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教育的底线

2017-03-24高德胜

江苏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防线自律底线

高德胜

守住教育的底线

高德胜

社会大众和教育从业者总是习惯赋予教育很多高大、神圣的光环。从理想的维度看,这种“圣化”当然有其意义;但从现实的角度看,还是实际一点更有意义。最实际的要求是守住教育的底线:对教育机构、教育从业者来说,不能做的事情坚决不去做,在教育领域不应发生的事情坚决不能发生。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歧视性对待学生,这就是一条底线,但现实还是有不少学校对学生进行快慢分班,进行制度化的、持久性的歧视;比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上倾心尽力,这是一条底线,但现实中有一些教师课堂上不好好上课、应付了事,课外却在自己家里、在培训机构进行有偿补课。

破坏教育底线的事情,往往既是对行业自律的破坏,也是对道德的败坏,甚至是对法律的违反。既然有行业自律、道德要求、法律规范,守不住教育底线的事情为何还会持续发生呢?

我们的教育在外在条件上虽然有了跨越式发展,但内在的基本规范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虽然还存在着区域性差异,一些地区的办学条件还很落后,但中心城市的学校,特别是过去力推的那些重点学校,办学条件(尤其是硬件水平)已经相当高,甚至与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相比也不差。但我们在办学的内在品质、内在规范上差距还很大,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缺乏底线意识和底线共识。一个成熟的教育体系,当然需要有外在的法律约束,但其成熟更体现在底线意识、底线共识的形成,以及对底线的自觉遵守与维护上。

教育从业人员的职业自律是一道防线。一旦这道防线被突破,就要靠第二道防线:教育机构的态度与反应。偶尔有人突破底线,这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教育机构有怎样的态度和反应。现在的问题就在这里,教育机构在对待突破教育底线的问题上往往态度含糊,缺乏果断措施。一个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机构的内在文明程度还不够,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突破教育底线的行为会对学生、对教育产生灾难性的伤害。第二个原因则是,在突破教育底线的行为面前,教育机构往往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多一些,不能站在教育的立场、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面对明显挑战下限的行为,学校本能性的反应往往是维护自身形象,担心问题暴露会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利益。说白了,就是教育机构缺乏应有的态度和立场,私心重。

因此,守住教育底线,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职业自律,自觉遵守和维护底线意识。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猜你喜欢

防线自律底线
能自律者为俊杰
真相与底线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做好三道防线,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以他律促自律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