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患者及陪护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2017-03-27霞张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4期
关键词:知晓率行为习惯胃癌

陈 霞张 瑞

(1 大连西岗人民广场石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患者及陪护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陈 霞1张 瑞2

(1 大连西岗人民广场石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00;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患者及陪护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6例胃癌术后患者及116例年轻陪护家属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胃癌术后患者及陪护家属干预后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护家属干预前、后知晓率均高于患者(P<0.05)。结论健康教育是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和陪护家属相关知识的有效方式,不仅能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对陪护家属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预防意义。

胃癌;健康教育;护理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交流、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它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居于首位[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胃癌目前采取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术后化疗为辅[3]。健康教育则作为手术及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对患者的认知进行干预,它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生存质量[4]。本文就针对胃癌术后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尤其把陪护家属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及陪护家属(较年轻的为主)为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胃癌患者116例,男性82例,女性34例,年龄53~72岁,平均(60.63 ±10.48)岁,高中以上学历38例;陪护家属116例,男性51例,女性65例,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31.34±6.21)岁,高中以上学历106例。

1.2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胃病史、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心理因素。干预前(术后1周内)对患者及陪护家属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以胃癌为主题进行不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健康讲座等。干预后(术后3个月),用相同问卷再次对患者及陪护家属进行调查。知识知晓率=回答正确的人数/应回答的总人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总体情况:患者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6.03%(65/116)升至79.31%(9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00);陪护家属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68.97%(80/116)升至94.83%(11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P=0.000)。干预前,陪护家属知晓率明显高于患者(χ2=109.36,P=0.000)。干预后,陪护家属知晓率仍然高于患者(χ2=146.41,P=0.000)。

2.2 患者干预前、后比较:遗传因素、胃病史、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心理因素知晓率干预后均明显升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干预前、后对比[n(%)]

2.3 陪护家属干预前、后比较:遗传因素、胃病史、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心理因素知晓率干预后均明显升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陪护家属干预前、后结果[n(%)]

3 讨 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胃癌术后患者及陪护家属干预后总体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健康教育是改善胃癌患者和陪护家属相关知识的有效方式。健康教育作为临床干预措施中较为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改善不良生活行为习惯,缓解心理压力及负面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此外,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陪护家属干预前、后总体知晓率均高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本次对陪护家属健康教育的效果优于患者,考虑原因可能为陪护家属年龄偏小,文化程度较高,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较年长者强。不同文化程度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明,文化程度越高,接收率越高,越低接受率越低[5]。另有一项调查证实,文化程度越高,健康教育接收能力越强[6],与本文结论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健康教育是防癌、抗癌、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且是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防治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行为习惯的改变,疾病谱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不断增多,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来调整生活行为习惯,学习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知识。因此,本文不仅证实了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更着重强调了对陪护家属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张清梅,杨婕.健康教育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4):604-605.

[2]张志华.健康教育在胃癌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7):677-678.

[3]张艳玲.老年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5,13(13):236-237.

[4]慈玉莹,陈红丽,韩巍,等.饮食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8-9.

[5]何玲玲,陈月妹.不同文化层次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接受程度差异性分析[J].中国校医,2013,27(1):21,24.

[6]范丽蓉.某医院新护士实施术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校医,2012,26(2):89-91.

R735.2

B

1671-8194(2017)04-0296-02

猜你喜欢

知晓率行为习惯胃癌
精益医疗管理在提高中医乳腺科住院医师专科诊疗方案知晓率中的应用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Rapid and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Neomycin Residues in Mi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