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事件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启示与思考

2017-03-27刘丙孜

创意城市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场馆

◎ 刘丙孜

目前,关于 “大事件”的概念描述尚处于定性研究的阶段,本文所述的大事件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的具有明确时间节点、享有特殊专项政策、有大量资金投入并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体育赛事、节庆会展以及政治经济活动[1]。根据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和综合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大事件作用于城市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如G20峰会等经济类大事件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侧重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和经贸合作的促进等方面,亚运会等体育类大事件主要侧重于城市建设、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提升人力资本等方面。大事件发生、运行的整个过程从产生影响的时间维度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作用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效应也各有千秋。

一 大事件三大阶段的效应

(一)大事件筹备期及拉动效应

筹备期主要是指申报和准备阶段,在获取举办权后,主办城市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场馆建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由此带来体育场馆、道路、公园等基础设施和市容环境的快速改善,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城市住房、旧区更新、城市形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事件在推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带来了大量资金的投入,同时也激活了城市生产活动涉及的各个环节,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大事件发生期及集聚效应

发生期是指大事件从正式开始到闭幕这一阶段,是大事件的核心和高潮以及效应发挥的巅峰时期。相对于大事件漫长的筹备期及后续影响的持续性,大事件发生期历时较短,具有瞬时性的特点。城市魅力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展示,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汇聚一体,加之媒体深入而持续的报道与关注,大事件在聚焦全球目光的同时,能够产生轰动性的 “节日集聚效应”,极大地激发了城市生产活动及市民生活的活力,大幅度提升了城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三)大事件结束期及后续效应

结束期是指大事件闭幕后诸多后续效应发挥的时期。其后续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吸引力大大增强。大事件在事件后成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形成了城市特有的事件文化,给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物质遗产及文化特色,建筑或场地逐渐融入城市原有的景观体系,补充了城市的原有功能,甚至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二是城市竞争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大事件投资的很大比例用于主办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事件后成为城市的场所资源,不仅提高了当地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成为吸引国内外资本进驻城市的重要因素。而大事件给城市带来的形象改观以及知名度的提升,也有助于吸引文化、知识等信息资本。但是历史上世界各地的大事件在给城市发展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留下事后如何利用大事件及其相关设施的难题,甚至使一部分主办大事件的城市欠下巨额债务,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 大事件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作用机理

匹兹堡、布里斯班等举办过G20峰会的城市,以及成都全球财富论坛、天津达沃斯论坛、南京青奥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事件承办城市的经验表明,大事件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发展定位、空间结构、城市功能、产业升级、要素集聚五大领域的创新,其作用机理值得杭州借鉴。

(一)促进城市发展定位创新

举办地城市根据大事件主题,为城市发展提出新的主题与战略,用全球化标准来构筑清晰准确的国际化战略方向和特色性的国际化提升路径。

1.以大事件为契机,提升城市国际化战略定位

布里斯班以G20峰会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各项举措、细化城市国际化战略目标,打造新的世界级城市。成都通过举办全球财富论坛、世界华商大会,提出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国际会展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南京借助亚青会和青奥会的举办,提出建设国际自主创新领先、商务功能较为完善、地方特色鲜明、在亚洲有重要影响的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目标。

2.贯彻大事件筹办理念,创新城市发展主题

大事件在筹备与承办期间,举办地城市将围绕特定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与宣传,结合城市特色优势,创新城市发展主题。匹兹堡在G20峰会上开放俗称为 “活建筑”(Living Buildings)的可持续景观中心供各国领导人参观,建筑物内部实现能源循环利用,特别是通过对降水和废水的循环使用,实现水资源的独立性。以此宣扬匹兹堡对绿色理念的高度重视,使匹兹堡绿色、低碳、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城市形象深入人心,为发展绿色产业、环保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南京借青奥会契机,提出建设 “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国际体育名城”的目标。

(二)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大事件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能够提升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整体档次,为未来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1.通过科学布局新建场馆带动新区发展

将大事件看成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的环节,成为城市发展的助推工具。广州市将 “亚运城”选址于广州新城,大大加快了城市空间南拓的进程。“亚运城”综合开发模式带动广州新城形成功能复合的综合性中心,避免了单一中心造成的吸引力不强问题,疏解了旧城区的承载压力。

2.通过已有场馆改造促进老城区有机更新

南京青奥会组委会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努力践行节俭办会的宗旨,坚持场馆建设 “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理念,将老城区更新思路由“大拆大建”向 “保护性开发”转变,推进老城区已有场馆的保护性修缮和创新性改建工作,在满足大事件需求的同时,保护老城区原有的历史文化和风貌,改善城市软环境。

3.通过创新场馆经营运作模式带动片区发展

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在大事件后成为所在区域的场所资源之一,不仅提高了当地市民的生活品质,而且成为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从而带动片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圳市分类经营场馆遗产,使场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大运村为例,其选址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建校区,村内的建筑和房间格局参照大学校园宿舍标准建造,赛后变身为学生宿舍,减少了大运村高额的维护费用。

(三)助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

通过重大赛会活动高强度的社会动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国际联系日益紧密,为城市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1.国际国内航线增加,便利国际往来

2013年的全球财富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成功举办后,成都市开通了直飞美国旧金山的航线,成为中国内地第四个直飞美国的城市。近年来成都航空线路显著增加,打造了辐射西部、连接世界的国际性区域航空枢纽。

2.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

深圳市抓住大运会契机,以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为纽带,带动沿线区域的产业布局和城市更新,带动龙岗、宝安等城郊、副城以及周边组团式发展,解决关内和关外基础设施不对接、城市管理不对接的分割问题。

3.完善国际通关服务,推进要素流动便利化

成都市在 “两会”后成功实施口岸过境72小时免签,并建立了成都口岸与沿海口岸24小时通关协作机制,领事馆、国际友城数量也显著增加,并于2013年开通了直连欧洲的 “蓉欧快铁”,外贸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四)带动城市产业优化升级

大事件具有国际性综合拉动效应与强大的整合功能,相应催生了大量的经济、产业和消费需求,成为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的重要动力。

1.推动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

大事件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能够为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集聚丰富充足的要素资源。天津市利用夏季达沃斯论坛积累的承办国际会议的经验,吸引了大量国际高端会议涌入,催生了天津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2.展现产业实力与企业品牌

运用大事件传播平台,通过相关产业推介、科技展示、产品品牌宣传等活动,企业知名度不断扩大,城市产业影响力大大提升,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首尔G20峰会期间,韩国通过首脑用车宣传韩国现代品牌,并展示未来环保汽车的理念和技术。三星电子通过在商务首脑活动现场设置绿色存储和绿色增长相关展位,邀请会议参加者访察芯片工厂,开展市场开发活动,集中展示了韩国品牌和IT强国形象。

(五)加速创新要素有效集聚

大事件作为城市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事件营销,有利于整合国际国内的各种创新资源要素。

1.加快国际高端要素的引进

在大事件中充分展示城市的特质、文化魅力和经济发展潜力之后,往往会得到资金、企业、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各类优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青睐,会吸引更多资本、人才、技术等全球高端生产要素,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成都市将大事件作为跳板成功跻身全球城市行列,截至2015年底,在蓉世界500强企业已达271家,企业数量、投资额和行业面均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2.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

重大会议和国际赛事中尖端科技成果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城市发展将打破原有路径依赖,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进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经济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新性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以及示范运行智能电网、TD-LTE,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事后进一步完善并逐步商用,进入民众的生活,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 利用大事件加快杭州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抓住并用好大事件带来的历史机遇,注意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结合,梳理各个阶段主要目标诉求点,使目标诉求得到最大化满足。借鉴国内外相关大事件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启示,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大事件为引领,助推城市国际化进程

1.进一步健全城市国际化推进机制

借鉴国际国内相关城市的成功运作经验,做好城市国际化文章。树立城市国际化为杭州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总战略和主引擎的理念,将城市国际化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尽早谋划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和推进小组,统一规划、整合资源、联动民间、形成合力。

2.策划制造更多与城市发展战略同步的大事件

借助峰会、亚运会等大事件品牌效应,以及重大项目承接能力的提高,瞄准全球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各类跨区域国际性会议,发挥名校、名企、名人的作用,力争更多国际国内大型政治、经济、科学组织在杭州召开国际性会议,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体育赛事、演艺活动以及国际组织、论坛落户杭州。

3.加速创新要素在杭集聚

借鉴2014年布里斯班根据G20峰会成果设立全球基础设施项目信息与数据支持中心的经验,落实推进G20峰会成果化、实体化,推动若干类似机构和组织落户杭州。以大事件为平台,通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要员等名人效应,拓宽公共外交渠道,吸引高端研发机构、知名教育机构、风投机构落户杭州。

4.多形式开展城市主题宣传

将大事件主题和杭州建设 “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美丽中国的样本”“世界名城”的目标相关联,深入挖掘杭州本土创新元素,开展城市主题标语宣传。借助网络、自媒体、报刊等各种平台在会前、会中、会后的重要节点进行宣传营销。

(二)挖掘大事件亮点,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1.通过杭州元素的植入,诠释杭州品牌和产业实力

一方面,在会务用品、参观线路、纪念品设计等方面,注重城市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宣传杭州优势品牌。如通过国际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的创作,将丝绸工艺融入志愿者服饰和纪念品设计中,提升杭州丝绸的国际知名度;通过灵活组织茶园游,扩大杭州龙井知名度。另一方面,在兼顾可看性与互动性的原则下,利用好大事件的场馆,开展展览展示、产业游、园区游等各项活动,宣传杭州产业投资环境,激发参会嘉宾对杭州的关注与合作兴趣,抢占招商引资平台。

2.推动本土企业走向国际舞台

一方面,举办企业走进大事件、参与大事件等活动。选拔一批创新性企业作为代表全程参加相关赛会及论坛,通过近距离与世界大佬、知名企业、专家学者接触,学习成功经验,感受先进理念,寻求合作机会。另一方面,针对重点企业,个性化制订精细化招商引资方案。对于与杭州产业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企业,在大事件前期对参会企业代表进行培训,增强其与世界大佬商谈合作的能力。按照 “一对一”的方式制订个性化、订单式的交流交谈方案,做好会前梳理对接、会中推介考察、会后跟踪促进等各项工作。

3.进一步打响旅游会展品牌

加快探索会展与旅游良性互动机制,积极申办、承接国际会展,以建设国际会展名城为目标,以国际会展带动旅游休闲国际化。积极引进并打造国际大型、知名主题公园,建设具有度假观光和会议展览功能的国际型酒店群等配套设施,加快形成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创意设计,推动观光游向会展、度假、观光并立的业态转型。继续推进西湖国际博览会转型升级,提升世界休闲博览会、中国国际动漫节等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培育本土自主会议品牌。

4.加快发展体育健康产业

以筹办体育赛事为突破口,以丰富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提高群众素质为出发点,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促进体育消费。依托各类体育设施,通过优势项目、大型赛事和知名运动员带动,开展游泳、球类、轮滑、登山等体育项目培训。以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可穿戴智能运动装备、健身器材、体育训练竞赛器材等用品和装备制造业,培育和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强足球、篮球、棋类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动形成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大赛表演、社会体育和地方传统体育竞赛表演协调发展的格局,使体育产业惠及全体市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三)以场馆建设和利用为重点,增强大事件后效应

1.进一步强化场馆布局的科学合理

坚持 “绿色、协同、可持续”的办会原则,在场馆谋划上充分利用各区、县(市)和杭州都市经济圈内其他城市现有的场馆设施;分赛场以灵活机动的中小型场馆为主,也可搭建部分临时场馆,便于会后开发利用;规划选址与社区居民健身、学校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与竞赛基地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相结合。

2.进一步强化场馆功能的多元化

场馆设计既要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优质保障,又要考虑赛后的综合开发问题,大事件结束后要能够迅速投入运营,承接各类体育赛事及大型商业演出或成为杭州市民日常健身休闲的首选之地。如亚运村事后成为住宅新区、人才房、办公用房等。

3.进一步强化大事件后的创新利用

创新大事件后遗产经营运作模式,尽可能延长大事件对城市发展的辐射效应。一方面,结合新技术、新趋势,打造城市新地标。结合新技术、新趋势,在场馆建设过程中考虑选用低碳化、智能化设施,营造既现代又创新的场馆氛围,彰显创意、时尚的城市气质。可参照其他国家场馆设计和运营经验,聘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参与场馆设计,提高场馆的功能性和可辨识度,打造一批新的城市地标。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各类遗产。在场馆后续经营上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创造性地采取多种模式,按照 “一场一馆一方案”的要求,制订经营方案。如以BOT方式将场馆整体交由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或成立场馆运营专业管理有限公司,统筹场馆的运营安排。

注 释

[1]陆枭麟、王苑、张京祥:《全球性大事件及其影响效应研究评述》,《国际城市规划》2011年第1期,第66页。

范丽琴:《初探 “城市重大事件”的概念和影响》,《科技信息》2007年第21期。

王伟、朱金海:《上海城市发展进程中世博会的介入及其效应转化研究》,《城乡规划》2013年第1期。

王春雷:《重大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与管理对策》,《人文地理》2012年第5期。

董小麟、陆融:《上海世博会与广州亚运会对城市营销管理的启示》,《岭南学刊》2011年第4期。

李佳彬、付志刚:《G20,布里斯班的城市新名片》,《光明日报》2014年11月15日。

丁宁:《布里斯班欲借力G20打造新兴国际城市》,《中国旅游报》2014年10月24日。

周蜀秦:《大事件驱动城市增长机器的中外比较》,《中国名城》201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中国第八届花博会ETFE场馆设计要点探索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2018年第23届韩国平昌冬奥会比赛主要场馆
“全运”场馆外的“事故”
场馆风采
构建运动场馆照明优秀的光环境
场馆学习的评价:资源与学习的视角
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场馆学习: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