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发展探析

2017-03-24李浩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民主义孙中山发展

摘 要: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共同构成了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治国方案,反映了孙中山对“民治”、“民有”、“民享”的追求,是中国历史上较系统的,要求政治、经济上的民主的革命思潮。

关键词: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同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共同构成了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治国方案,是国民党的总纲领与指导思想,并且也是孙中山在世期间国民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虽然存在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1 民族主义

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是“救国主义”,信仰三民主义可以引发极大的救国势力,而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重要基石。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产物,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排满”发展到“五族共和”,最后发展为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民族自治自决。这一历史演变标志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日臻成熟,对中国近现代的民族观产生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概括起来就是“排满”,其来源于中国古代延续的华夷思想观念 , 主要体现为以大汉族地位为最高统治, 并对其他民族有着轻视的态度 ,所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也”。随着革命的发展,排满宣传在团结被压迫的各阶层人民共同反抗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消极作用也日益显露出来,革命中的反满情绪不利于团结多数对付共同的敌人。有鉴于此,孙中山提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民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民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1]对于那些已经夺我政权的民族也应区别对待,“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2]对于不害汉人的满洲人要团结保护帮助他们。 大量历史记录也表明:包括满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群众都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中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观念,随着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与宣统皇帝的退位产生了巨大变化,在思想观念中贯穿了民族平等与统一等因素。他认识到为了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必须联合各少数民族一致对外,必须正确处理好汉族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在1912年1月1日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孙中山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3]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纪念缅怀其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一生,汲取力量致力于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民权主义

在孙中山看来,同民族主义一样,民权主义也在不断变化,从辛亥革命前到“五四”后,其内容和精神实质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旧三民主义时期,民权主义的基本内涵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延续中国数千年的“恶劣政治之根本”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平等”、“民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这里,孙中山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帝制”。在他看来,要使人民“享有”、人民“平等”只有先达到“民治”,也就是人民首先要取得真正的政治权,而要取得政治權, 则“国民革命”是为前提。至于推翻帝制之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问题, 重视政治变革和仿效西方的孙中山, 在摄入西方“平等”的同时, 也窥见了君主立宪的缺陷, 提出了以“强迫”手段建立“共和制度”。

旧三民主义时期的民权主义体现出了广大群众渴望摆脱封建暴政压迫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意愿,但是旧民权提出的“主权在民”中的“民”在很大意义上

是各阶层的资产阶级的民, 不仅他们内部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更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不一致。这种革命不能改变社会的经济基础, 其中的一些方案也不彻底、不妥当。

新三民主义时期, 在共产党和俄国革命党的影响和帮助下, 孙中山更加看清了西方“民主政治”、“代议政体”的局限性和虚伪性。从而旧民权主义中的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被新时期的建立一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的方案所代替。这种新方案不同于欧美国家政体模式, 它以“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非少数人民、所得而私”的民主主义原则为基础, 明确提出了民权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有权, 不是少数人的东西, 应“为一般平民共有”, 这时的“民”是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一直贯穿着“主权在民”思想和“还政与民”的追求, 被列宁誉为“完整的民主主义”。

3 民生主义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孙中山的出生环境分不开来,宋庆龄说:“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耕田。他县里的人民都是农民……就在他早年还是贫农家里的贫儿的时候,他变成一个革命的人。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4]其次,洪秀全的平均主义思想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有重大影响,他对洪秀全大加赞赏,他说:“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5]

另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与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了解相关。曾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熏陶的孙中山把大同社会、“天下为公”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追求,在他眼中,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 但实际上,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不是社会主义。孙中山虽然喊出社会主义的口号,并以实现人民幸福为己任,表现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事实上当时中国不具备产生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基本的社会条件。鉴于欧美流行的种种社会主义思想,孙中山无法辨明其真假,他曾把亨利·乔治与马克思并列,说乔治的“土地公有”和马克思的“资本公有”,都是得“社会主义之真髓”。因此,他接受的不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亨利·乔治的小资产阶级的冒牌的社会主义。但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提出的一个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资产阶级经济纲领,它和民族、民权两大主义一样,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是进步的。

结束语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它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救国方式,更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民族主义是实现民权主义的先决条件, 不赶走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官僚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实现民族独立, 中国人民无民主可言, 民权和民生也只能是空话。民权主义是民主革命正规化的标志, 只有人民有权、“主权在民”才能真正实现国富民强。民生主义既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点, 一切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人民富裕、社会繁荣、人民幸福。这三者的构成体——“三民主义”在其理论和实践中,反映出了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但其更拉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这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真正价值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4页

[2]《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25页

[3]《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

[4]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5页

[5]《三民主义改造新国家》,《孙中山选集》上卷,第439页

作者简介

李浩(1982—),女,安徽阜阳,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三民主义孙中山发展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论毛泽东对三民主义的认识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