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7-03-27撰文白鹏刘斯佳

创意设计源 2017年2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专业

撰文:白鹏,刘斯佳

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撰文:白鹏,刘斯佳

图5 美术馆 白鹏设计

中国急需国际化人才是不争事实,环境设计专业亦是如此。主要探索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法,突出专业特色,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实现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环境设计;国际化;人才培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新方向。1993年11月和1995年11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召开了两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学术讨论会,会议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已从边缘地位逐渐成为高等学校管理、规划、培养目标和课程的中心。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韩国“21世界委员会”则提出:努力提高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包括提高外国语能力,增强自主的世界公民意识,加深学生对各国多种多样社会、文化知识的理解,制定系统的国际问题研究计划。澳大利亚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国际性课程,介绍外国历史、地理、风俗等,使学生全面了解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状况。

中国急需国际化人才是不争事实。而当前国内高校本土优势尚未形成,国际竞争力略显不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对滞后,培养的传统产业人才多,新技术领域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专业型人才多,综合型人才少;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才多,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人才少;管理型、研究型人才高能低就,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严重缺乏。

一、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国内外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础弱、口径窄、实践少、创新差,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社会适应性不强,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院校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国际化课程缺失,并对“互联网+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认知不足,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培养。

在国外,环境设计专业口径很宽,人才培养一方面细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科交叉,在专业发展上强调多样化,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个性与特色,在发展思路上强调国际化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要通过国际交流,提高学生全球意识和国际化观念。日、韩、欧洲等国也明确提出通过吸纳留学生、注入国际化教学内容、与国外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开展国际网络教学等方式培养国际化人才。

(二)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面对新的国际环境和形势,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本土人才国际化的迫切性,并以此为契机,以全球性的眼光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的标准、内容、层次和机制,融入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图1 1+N+4 教学模式

图2 互联网教育支持系统

二、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内涵与培养目标

(一)内涵

何为“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著名大学学历、在跨国企业就职或工作经历的人才?或是熟悉国际惯例,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才?还是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很多学者总结了国际化人才的六大特征:全球化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学习积极主动,对新情况、新事物的刺激反映敏感;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运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和经验。

笔者认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设计项目的投标惯例和规则,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较强的创新 能力和意识,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同时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并能运用外语熟练交流。

(二)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创新发展为助推剂,具体目标包含六个方面:其一,建立新型教育教学体系,推行以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为核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形成一套有利于启迪学生理解力、判断力、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新机制;其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外先进教育资源精华,形成开放、包容、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三,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理念,构建“模块+课群”的立体课程体系与项目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管理与评价相呼应、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其四,探索多种形式的因材施教及交叉复合人才的培养方法,赋予人才培养目标以鲜明的国际化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及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其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掌握一种或多种外语,并善于进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及信息处理;其六,通过国际化人才培养,整合中外院校教育资源,助推专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图3 互联网自主学习课程

图4 教学评价体系

三、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满足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新课题。我们要力争做到以创新求发展,以加强内涵建设和增强服务能力为重点,尽精微而致广大,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实现国际化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先,教育体制内部应全面开放,要打破院校间的专业壁垒,突出国际特色,强化国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发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模块化、项目制等教学方式,助推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次,教育应面向社会,要强化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搭建国际化实践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最后,教育应面向世界,要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重组、调整专业和课程,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四、环境设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构建

1.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国际前沿设计理念和交叉学科的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基础扎实、兼容并蓄、专业面宽、适应性强,改变那种分得过多、过细、过窄而淡化基础的现象,按照拓宽基础课,强化实践,淡化专业的要求,设置宽口径、厚基础的学科体系。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行适用于国际化教育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授课对象和课程内容开展双语教学,助推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优化教学设计。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特点,构建以“理论知识+设计方法+技能训练+实践操作+设计竞争”五大模块为核心的“1+N+4”教学模式,即指“一个目标+若干教学模块+四种教学方法”(图1),强化对学生理论素养、设计能力、表现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革传统教育模式,以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并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构建一套教育支持系统(图2),以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为基本特征,通过自主选择、自主规划、自主培养、自主监控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再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课程的开发(图3),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实现“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

5.搭建国际化设计实践平台。探索并建立高校与跨国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设计实践和国际设计竞赛的机会,使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6.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有赖于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国际化人才。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出国培训、进修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其国际化教育教学水平;或利用多种渠道聘请外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国际教师队伍。

7.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要强化国内外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渠道,创造越来越多的境外学习机会,以此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学生更多的参与国际交流搭建平台。

8.健全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为保障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可借鉴国外以学生为主的管理服务体制,建立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匹配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图4),并尽可能执行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际通用标准。

图6 洽谈区 白鹏设计

结语

当前,人才国际化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正在逐步扩大,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是使我国在人才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从而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竞争实力的有效手段。高等教育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日渐凸显,我们应该在强化本民族教育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探索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创新教育模式,推动我国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图5、6)。

[1]刘颖.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2]刘继坤,寇跃灵.国际化视野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3]万枞.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10).

白鹏

沈阳师范大学

刘斯佳

沈阳师范大学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China's urgent need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environmental design is also true.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training process how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foreign advanc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educational mode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the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features, build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fostering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ode of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talents.

Environmental Design;Internationalization;Personnel Training

本文系沈阳师范大学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5-YB065)。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专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