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017-03-27撰文王伟廖航云

创意设计源 2017年2期
关键词:设计师设计研究

撰文:王伟,廖航云

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撰文:王伟,廖航云

设计管理作为设计领域和管理领域相交叉所产生的新兴专业,旨在从企业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运用设计管理提升企业商业竞争力。对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需要从设计师及其团队、设计创新、设计流程、设计网络、设计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出发,研究方法上重视实证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设计管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图1 设计管理研究对象

设计管理(Design Management)所涉及的学科范畴较广,如设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在设计管理中都有所体现。相对于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设计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直到2000年之后,“设计管理”的概念才开始被我国学者关注,然而这一概念也多局限在高校等学术研究领域,并未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目前,我国企业和高校对设计管理的运用和研究大部分是对国外发达国家设计管理的浅层借鉴,对设计管理与设计管理学的理解仍众说纷纭,这种现状对我国企业发展以及学术发展将造成不利影响。对国外优秀设计管理的研究,我们不应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面,更多地需要洞悉其原理、研究其规律,探索与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的设计管理研究体系。本文就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图2 苹果公司的产品

一、设计管理概述

设计管理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是从设计部门预期与其客户的关系描述以及在管理和战略的基准上探讨如何将设计融入企业环境而诞生出的新专业方向。[1]从设计管理最初的建立目标来看,其内容是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以及企业发展战略上的规划,如今这个概念在设计管理的范畴内虽然略显狭窄,但在设计管理的发展史上却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它开始将设计与企业管理相连接,让设计管理开始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此后,英国、日本等国的企业为了实现其商业目标,进行了管理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活动,以便整合设计、经济、管理之间的关系,逐步提出了设计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方法,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去,从而加快了企业发展,让管理者从新的角度看到了未来企业发展、产品开发、项目管理、人力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巨大潜力。20世纪90年代,随着设计在经济中创造的价值日益显现,设计管理在企业中被不断推广,对设计管理的研究持续升温,以探索设计、制造和创新之间的关联。

在商业竞争中,为了让设计活动与公司其它项目活动能够有机、高效的结合,提升企业设计活动的效率,保证各项设计活动的有序展开,企业需要设计管理这一手段来进行调控。如此一来,企业则需要更多的设计管理人才,这带动了设计管理专业的发展。为应对市场对设计管理人才日益扩大的需求,艺术和商业院校纷纷开始设置设计管理的相关课程。1990年代末期英国、美国等地也陆续在艺术设计学院、商学院开设了设计管理专业,培养设计管理专业人才,让设计管理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渐系统化、科学化。

纵观我国设计管理研究的现状,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一是设计管理的概念模糊、外延不明,把设计管理的对象与设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混为一谈。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更多的是对具体设计事务的管理而言,而设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则需要上升到设计哲学的层面,对事理的研究分析;二是对国外设计管理理论的生搬硬套,忽略了我国的现实特点,并未发展出基于我国本土的系统而完整的设计管理研究体系;三是盲目地对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理论进行复制,例如把管理学、经济学、设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框架生硬地搬到设计管理的研究中来,并未体现出设计管理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本质特点,让设计管理处于尴尬模糊的边缘状态。

二、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

要了解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首先得熟悉设计管理的内容。彼得·戈尔博(Peter Gorb, 1990)认为设计管理是“设计管理者通过有效的利用企业设计资源以帮助企业达成他们的经营目标”[2],按照戈尔博对设计管理的理解,设计管理的内容就是设计管理者为达成企业经营目标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在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设计管理者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能成为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戈尔博对设计管理的理解属于广义上的理解,他站在企业经营的宏观角度上,认为与设计相关的一切对企业经营有利的活动,都属于设计管理的范畴,从设计管理专业的角度上看,这种定义过于宽泛,缺少设计管理专业的针对性,不适合设计管理具体研究的开展。比尔·柯林斯(Bill Hollins, 2002)则将设计管理定义为“企业设计全新产品与服务的过程”[3],该定义中设计管理的内容更加具体,以企业开发的具体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为中心,与此相关的产品设计、产品开发、服务流程、评估项目等都能成为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柯林斯对设计管理的理解过于强调设计管理的客体和环境,从而忽略了设计管理的主体——人对企业设计管理的作用。博丽塔·博·德·墨柔塔(Brigitte Borja de Mozota, 2003)提出设计管理的目标有二,一是使经理人熟悉设计,让设计师了解管理;二是将设计管理看作是设计融入企业环境的手段。[4]她在帕特里克·赫特泽尔(Patrick Hetzel, 1993 )分析时装业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经理的三个决策层次提出了设计管理的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也对应了设计创造价值的三个面向(表1),墨柔塔对设计管理的理解主要是站在提升设计价值的角度上,让设计与企业的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设计目标和经营目标。

综合对以上设计管理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设计管理的内容分为设计师及其团队、设计创新、设计流程、设计网络、设计文化等方面(图1),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则可以从以上方面来展开研究,其中设计创新的内容与设计流程、设计网络、设计文化的内容又有相互联系。

(一)设计师及其团队管理

对设计师的管理研究中,可以从对设计师的遴选机制、培养机制出发,研究怎样的管理方法有利于寻找到合适的设计师,并让设计师在企业中不断成长,增加设计师的知识和创造力。对设计师的管理研究,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设计师的招聘开始,如寻找设计师的途径、渠道、收集设计师个人信息等都需要一系列的方法;成功招聘设计师之后,企业在培养设计师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激励策略、奖惩机制等,都是设计师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成立于2010年的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的产品概念是“为发烧而生”,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模式。在设计师的管理上,小米创造性地架构了MIUI主题设计师网站,旨在打造一个连接设计师与消费者的互动平台。设计师通过注册MIUI主题设计师网站,通过这一平台发布主题设计作品,随后专业主题制作团队将对其进行功能性实现,从而遍布全球的1亿MIUI用户则可以在手机端和Web端直接选购。通过这一网络征集创意的方式,小米公司能够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的想法,有利于小米主题设计创意的发展,并把这些想法进行实现和推广。此外,设计师不但可以定制自己的主题,还可以绘制属于自己的个性手机外壳、手机配件等外延产品,再经过专业评审通过后,会有专业团队将想法变为现实,使得设计作品发挥最大的价值,提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在结算体系上,这一平台有真实透明的营收结算体系,珍视和尊重设计师的每一份劳动所得。设计师和专业运营团队也处在无缝链接中,小米将针对个性作品提供专门的营销方案,为创意作品提供专业活动经费,让好的作品经由论坛、微博等多媒体传播媒介进行广泛扩散,得以大范围地增加曝光率、提升下载量。

表1 设计管理的三个层面[5]

对设计团队的管理研究,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要,大部分的产品设计都需要设计团队的协作,例如产品信息架构、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程序设计等都由不同的设计团队来完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企业、跨地区、跨国家的团队协作越来越普遍,在由不同文化背景、专业领域、价值观差异所组成的团队合作过程中,势必将遇到许多新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来解决由这些差异带来的矛盾,是设计管理研究的一部分。

(二)设计创新管理

对设计创新的管理研究,首先需要回归设计的本质来思考,创新是设计的本质特征。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将“创新”的概念引入管理领域,他认为,创新是指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有两个层面的管理,一是设计创新过程的管理,即我们通常理解的设计创造过程的管理;二是设计创新结果的传播管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设计被接受的过程管理。”[6]由此可见,设计创新的管理研究对象,能够从两个层面出发,一是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研究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创意理念、创造性地解决的问题;二是管理设计创新结果,研究如何有效地将设计创新理念结合产品在市场上投放、以及对产品效果进行评估和信息反馈,为日后产品发展趋势做出预判。

此外,对设计创新的管理研究还可以从产品的材料管理、结构管理和产品造型管理等方面入手。产品材料物理、化学特性与其相对应的功能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材料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触觉、听觉感受,即使是同一种材料,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也能带来迥异的风格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材料类型日益丰富,结构设计不断创新,生产流程持续优化,需要研究人员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探索研究出创新的管理机制,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苹果公司对产品材料的管理,不仅仅是紧跟时代步伐应用新材料的先行者,并且通过商业的手段对新材料的开发与流通进行控制和管理,增加产品的表现力。在材料的创新应用上,从iPhone5摄像头以及iPhone 5s的 Home键设计开始,苹果公司就把蓝宝石玻璃材料迅速推送到大众面前,苹果公司成为第一个使用蓝宝石玻璃镜头的公司,以达到苹果所要求的“超级薄”的蓝宝石屏幕标准,并且已经申请了相关技术专利。在材料的控制管理上,苹果早在2010年8月5日就买断了Liquidmetal的液态金属材料技术,又分别在2012年6月15日、2014年5月17日续约,根据协议,Liquidmetal的液态金属技术将继续独家授权给苹果,可用于其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这种独家授权的方式让苹果公司在液态金属技术的研发和使用上领先于同类竞争者。在产品主体的材料管理上,纵观苹果产品线,铝合金一体成型的设计,高品质的材质以及浑然一体的结构,使苹果公司的产品集统一感、家族感、科技感、品质感与艺术感于一身(图2)。

图3 宝马汽车设计过程

(三)设计流程管理

在设计创新过程的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如何通过设计创新管理使设计流程更加规范高效。设计的流程包括了从接受设计任务开始,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信息收集、设计表现、设计测试、设计评估、设计优化、产品使用与后期维护的全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从局部出发研究单个环节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在整体的视野下探究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和作用机制。通过设计创新过程管理,更加高效地监督和控制设计实施的过程,让设计项目按设计计划顺利进行。例如,宝马公司的设计流程(图3)非常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其中最有特点的是宝马内部高度创新的汽车造型和室内设计竞赛,比赛让设计师互相竞争,以此充分调动设计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宝马公司对设计流程的管理主要可分为项目定义、设计竞赛、细节完善这三个阶段。在项目最初阶段,关键产品的属性被制定好,每组设计师为新车制作第一个比例模型,从绘制初期的汽车轮廓和特征线开始,制作胶带图,其中包括所有的技术和结构成分,在胶带图中汽车外形的主要比例和线条能够被强调展示,随后设计师用CAD创建新车的虚拟三维模型,在这个阶段能够获得汽车整体的设计效果。接下来进入设计竞赛的阶段,这是宝马公司设计流程的管理特色,在汽车造型和汽车内饰的设计中,整个汽车外观和汽车内饰的设计通过草图和虚拟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之后将呈现出三维物理粘土模型,其目标是创建新的设计草图以及确定具有高度审美视觉效果的比例造型,并在所有的方案中选择出一位竞争者的作品。最终是细节深入的阶段,由董事会选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开始精密的细节设计,完善调整所有外部和内部元素,协调系列开发过程中相关的设计师、工程师和制造专家,针对每个具体细节做出精准的设计,使整个设计达到完美。

图4 优衣库与迪士尼合作服装

图5 无印良品产品

(四)设计网络管理

对设计网络的管理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设计资源的认知和分配的管理研究上。“设计网络”被定义为外部的设计资源及其联系的总和,用来形容企业在设计中需要引入的外部资源,如设计外包、其它企业的设计合作等。[7]如今,设计活动所涉及的人、组织、企业等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实现具体的设计需要整合多方面资源。如何通过研究这些复杂的设计网络,得到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获得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并提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商业竞争中抢占先机,是当今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例如,优衣库的产品在大中华地区和韩国地区的业绩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优衣库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为了持续地吸引客户,提升销售业绩,优衣库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在2015年开始与迪士尼公司开展了MAGIC FOR ALL的合作项目(图4),为优衣库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上海淮海路优衣库全球旗舰店中,有整整一层楼的超大区域被用于MAGIC FOR ALL的概念推广。优衣库与迪士尼的项目合作,不仅仅是两个企业间产品层面的合作,在企业文化上也有所交融。优衣库通过融入迪士尼梦幻情怀、漫威英雄气概、星球大战探险色彩以及皮克斯创意思维,为其各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带来了新的购物体验,迪士尼也通过优衣库拓宽了产品范畴,使品牌文化得到进一步推广。

(五)设计文化管理

对设计文化的管理研究,是企业设计管理研究中最为抽象的一部分。一个企业的文化是其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独特的设计管理哲学内容,企业所有的活动开展都是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发生。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与活力,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之下,人的潜力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是采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在视觉呈现上,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标准色彩、企业产品形象、企业制服形象等。

在企业文化管理与推广的研究中,创立于日本的无印良品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无印良品的品牌含义是淡化品牌效应的优质产品,这种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渗透到了公司设计管理的各个方面。无印良品创始人金井政要求设计师在恢复产品最简洁形态的同时兼顾好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之下,无印良品的产品具有简洁大方、纯朴自然的特点(图5)。在对产品功能的设计上,无印良品保留物品最本质的用途。例如文具盒就是简单的长方形盒子,没有任何分层和分类的设计,文具盒内部就是最简单的收纳空间,让用户随心地放置文具产品;在其笔记本的功能设计中,让写字成为笔记本的惟一功能,舍去了地图、电话簿、个人信息等常见的内页设计,这样设计能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课堂、会议活动本身中去。

无印良品门店的设计以原木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光线柔和自然,让顾客感受到一种亲近自然、质朴轻松的环境氛围。消费者在商店中购买使用无印良品的产品时,就是在体验和践行无印良品品牌包含的崇尚简约、自然、品质的生活态度。即使无印良品没有广告、没有代言人、没有复杂的产品形态,他的品牌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图6)。在当下丰裕社会背景下,强调个性化多样化的现状中,无印良品能够把人们的目光从纷繁冗杂的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产品的使用自然地嵌入人们的生活中,不再过多地干预人们的眼球,让人专注于生活本身。这与近年来流行的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生活理念不谋而合,通过整理物品和环境,抛弃生活中不需要的物品,让居住和办公环境变得简洁、干净、舒适,从外部环境开始影响人们的内心状态,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减少内心的混乱迷茫,让人们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获得心灵的解放。无印良品的设计管理理念是21世纪时代变化中人们所需要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管理为无印良品的商业竞争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图7 设计管理研究方法

三、设计管理的研究方法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技巧、手段,是人感性经验的历史性积累,并且是其理性意义上的总结与升华。方法学是关于方法的科学,是方法的理论体系。”[8]不同的学科依据其不同的学科特点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设计管理研究方法的探索,可以先从借鉴其关联学科的研究方法开始。例如,设计管理的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一般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等;在设计管理的上位学科设计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法、逻辑论证法、个案与综合研究法等;在设计管理相关的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决策模型、定性定量研究、案例研究法等;在与设计管理平行的横向学科艺术管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图像学、接受美学、心理分析、比较法、范例法等。通过借鉴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也许有利于研究方法的全面性,但是针对各个学科研究方法的选择都是根据学科本身的性质发展而来。在对设计管理的研究中,不能盲目照搬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忽视设计管理本身的特点。设计管理是一个较新的领域,从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难发现,设计管理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企业项目实践,其认知与管理的方法因时代发展而变,其内容具有综合性、交叉性等特点,因此设计管理的研究方法要重视实证研究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纵向比较方法和横向比较方法(图7)。

(一)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通过观察获取经验,再将经验归纳为理论的方法。“方法首先来自于个人成熟的经验,但它又是无数人共同的长期积累;方法是群体智慧和知识的一部分,并自成体系。”[9]由于设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具体的设计管理活动,有具体性、特殊性、实践性的特点,在设计管理的研究中,结合企业与用户以往有价值的主观研究经验,把感性和理性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法来研究问题,依据观察的现实情况,将已有经验进行归纳总结,这样能够紧贴现实,从而解决设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比之下,思辨研究法主要通过演绎法,从提出的纯理论出发,进行逻辑上的思辨,容易脱离现实,所产生的理论结果不一定能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跨学科研究法

从设计管理自身的特点上看,其本身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在设计管理的研究中需要重视跨学科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法能够让与设计管理相关的领域相互碰撞,在这些领域的交叉地带,容易出现富有创新意义和特色的研究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或许无法科学、完整、系统地开展对设计管理内容的研究,因此需要研究人员考虑利用多种因素,通过对比和分析,尝试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或者创造出新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设计管理的研究。例如,在研究人和组织的交互模式时,需要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在研究设计管理中具体某类人群的行为习惯模式时,需要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调查法;在研究某种特定文化下的管理理念时,需要用到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三)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主要任务是确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与其相对的研究方法是定量研究法。定量分析法是通过统计调查或实验,收集精确的数据资料,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的研究方法。

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在实际应用上两者是统一的且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法让定量分析法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定量分析法让定性分析法更有科学性、准确性。定性分析法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一种是纯粹的定性研究,不追求精确的数据结论,具有探索性、诊断性和预测性等特点;另一种是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由量的积累引发质的变化,是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定性研究中,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相互关联,研究者的主观经验会影响对研究对象的判断,在研究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整体性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在定量研究中,其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客观存在物,从事物的量上展开分析,其研究结果相对与定性研究更具有客观性、稳定性。设计管理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从形式上看往往是事实案例、活动现象、人与事物的关系,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需要运用定性分析法理解其固有的本质特征,从中发现矛盾并化解矛盾;而在设计管理事务开展的过程中,各项目预测、执行、评估等往往通过具体数据的形式体现,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其数量上的发展规律,能够更客观更理性地了解设计管理活动的成效,为日后的创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也称对比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分为纵向比较法与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是纵向上对比事物在不同时期下的存在状况,以研究其起源发展的脉络,为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指出方向。横向比较法是指在横向上研究和对比与设计管理相关联的事物,了解它们相互之间的关联机制、作用机制、影响机制等。例如,对比研究日本无印良品(MUJI)和德国博朗(BRAUN)公司,找到其对产品的设计管理与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联(图8)。对比无印良品和博朗公司的设计原则,能够发现两者在产品设计上的相似之处,它们的共性是都具有极简主义的特征,在产品设计上具有“简而精”的特点。博朗公司坚持新技术、简约设计和高品质材料,博朗公司的简约是以功能为基础,追求外形和结构设计合理的简约,这种简约是受到功能、技术、经济等制约条件下发展出的最优结果(图9)。无印良品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的质朴、简洁、环保,以一种极简的方式,让构成产品的元素达到极简化。

图8 无印良品与博朗的产品对比

无印良品和博朗的产品在表面相似之下也潜藏着本质上的差异。首先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对比无印良品和博朗公司,能够发现社会环境对企业形象管理、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近现代以来民风严谨、理性,在工业设计上发扬了包豪斯的设计传统,并且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把现代设计的关注点由艺术性转移到艺术与科学相统一,尤其注重产品功能、技术、形式之间的关系,考虑产品的现实可行性,在保证功能的情况下追求形式简约。成立之初,博朗建立了“产品造型完全根据其预定功能设计,杜绝肤浅花哨和与产品功能无关的时髦,追求明快、简洁与平衡的线条”,如今依旧被继承和发扬,在设计中坚持产品的创新性、品质感、实用性、美观性、简洁性、精致性、典型性、环保可持续性等。

第二,在国家人文环境的影响之下,博朗保持着功能良好、精致品质、理性可靠的企业形象,其产品注重技术、功能、强调系统性、逻辑性和秩序感,博朗早期的首席设计师迪特尔•拉姆斯(Dieter Rams)试图通过这种严谨的产品设计来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加富有秩序感。而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国土面积较小,资源贫瘠,处于板块交界之处的岛国环境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压力,在这种严峻的生存环境条件制约之下,日本的设计尤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少而精的简约风格有利于日本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无印良品的设计风格顺应了这种趋势,在设计中注重模块化、小型化、标准化。

第三,从市场推广的角度上分析能够发现营销策略与产品设计策略的关联。博朗崇尚的是一种少而精的营销策略,为此博朗公司打造的是经典高品质产品,将反复测试设计好的产品销售给用户,给人们品质上的保证;无印良品则是一种“设计——使用——改造——再测试——再改造”的产品开发模式,在消费者的实际反馈中不断地更新产品,使产品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较高。由于无印良品产品价格能为一般家庭所接受,消费者能够多次消费以获得最新最优产品的使用体验,这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

图9 博朗公司产品

结语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阶段,设计管理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纪元,目前我国设计管理研究还尚未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完整的设计管理体系,还需要在科学的设计管理理论指导之下,把设计管理的研究与我国现实发展相结合,做符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的研究。设计管理理论的成熟和创新需要研究者们拓宽和提升自身的学术视野和思想水平,不断探索,让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在业界与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将我国设计管理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3][美] 凯瑟琳·贝斯特.美国设计管理高级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2.

[4][美] 凯瑟琳·贝斯特.美国设计管理高级教程[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4.

[5]Brigitte Borja de Mozota.Design Management: Using Design to Build Brand Value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M].New York:Allworth Press,2003:258-259.

[6]郑巨欣,连冕.设计管理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237.

[7]郑巨欣,连冕.设计管理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0.

[8]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3.

[9]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3.

[1]刘国余,张立群,顾惠忠,周宏.设计与设计管理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0.

[2]刘国余,张立群,顾惠忠,周宏.设计与设计管理研究 [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1.

王伟

中南大学

廖航云

中南大学

Research Object and Research Method of Design Management

Design management is a new subject of cross-formed design field and the management field.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design management can enhance the business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Research object of design management includes design subject management, design object management, design innovation management, design process management, and design network management, design culture management, etc. The research method of design managemen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mpirical stud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Design management; Research object;Research method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760039);2017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湖湘艺术的文化传播及创意再生产研究”(YSX058);2017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WSR方法论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设计师设计研究
小小设计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设计师访谈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师的存在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