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

2017-03-24陈盼盼董艺蕾宋爱红肖绍坦赵希畅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6期
关键词:安全套性行为艾滋病

陈盼盼,董艺蕾,宋爱红,肖绍坦,赵希畅

近年来,青少年经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已成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问题。青年学生生理发育接近或已经成熟,对性的需求不断增强;同时,性观念日益开放,但对于性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易发生各种感染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行为。全面了解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和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对降低青年学生艾滋病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1 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现状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报道,截至2015年底,15~24岁的青少年在全球成人新发HIV感染者中的占比达到了34%,其中58.8%为女性[1]。美国疾控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15年,美国13~24岁青少年中有8807人被诊断为感染HIV,占2015年所有新发感染病例的22%,其中,20~24岁青年占到80%。同时,报告显示,2015年青少年新发HIV感染者中81%为同性恋或双性恋者[2]。

中国艾滋病疫情监测数据显示:我国青年学生HIV感染人数从2008年的527例上升到2014年的 2695例。目前,我国累计报告存活的HIV/AIDS学生患者为7000余人[3]。近年来,国内多个省市报告的青年学生新发 HIV感染人数均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北京市大学生感染艾滋病每年新增100多例[4];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15年上海市共发现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92例,占新发现病例的5.3%,而2012年该比例仅为2.0%[5];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近5年疫情年增长率为43.2%,同性性传播是南昌市青年学生感染 HIV的主要途径[6]。

2 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针对青年学生的艾滋病宣教逐渐增多,其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已有所加强,青年学生对艾滋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在 60%~95%之间[7-9]。然而,青年学生对于某些艾滋病知识仍然存在错误理解,如非传播途径、基本知识等方面。

2.1 认知水平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和地域上存在差异

研究显示,即使年龄、接受教育程度相仿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在性别、专业、年级、地域等方面上均存在差异[10-11]。男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好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较早通过网络等媒体接触性行为、性信息,进而增加了男生对艾滋病、性病知识的了解有关[12];医学专业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医学基础知识,因而较好地掌握了艾滋病相关知识[13];高年级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时间更长、知识来源更广、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更多,对艾滋病等疾病方面知识的掌握更多[14]。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也存在地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好于经济落后地区。何瑛等[15]对 1902名西藏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 58.8%,明显低于外省其他类似的调查结果。这可能与经济生活水平较落后地区的大众传媒欠发达、艾滋病宣传教育力度相对较小有关。

2.2 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存在误解

各项调查显示,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在70%及以上,但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仍存在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对非传播途径的知识知晓情况较差。例如,对于蚊子叮咬是否可以传播HIV的回答正确率为48%~73%,共用游泳池、公厕、马桶是否可以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为47%~76%,仍有10%~40%的学生认为与艾滋病感染者同桌吃饭会感染艾滋病[16-18]。其次,明显欠缺对艾滋病预防、治疗等知识的了解。对2149名河南青年学生的研究显示,35%的学生认为目前有预防艾滋病的疫苗,20%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可以治愈[19]。徐秀珍等对宁波739名青年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13%的学生知道我国已有抑制HIV复制的药物,半数学生不知道感染 HIV后不一定会出现症状[20]。而国外研究也有相似发现。比利时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发生高危行为后一周就能检测出HIV,而对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知晓率仅为6.5%[21]。由此可见,目前青年学生对于艾滋病基本知识存在诸多错误理解,这将增加学生低估艾滋病的危害而忽视自身感染艾滋病风险的可能性。

2.3 对安全套使用目的和方法的认知不足

安全套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 HIV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而现有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普遍认为使用安全套的主要目的是避孕。对安徽2673名青年学生的调查发现,84.2%的学生表示使用安全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妊娠,仅有 15.8%的学生是为了防病而使用安全套[22]。同时,青年学生对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等知识也了解不够。对青岛1260名青年学生的调查发现,在使用安全套时是否需要检查破损情况、安全套是否可以重复使用的问题上,正确率分别仅为30.32%和31.90%,而在使用避孕套前会查看有效期限等质量情况的学生只有60.79%[23]。在对青年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宣教的同时,重视教授学生预防感染HIV的方法(如安全套)非常必要。

3 青年学生对艾滋病及相关行为的态度

随着“性自由”“性解放”等思想不断渗透以及大众传媒中性相关信息的影响,青年学生的性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越来越普遍,很容易产生导致艾滋病的高危行为[24]。青年学生容易低估目前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和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1 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开放

随着社会、互联网、自媒体等快速发展,青年学生对于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变得越来越开放。日本一项对 18~24岁青年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男生和 83%的女生赞同婚前性行为;22%的男生和13%的女生不反对商业性行为[25]。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青年学生的性态度相对比较保守,但仍有部分青年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支持态度。对宜昌1200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显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的为45.0%[26];宋兴怡等对山西 577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显示,35.2%的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27]。青年学生对于性行为处于“懵懂、好奇、刺激”的阶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性观念和性态度。

3.2 对艾滋病的危险意识不够

目前,青年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是普遍现象。一项对广西965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显示,57.1%的学生认为目前艾滋病疫情不是非常严重,59.6%的学生觉得自己离艾滋病“还很远”[9]。潘艳等[28]对辽宁814名青年学生的研究显示,82%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很远,关系不大”。另外,青年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也使该人群对感染艾滋病风险的判断存在偏差。彭再如等[29]对湖南省32所高校2595名学生的调查发现,认为男男性行为是高危行为的仅占42.3%。

国外研究也显示,尽管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较高,但普遍低估了自身感染艾滋病的风险。Sonia等[30]对葡萄牙青年学生的研究显示,约60%的女性认为“只和自己的男朋友进行性行为,不用安全套也不会被感染艾滋病”。青年学生对于目前艾滋病流行趋势的认识不足,态度过于乐观,将增加学生感染HIV的风险,需引起高校学生健康宣教相关部门的重视。

4 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行为

目前,陆续在青年学生中发现不安全性行为、使用毒品等易感染 HIV的行为。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内大学生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发生率要低于西方国家。对于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和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国内外也有一定的差异。

4.1 婚前性行为现象普遍

青年学生因好奇、刺激、冲动等原因,常发生婚前性行为。我国青年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在9%~22%左右,男生多于女生;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在20岁左右,且男生低于女生[31-34]。相比之下,国外青年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首次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也低于国内学生。2015年美国10~24岁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报告显示,41.2%的青少年曾发生过性行为,3.9%的青少年在 13岁以前首次发生性行为[35]。Busisiwe等[36]的调查显示,96%的南非青年学生有性行为,44%的男性在10~15岁之间开始有性行为,61%女性学生在15~20岁之间开始有性行为。

4.2 不安全性行为比例较高

目前,不安全性行为是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而多性伴、商业性行为等问题增加了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美国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11.5%的美国青少年曾有 4个或以上的性伴侣,30.1%的青少年表示在调查前 3个月内至少与1人发生过性行为[35]。而一项针对1230名非洲裔美国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61%的男学生以及44%的女学生有2个或以上性伴侣,其中64%的人在最近一次性生活中没有使用安全套[37]。我国陈远寿等[38]对遵义 1600名青年学生的研究显示,自报有过性行为的青年学生中,35.2%曾有多性伴性行为,51.2%在发生性行为时未使用安全套,9.3%报告曾有交易性行为。黄晓光等[39]对辽宁省 800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显示,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其中14.29%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仅为 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仅占40.91%。因此,减少青年学生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是艾滋病宣教干预的重要内容。

4.3 男男性行为(MSM)者成为艾滋病在校园传播的“桥梁人群”

MSM 已成为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的主要传播途径。美国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率为69.5/105,其中72.1%是由于男男性行为感染[40]。青年学生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同时,伴随着多性伴、双性恋等高危行为,且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较低。常进锋等[41]对贵阳市349名青年学生MSM者的调查显示,90.8%的对象在最近 6个月内发生过男男性行为,其中只有 34.6%的学生每次都用使安全套;有23%的大学生MSM者同时与3个及以上男性性伴发生过性行为。而在对辽宁252名大学生MSM的调查中,36.5%的青年学生MSM为双性恋,且有11.9%的青年学生MSM者最近六个月与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其中有 46.7%的人没有使用安全套[42]。

4.4 存在吸毒等不良行为

有调查发现,部分青年学生存在使用毒品的行为。在一项对广州、深圳、珠海3市1607名青年学生的调查中,有 42人(2.6%)使用过精神性药物,在使用海洛因的13人中,有5人在最近半年与别人共用过注射器[43]。除了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毒品外,在青年学生中还存在共用牙刷、剃须刀及用未严格消毒的器械纹身、纹眉、穿耳等可能感染艾滋病风险的行为[44]。

综上,我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参差不齐,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且存在误解,尤其是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流行趋势认识不足,低估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预防意识淡薄,预防措施缺乏;高校学生的性观念开放,性行为活跃,安全套等预防措施使用率不高。此外,多性伴、男男性行为、使用毒品等使高校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增加。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系统,全面的艾滋病预防教育非常迫切。

[1]UNAIDS. Global AIDS update 2016[EB/OL].(2016-5-31). [2017-5-27]. http://www.unaids.org.cn.

[2]HIV among youth[EB/OL]. (2017-471) [2017-5-28].https://www.cdc.gov/hiv/group/age/youth/index.html

[3]吴尊友. 我国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及策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11):1604-1605.

[4]2016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通报[EB/OL].(2016-12-01). [2017-05-02]. http://health.sohu.com/20161201/ n474644635.shtml

[5]重灾区:65%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感染艾滋病[EB/OL].(2016-12-5). [2017-5-7]. http://edu.163.com/16/1205/11/C7H3UO4100297VHR.html

[6]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 死亡7例, 8成同性传播[EB/OL]. (2016-9-18). [2017-4-27]. http://news.163.com/16/0918/09/C1819T8V00011229.html.

[7]宋兴怡, 徐选国, 魏梦晓, 等. 山西省 3所高校12546名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5):878-881,884.

[8]张丽英. 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调查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35):131-132,137.

[9]郭先文, 雷荣娥, 闫慧宇, 等. 广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5):663-665,668.

[10]秦芹, 王培刚.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 27(11):1470-1471.

[11]彭晖, 吕亚南, 王彦文. 非医学类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4):494-495.

[12]李利兰.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 12(3):22-28.

[13]连肖, 肖模银. 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比较研究[J]. 医学与社会, 2012,09:86-90.

[14]杨海霞, 马利平, 宋烨, 等. 济宁市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 33(1):45-47.

[15]何瑛, 魏元龙, 李小妹. 西藏某高校藏汉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2):275-277.

[16]严燚, 孙华, 昌华平, 等. 深圳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J]. 中国性科学, 2011, 20(7):39-40.

[17]高玉骞, 王辉, 其其格, 等. 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调查及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782-783.

[18]宋兴怡, 苏天照, 孙海翔, 等. 山西省某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调查[J]. 医学与社会, 2012, 25(11):16-17.

[19]郝继伟, 王强, 李瑞玲, 等. 艾滋病高发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2(3):196-199.

[20]徐秀珍, 周碧波. 高校学生性病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3):79-80.

[21]Degroote S, Vogelaers D, Liefhooghe G,et, al. Sexual experience and HIV-related knowledge among Belgian university students: A questionnaire study[J]. BMC Res Notes 2014, 15(7):299.

[22]冷静, 李筱青, 叶红, 等. 合肥市两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 中华疾病控制杂,2015, 19(12):1291-1293.

[23]陈暕, 刘小晖, 段海平, 等. 2013年青岛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J]. 预防医学论坛, 2015,21(4):250-252.

[24]孙昕霙, 常春, 史宇晖, 等. 9省6类专业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比较[J].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7, 23(12):883-886.

[25]Yamamoto K.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attitudes toward sex and sexual behavior among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J]. J Physiol Anthropol, 2006, 25(3):221-227.

[26]熊焱强, 李志红.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现状调查[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 24(1):126-128.

[27]宋兴怡, 徐选国, 苏天照, 等. 山西省3所高校大学生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 30(2):101-103.

[28]潘艳, 李秀英, 李策, 等.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2, 28(1):88-90.

[29]彭再如, 李庆辉, 桂建伟, 等. 湖南省高校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调研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5):170-172.

[30]Dias S F, Matos M G, Gonçalves A C. Preventing HIV transmission in adolescents: An analysis of the Portuguese data from the Health Behaviour School-aged Children study and focus groups[J]. Eur J Public Health, 2005, 15(3):300-304.

[31]孙昕霙, 史宇晖, 王培玉, 等. 我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3):270-273.

[32]徐亚吉, 周传力, 胡珍, 等. 中国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状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4):487-488.

[33]胡艳红, 范勇. 长沙市岳麓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4):422-424.

[34]陈沄渟, 庄勋, 侯晓艳, 等. 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性行为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2(5):779-780.

[35]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15[R]. MMWR Surveill Summ, 2016, 65(6):26-27.

[36]Kopele B, Shumba A. Sexual behaviours and attitudes towards safer sex of psychology students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campus[J]. Anthropologist, 2011, 13(4):257-263.

[37]Sutton M Y, Hardnett F P, Wright P, et al. HIV/AIDS knowledge scores and perceptions of risk among African American students attending 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Public Health Rep,2011,12695):653-663.

[38]陈远寿, 秦伟, 罗孝美, 等. 遵义市大学生艾滋病和性相关行为认知态度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38(4):661-664.

[39]黄晓光, 何继绥, 田春辉, 等.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2):249-251.

[40]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Vitalsigns:HIV infection, testing, and risk behaviors among youths-United States[R]. Am J Transplant. 2013, 13(2):510- 15.

[41]常进锋, 陆卫群. 贵阳市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4):500-501.

[42]曲波, 张阳, 王东博, 等. 大学生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高危性行为特征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 2013,30(2):255-256.

[43]李博, 彭康为, 杨跃峰, 等. 广州、深圳、珠海三市几所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调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18):3573-3574.

[44]段爱旭, 赵富玺, 刘润花, 等.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调查及健康干预需求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6):1050-1054.

猜你喜欢

安全套性行为艾滋病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新型女用安全套的使用及综合咨询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怎样戴安全套才能防艾滋
安全使用“安全套”
揭穿男人的7个性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