讲解,造成学生理解不透,无法对文本形成深切的感悟。

一、解读中心句,激活学生表达能力

对中心句进行解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中心句字数虽然不多,但对文章内容的表达起到关键性作用。由于小学生寻找、概括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有限,教师要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中心句,从而形成对文本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例如,学习《天安门广场》时,教师由阅兵式导入新课:“大家还记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大阅兵仪式吗?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安门广场,再次体会它的雄伟壮观。”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关于天安门广场的资料。在初读课文部分,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你能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吗?”有的学生说:“‘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这一句应该是本文的中心句。”这时,有学生纠正道:“这一句不是文本的中心句,它只是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具体位置,却没有概括出天安门广场的特点。‘天安门广场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心,它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这一句才是本文的中心句。”

由于很多作者会在文章开头部分就交代写作背景、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内容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句,通过解读中心句,激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揣摩中心句,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揣摩中心句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方法。学生对中心句进行揣摩,必须建立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选择适当的揣摩方法,指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

例如,学习《师恩难忘》时,教师创设谈话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的教导、话语时时刻刻印在我们心中,教师无私、博大的情怀让我们感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叙写教师的文章,体会作者的崇敬、感激之情。”在初读课文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本内容。学生在感知课文的过程中,找到了本文的中心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在精读理解部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从文本内容中可以看出田老师是如何教诲他的学生的呢?”学生情感被激活,纷纷举手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朗读中心句。学生朗读后,教师适时点拨:“在朗读过程中,要重读‘教诲这个词,谁来试着读一读?”学生积极参与朗读,教师给予点评。

教师常用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揣摩中心句,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要想提升学生对中心句的感悟能力,必须对朗读方法和技巧进行点拨,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揣摩中心句,感悟文本之内涵。

三、赏析中心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对中心句进行赏析是理解文本内涵常用的一种方式,而推敲中心句中的关键词则是赏析中心句最重要的方法。所謂的关键词分析法,就是对中心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推敲、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分析词语表达效果,快速理解文本内涵,进而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学习《安塞腰鼓》时,教师创设情境,给学生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进行新课学习。在初读课文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中心句。”教师接着问道:“在作者眼里,安塞腰鼓是‘好的,那它的‘好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安塞腰鼓的‘好既展现舞蹈场面的奔放,更体现后生们的生机、活力之美。”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后生们在击鼓过程中释放出奇伟磅礴的力量。”教师通过分析中心句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心句中的关键词承载着作者的智慧和思想。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中的重要词语,并对重要词语进行赏析、咀嚼,多层次、多角度细细品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中心句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它承载着文本的整篇内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揣摩、赏析中心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创造力主体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