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席勒的悲剧观

2017-03-27袁聪

参花(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席勒悲剧痛苦

◎袁聪

简析席勒的悲剧观

◎袁聪

席勒吸收和借鉴了之前悲剧理论家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戏剧创作,并且加入时代元素,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的理论。他的悲剧理论主要集中在《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和《论悲剧的艺术》中。本文主要论述了席勒悲剧观中产生快感的原因和构成要素。

席勒 悲剧观

一、悲剧吸引观众的原因

席勒在《论悲剧对象产生快感的原因》中论述了悲剧的目的性和悲剧产生快感的原因。悲剧的目的就是产生快感,通过情感的宣泄,在观众心中引起一种精神上的净化。

首先,他认为凭借艺术的名义达到道德的目的和艺术性的道德说教是不同的,前者强调了艺术的目的是道德,后者侧重说明了艺术的道德教化功能。如果仅仅把艺术的目的定位为道德,那么就失去了艺术自由的本性,也就会有一系列的人为所认为的框架和底线,这些框架和底线正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道德。这种艺术就变成了严肃的事物,缺少了艺术在自由发挥中所具有的审美作用。他认为道德120和艺术本身是互相作用的,触犯道德的法则远比犯罪来的痛苦更大。艺术通过道德产生快感,道德也可以在艺术中得到审视和发展。

其次,席勒这里所说的快感是一种审美艺术上的快感,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人类的认知发生变化。在《论悲剧艺术中》一文中,他提道:“还有一种感动超过这种感动,那就是灾难的原因不仅不和道德相悖,甚至于还正因为合乎道德,才可能发生这场灾难,而双方遭受的痛苦只是由于感到自己引起了对方的痛苦。”[1]席勒以高乃依的《熙德》为例,他认为施曼娜和罗得里戈的遭遇就属于这一类。席勒指出,施曼娜和罗得里格相爱,却因为家族责任和社会道德而不能相爱,这种爱的力量就会使双方痛苦。这部悲剧正是符合了人类所规范的道德目的性,违反了内心所想的,这才具有了悲剧性。

席勒是一个道德主义者,他的悲剧作品通过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来让我们反省恶的道德,这种反省的过程就是悲剧的来源。悲剧一定要有矛盾的出现,并通过矛盾中的选择,最后用情感来评判社会大众的道德。席勒认为道德是社会大众约定俗成的,是可以修改的,具有善恶的两面性,这与黑格尔的中立性道德是不同的。

二、席勒悲剧中的四要素

席勒悲剧中的“摹仿”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一个故事的描写,而是强调对文学作品从开头到结尾一种特定事件的诗意的整体表达。他在《论悲剧的艺术》中,规定了悲剧的四个要素:“一切同情都以痛苦的表象为前提,而且同情的程度由痛苦的表象的生动活泼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持久性来决定的。”[2]席勒将悲剧四要素归纳为:生动活泼性、真实性、完整性、持久性,认为这些是悲剧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

悲剧的生动活泼性就是在悲剧中加入想象的元素,更大地发挥情感效果。想象越是活泼,就会引起更多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就会引起更多的情感,与社会的道德碰撞得更加激烈。优秀的悲剧作品在经过感性的折磨后,在道德道路上艰难行走,然后获得所谓一方的胜利。悲剧的真实性是“诗意的真实”,作家的首要目的是吸引读者,而不是单纯地记叙历史,所以作家要对悲剧的对象有明确的界限,要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特定的加工。同时这种真实必须是普遍存在的,取材于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存在于人类社会和人际关系中,要在人类社会和人性范畴中描写悲剧。这样可以让观众认同苦难,因为产生这种怜悯和同情的感受必须在悲剧对象和观众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所谓的相似,这是人与人沟通的前提。悲剧的整体性就是对一个完整的情节行动的摹仿。这种完整,强调的是悲剧人物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逻辑,也就是行为的合理性。悲剧的摹仿须要有一系列的互为因果关系的事件,在关注内心情感上引起共鸣,引发观众行为的冲动。事件必须促进行动的继续,促进情感的升华,才能是一部真正的悲剧。悲剧的持久性指的是悲痛的事件一定要有情感的发酵。感性反抗理性的痛苦,只会让痛苦扩大。痛苦要想在观众心灵上产生更加持久的效果,就必须在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中不断徘徊,不断往返,经过长时间的斗争,使一者胜利,进而发出光彩夺目的效果。想象与真实、严谨与完整,都会让悲剧的痛苦更加持久。这种持久不仅是悲剧本身的痛苦的持久,也包括悲剧实现的快感,也就是悲剧本身带给观众的感受的持久。

席勒细致地分析了悲剧作品中艺术的目的和艺术形式的规律,认为艺术目的决定艺术形式,二者密不可分。他认为每一个文学种类都有它自己的目的。所以通过自己特定的目的,可以区分文学种类形式。而悲剧的目的,就是感动人。它的形式就是对自然和人性的摹仿。如果悲剧能够将这种摹仿运用得出神入化,那么,这部悲剧就算得上是一部精品。

[1]席勒.论悲剧题材产生快感的原因[A].古典文艺理论译丛(6)[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席勒.论悲剧艺术[A].古典文艺理论译丛(6)[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席勒.席勒美学文集[M].张玉能,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袁聪,女,河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席勒悲剧痛苦
伟大的悲剧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古典的浪漫——服装设计中席勒的美学思想
谁痛苦,谁改变
克里姆特&席勒:挑战一切『有所掩饰』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分担痛苦
痛苦力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