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批评的当代性命题

2017-03-25

美育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导向性音乐艺术

张 璐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音乐批评的当代性命题

张 璐

(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音乐批评的当代性命题是针对现实的音乐认知的重要观念,从当代音乐批评的导向性、类型性、主体性以及意义性等方面来看待当代性命题,有利于适应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我国当代音乐批评的类型性分析,能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于音乐批评的当代性命题的理解。音乐批评既是一种创作,也是一种引导大众的态度与方向,在新的艺术生态环境下,我国当代音乐批评呈现出时代性、内容性、引导性等特点。

音乐批评;当代性;导向性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文学艺术必须具有一种精神导向性,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当代艺术批评的内容性及导向性,给予了我们前进的方向。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综观近期我国音乐批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方面较为显著的特点:

第一,当代的音乐批评,更加明确了其主旨性与导向性。所谓音乐批评,即是指音乐评论、观察与研究。从古至今,音乐批评始终坚持紧密地联系人民的生活,以音乐作品、音乐事像、音乐活动等为研究对象,但同时,它本身也担负着为广大人民提供鉴赏、体验、评论音乐的视角与窗口,促使人们更加直截了当地关注音乐现状、发展及未来思考。

正如习总书记提到的“文艺作品不是神秘灵感的产物,它的艺术性、思想性、价值取向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这正是对音乐批评的方向指引。应当说,音乐批评的内容原本就是来源于历史、社会、时代、生活,因此,想要做好音乐批评,首先应该把握住音乐批评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主旨性及导向性特征。

今天的时代,已经不再“酒香不怕巷子深”,艺术走下神坛,面对受众,是这个时代的标示与特征。今天的音乐批评亦如此,它所要兼具的音乐导向性不仅代表一个人的观点和态度,还要担负着对受众群体的方向指引。除此之外,音乐批评也拉近了音乐艺术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族音乐,或者是外来的古典音乐、世界音乐,音乐批评的存在,使得当下这些音乐基本形态都能够为众人接受,它的桥梁、连带作用不可小觑。

第二,从具体类型来看,音乐批评的内容可从几方面来谈。

1.音乐本体批评。这类批评更多地将目光集中于当下音乐动态现状与变化、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创新等方面。如热点话题——我国的西化道路还能走多远?在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背后,实则关乎对我国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问题的反思。近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大有回归本土文化的态势,更加体现出了文化自信。2015年末,当代摇滚乐新生力量谭维维一曲《给你一点颜色》出彩亮相,将国家级艺术瑰宝——华阴老腔融入摇滚乐。此作品的创新不仅体现了音乐本体的跨界性创作特点,还从侧面反映出当下社会大众关注的音乐视角有所变化,乐评人也将重点放在人们的文化自觉性与认同感等方面。

2.音乐艺术批评。这类批评关注于将音乐作为艺术的子门类或者将音乐与其他门类艺术进行跨界融合,在整体艺术框架中去探讨音乐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近年来,艺术跨界一直处于火热状态。音乐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其他艺术门类中。2015年,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在影评界引来诸多讨论,其中,我国传统唢呐曲作品《百鸟朝凤》这部音乐作品的前世今生也引来了乐评界的一片热议,跨界乐评随之而来。影片所代表的民族艺术、中国文化,诸如传承与发展、文化自觉与他觉等话题,被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引人发省。正如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所说:“《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次看,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括根植于民众的民间文化,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百鸟朝凤》坚守的正是一条与《人生》《老井》《变脸》《首席执行官》等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深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发展道路。这正是在东西方文化八面来风的现实背景下,面对形形色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东施效颦的‘西化’鼓噪,依然葆有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定力的体现。”*《〈百鸟朝凤〉:你的记忆文化的传承》,见http://www.doc88.com/p-5714542637075.html。不得不说,《百鸟朝凤》虽然是一部影视作品,但主体内容以民族器乐为主,能够通过“电影”这样一个大众消费的平台,传达“民间音乐”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艺术内容,二者大胆结合,值得称赞。

3.音乐文化(市场)批评。音乐批评素来有大格局、大意识,不只是关注音乐本体,而是站在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环境中去看待当代的音乐发展,做出时代性的音乐批评。当下,我国音乐批评的话题十分广泛,既有对于本土音乐文化的思考,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也有对中西音乐的评论,如再探索古典音乐的亲民化道路;同时,还有兼具新趋势下的音乐跨界融合性问题的展望……这些之所以能够成为热点批评话题,主要原因是音乐批评关注国际性、宏观性。在当下文化产业链条的迅速发展下,音乐艺术如何乘风破浪,形成更具发展力的产业化道路,确实是音乐文化市场批评的主要关注点。

4.音乐现状与未来批评。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这在音乐批评界也引起轩然大波。网络环境建立了新的音乐批评格局:一方面,随着移动社交的兴起,人们的兴趣社交的垂直需求会越来越细分;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诸如VR(虚拟现实)科技的运用、交互技术等开发与使用,对未来的音乐产品产生不可想象的改变和惊喜。诸如手机音乐用户的井喷式增长,让乐评人感觉到这不仅仅只是一个APP(移动应用程序),而是以“分享”为切入点,集图片、话题、评论为一体,打造新生态环境下的音乐社交圈,音乐批评在当下,甚至成了一种社交方法,构建了音乐人脉圈。

第三,在新的生态环境下,音乐批评的主体者已经被逐渐地界限化。不同的批评主体者,面对的音乐受众以及音乐对象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应高度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深刻理解音乐批评者的使命与责任,“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1.学院派乐评。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乐评人,大多数所谈及的乐评人都是兼职而为,而且往往以学者居多,因此学院派乐评一直以来都是乐评界的主力之一。由于其专业背景,学院派乐评总是被冠以权威性的最高评价。学院派乐评面对的音乐本体较多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为主,理论层面居多,分析深刻犀利,大多从音乐本体的创作、作品的内涵及曲式样式等多方位入手,落脚点在文化价值及时代特征等方面。

2.网络乐评(在野乐评)。网络乐评成为互联网时代培养出来的新兴的较为专业的音乐批评队伍。如尚音爱乐公众号、道略音乐产业、道客巴巴、音乐周报(既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版)等,定期发表“网络乐评手”的文章,通过点击率达到音乐批评的意义,同时,“上网看乐评”也成为广大音乐欣赏者在欣赏之前的必做功课之一。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意味着乐评本身成为一种“跃然纸上”的音乐欣赏。同时,网络乐评也大力促进了网络音乐体裁的发展,二者相互补充、相濡以沫。

3.全民乐评。“全民乐评”应该说是在互联网时代下滋生的直接形式。如果没有互联网,如果没有自媒体,那么,今天热议的“全民乐评”就无从谈起。全民乐评确实是当下不可不提的音乐批评方式之一。它的内容丰富多样,评论范围极其广泛,没有约束,没有范围,既可以是对某一个歌手、某一档音乐综艺节目的看法,也可以是对某一场音乐会的具体感受,对某一次音乐旅行的肺腑之言……这样的全民乐评虽然专业性、准确性不够高,但人人参与的体验感却明显加深,让音乐成为人们生活的谈资之一,也为整体乐评的发展作出贡献。

4.媒介乐评。媒介作为现在的主要传播平台,也在音乐批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更注重网络平台的运用与对接,搭建起诸多平台供创作者与欣赏者选择。最为重要的是,媒介乐评推动了音乐传播性的快速性、更替性、广泛性。

总而言之,我们能够感觉到今天音乐批评组成部分的多样性,虽偶有交叉,但各自在评论对象、评论风格、关注热点等方面都还是有所倾向。正是由于不同的音乐批评者,才构成了包罗万象音乐评论基地,音乐批评者搭建起来音乐创作者与音乐受众者之间的桥梁。

第四,反思当下新音乐批评的意义与价值。广义而言,所谓音乐批评是指对音乐的历史及现实活动的评判;狭义而论,则主要是对当代音乐创作、现象及作品的评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与其说音乐批评是一个学科,倒不如说它是一个视角、一个认知的态度。因此,音乐批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一,音乐批评本就是一种创作,它推动了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推广。音乐创作中本就有二度创作(多指音乐表演者)、三度创作(多指音乐受众者)等多重角色,其实不止如此,音乐批评本身也是创作之一。乐评的存在,本就是独立于音乐作品之外的文学新作品,它不只是起补充作用,还能够积极影响到音乐的创作与推广。其二,对于社会音乐现象起到引领作用。正如习总书记指示所言“文学艺术必须具有一种精神导向性,文艺创作的目的是引导人们找到思想的源泉、力量的源泉、快乐的源泉”,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乐评能够直接呈现。其三,对于音乐的普泛性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批评在某种意义上承担了社会的艺术导向、艺术教育作用,人们似乎更愿意通过权威人的话语,通过大众亲身体会的话语,来选择自己欣赏音乐的内容、途径,甚至是音乐态度,因此,充满正能量且通俗易懂的音乐批评在当下往往显得弥足珍贵。

诚然,今天我们看中国当下的音乐批评,呈现出时代性、内容性、话题性、引导性的特点,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承认,音乐批评的重要性、创作性以及引导性,在音乐艺术快速更替的今天,如果说还有一些力量隐形约束着这个市场的话,那么,音乐批评功不可没。只是,如何能够使得我国的音乐批评更全面、更深远、更具话语权与影响力,这是在未来道路上需要探索的动力与方向。

(责任编辑:刘 晨)

TheContemporaryPropositionofMusicCriticism

ZHANG Lu

(School of Arts and Medi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The contemporary proposition of music criticism,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view of the reality of music cognition, can be addressed from the angles of the direction, typology, subjectivity and significance of contemporary music criticism to facilitate its adaptation to the times. More than other perspectives, a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usic criticism can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mporary proposition of music criticism. Music criticism is not only a kind of creation, but also an attitude and direction to guide the masses. Under the new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rt, the contemporary music criticism of our country manifests characteristics of timeliness, rich content, guiding capability and so on.

music criticism; contemporaneity; direction

2017-08-19

张璐(1983—),女,河南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教育、民族音乐学研究。

J605

A

2095-0012(2017)06-0093-03

猜你喜欢

导向性音乐艺术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纸的艺术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校级课题立项导向性的建议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