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事件中公众舆论逆反心理的预警机制研究

2017-03-26刘畅郝向阳于欢

采写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预警机制网络舆论

刘畅+郝向阳+于欢

内容提要:网络事件中舆论传播的受众逆反心理有多种表现,对舆情发展有重大影响,其原因也是多样的,对其进行预警十分必要。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逆反心理;预警机制

作者简介:刘畅,河北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网络舆情;郝向阳,河北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法学;于欢,河北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政务,网络舆情。

一、研究背景分析

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通常都伴随着网络公共舆论的井喷。随着网络的发展,公共舆论已经成为突发性事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舆论传播在政府与受众加强联系和互动的同时,也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政府网络舆论传播在公众当中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政府缺乏应对机制,另一方面则是没有建构逆反心理预警机制。当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于网络逆反心理的预警还缺乏有效的探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论逆反心理的评估与预警,形成有效的预警与防范机制,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论逆反心理通常表现为网民对已有政府信息所得出的结论、判断,进行反方向思维,产生怀疑和动摇进而否定的态度。网民受已有意识支配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对政府传媒上宣传的观点产生较大的抵制情绪。这是一种感性的直觉心理意识,具有强烈的抵触性情绪色彩。这种心理表现比较稳定,对政府传播内容表现出与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以及行为倾向,直接的结果是网民会采取与传播者愿望相反的态度倾向。从传播效果来看,突发事件下受众的逆反心理肯定会对政府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逆反心理是政府信息传播效果的主要心理屏障,受众的逆反心理是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矛盾产物,它作为一个传播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而长久、渐进而深刻地影响着大众传播的效果。另一方面,逆反心理直接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心理接受度,导致传播目标错向发展。第三,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网络舆论逆反心理处理不当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逆反心理的累积容易形成群体性的聚集效应,尤其是在网络公共舆论上,更容易形成群体效应。2011年7月“郭美美事件”导致红十字会信任危机,短期内无人捐款,直至影响到2013年雅安地震红会募捐,后果十分严重。2008年的“翁安事件”,是在当时愤懑郁积的特定情境下,政府以一种方式对待事件,民众偏偏以与其相对的另一种方式应对。两种不同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方式使冲突成为现实。互联网的开放性,其信息传播无法像传统行政权力控制时代可以被垄断。对政府舆论传播逆反心理的不当处理,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网络舆论的公众逆反心理进行有效预警并建立干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二、政府应急管理中网络舆论受众逆反心理预警机制构建

处理好突发性事件本身才是真正消除网络舆论传播逆反心理的根本方向。突发事件状态下政府应提供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对网络舆论逆反心理进行合理预警,适当干预。事实上,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在政府应急管理过程中都是不足的。政府应急管理网络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应当建立起“常态性预防”、“动态性预警”、“发展性干预”的“三位一体”整合型机制。

(一)建立常态性逆反心理预防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宣泄机制是常态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的重要内容。反思与审视当前社会政治的变迁,政府应当站在民众的立场上看待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变化以及民主进程的社会需要,从而建立常态的逆反心理宣泄机制和利益表达保障机制。网络舆论的逆反心理多源于利益诉求机制的缺乏,由于许多网民正常社会情绪得不到宣泄,从而形成“蝴蝶效应”。事实上,网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利益表达的渠道。要引导网络正常的表达诉求,营造良好的平台与空间。另外,逆反心理是需要通过宣泄机制来得到排解的。当突发事件发生后,针对逆反心理,政府可以开辟专门的网络议论平台作为情绪宣泄场所,容忍人们的某些行为,认同公众的群体情绪。这虽然不能从实际利益上保证网民诉求,但从机制上善待网络民意,会减少逆反心理。

(二)动态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首先,对网络舆论进行合理把关,实施动态心理预警干预机制。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过程中,政府作为其“把关人”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在突发事件的报导和舆论形成中,“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公共事件中新闻的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过程存在着“把关人”。政府把关人的角色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逆反心理。通过干预,可以让受众对已接触过的信息采取自愿接受和有目的追逐的心理倾向。同时,政府应当掌握 发布信息话语权的有利时机,对可能引起逆反心理的信息或不正当做法进行把关。将精力集中在依靠网络的封堵或事后补救上是不可取的。尽管在网络传播中,政府的把关人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正确的干预机制还是十分必要的。

(三)发展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发展性逆反心理预警干预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干预的机制,包括四种机制。首先是顺向心理引导机制。事实上,突发事件过程中,逆反心理从认知到情感到行为是需要时间和情绪酝酿的,这也就给干预提供了时机。网民逆反心理产生后,通常既想了解信息,又拒绝接受不受信任的信息,更多的时候是对各种解释的怀疑与抗拒。顺向的心理干预是要实现与网民在理念的相通、和谐、共振,从而引发共鸣心理。舆论的顺向干预其实 是顺应社会的基本道德与伦理规范要求,其实是基本的舆论干预手段。强化理性的舆论顺向引导是减少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其次是参与性逆反心理干预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在无意识中联合行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受众多数都有自由选择的要求,如果这一要求受 阻,就会诱发逆反心理。要避免逆反心理就要给受众必要的选择空间和参与传播的机会。政府在网络平台和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让公众真实地参与,让其信息充分满足,在事件处置上保持连续性知情和参与,提高互动性从而能够改善传播效果。第三是风险沟通逆反心理干预机制。风险沟通是一种风险评估过程和针对突发事件尤其是灾难性事件的安全与教育管理过程。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消除逆反心理。第四是特定人群的逆反心理引导和干预机制。突发事件状态下,利益相关人群、情绪感染人群和行为模仿人群这三类人是必须关注的。心理干预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很多时候,事件当事人的态度问题直接影响到舆论的方向。对事件及时公正透明的处理是避免突发事件进一步恶化的关键,需要建立公权力当事人的回避制度,使得案件能够得到群众及时满意的处理,避免矛盾激化升级。从理论上讲,突发事件逆反心理的群体心理通过两个重要的机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行为模仿。情绪感染是突 发事件的网络传播使原来无动于衷的旁观者的情绪也激动起来,从而完成逆反心理从个体向群体的转变。行为模仿过程则是逆反心理人群互相仿效,使整个群体产生一致的行为。无论是情绪感染人群还是行为模仿人群,都是网络公共舆论干预与引导人群。要通过主动的心理干预,调动各种可资利用的内外资源,减少逆反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事件造成的損害最小化。这就要求政府及其它部门成立心理预防与干预小组,以专业化手段和方法来化解参与群体的逆反心理。

参考文献:

[1] 胡百精.危机状态下的议题管理[J].国际新闻界,2006(3).

[2] 董秀成.论大众传播中的受众逆反心理[J].当代传播,2007(4).

[3] 于建嵘.社会泄愤事件中群体心理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1).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预警机制网络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风险考量与管控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广播机房环境监控系统预警机制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