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课使新教师“破茧成蝶”

2017-03-24李伟明

江苏教育 2017年38期
关键词:赛课磨课虚心

李伟明

磨课使新教师“破茧成蝶”

李伟明

很多经历磨课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磨课不仅是在磨课,还在“磨人”。教师能在教学初期就经历“磨课”,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磨课”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一个成长、提升教学水平的捷径。经过“预设—教学—剖析—调整—教学”的反复探索,新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水平的掌握、课堂的掌控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这是在常态课中无法获得的,教师能够在磨课中得到锻炼,在磨课中成长。

一、抓住机会是教师成长的前提

在各级教学比赛中,学校都会优先考虑让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刚入职的教师,上公开课的机会少之又少,缺少磨课的机会,更别谈快速成长。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有备而来的人更要有勇敢去争取。

记得一次教研活动时,一位刚入职的教师在听课后的研讨中大胆发言:“我很羡慕上课的老师,我希望下次自己有机会站在这里上课。”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内心对成长的渴望。她的勇敢独白获得了满堂掌声,也感动了领导和同事,通过一年的努力,她站在镇级赛课的“舞台”上,也因其精彩的表现被推荐至市里参加比赛,并获得了市级赛课一等奖。

如果她没有勇敢地为自己争取机会,也许她就无法在最宝贵的前五年获得成长机会。在教师生涯中,35岁左右正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的成熟时期,教师教学更倾向于向研究阶段发展,这时候教师应多抓住成长和帮助的机会。

二、虚心请教是教师成长的保障

新教师如果缺乏虚心请教的态度,那么教学之路就会异常坎坷,甚至失去成长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磨课的过程中,老教师提出的建议是他们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积累的结果,是充满含金量的经验。但是很多新教师自恃名牌师范院校毕业,对于老教师的建议采取“只听不做”的态度。

曾记得学校一位名牌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要参加市级的赛课,在缺乏实践教学的前提下,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造成课堂教学目标无法达成。面对团队给予他的修改建议,他都能提出反驳观点。慢慢地,大家也不愿意去为他认真研磨课堂,最后,他在课堂教学观摩比赛中名落孙山。

理论再丰富,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奏响出最美丽的和音。当新教师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角色也由学生转变为教师。“隔行如隔山”,从“学生行”进入到“教师行”,新教师不管在上学期间多么优秀,获得再高的学历,都需要从零开始,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良好心态是教师成长的通道

磨课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反复修改和调整的过程。磨课中,教师首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虚心接受同伴们的建议。在一次一次的调整中,很多教师都会出现放弃甚至崩溃的情况,这时候教师最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教师应转变角度去想,身边有那么多的优秀教师在帮助自己,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回想起自己在试用期时承担过两节市级科学公开课的经历。在比赛前的试教中,我经历了多次的推翻和重建,其间有过迷茫与彷徨,不过正是同事们一次次的鼓励和帮助,让我备受鼓舞,给予我向上的动力。他们陪伴着我经历了多次磨课,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的智慧,从教师的课堂语言、动作到学生思维引导,都给予我宝贵的建议,让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

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集体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应运而生。回想起备课时的点点滴滴,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能在一次次的推翻和重建中找到正确的思路。

四、整理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推力

不可否认,经历过磨课的教师,在上完课的第一反应便是放空自己。选择放空自己,其实是选择了放弃最佳的整理成长的时机。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他们能够及时整理磨课过程中的收获,升华为自己的教学能力。

当教师只关注磨课的结果,其收获是微乎其微的。成长的差距也就在这样的“时差”中越拉越大。能够在教学之初经历磨课的新教师,需要及时对磨课中最难以把控、最欠缺的方面进行梳理、反思,才能理解磨课给予自己的成长,从反思中解决如何从生活中选取贴近学生的情境、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成长等问题。

总之,磨课是新教师化茧成蝶的过程,过程虽然痛苦,但只有经历磨课的历练才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赛课磨课虚心
求知若渴 虚心若愚
呆奇的故事
虚心求上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妙趣横生的识字教学——观云阳县第八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有感
别让赛课流于形式
在磨课中磨砺成长——“华夏之祖”的磨课故事
美丽因“磨课”而绽放
在磨课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