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团队现状与服务模式分析

2017-03-24徐晓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摘 要: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对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进程和国内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阐述了学科馆员的概念和服务模式,表明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完善和实施这项制度,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关键词: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种类越来越多,且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信息资源呈爆炸性增长趋势。图书馆不再是用户获取信息的唯一选择,通过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足不出户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对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优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是高校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以用户为中心的学科型服务成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界一个逐渐升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学科馆员的概念

对于学科馆员这一称谓,国外图书馆界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名称,对学科馆员的称呼不一,比如学科专家、学科信息指导、学科领域专家、主题分析馆员,较早的还有学科目录学家,甚至更为宽泛的有区域研究专家、参考咨询目录学家等等,但最恰当的叫法恐怕是学科专家。[1]美国图书馆学会将“学科馆员”定义为一种受过专门训练和拥有丰富学识知识的馆员,主要负责图书馆某一学科文献的选择和评价,同时也负责学科信息服务和书目的选择和组织。[2]相比较国外更多的将学科馆员称为学科专家,我国图书馆界对学科馆员的称呼更倾向于学科馆员。

2 学科馆员制度进程

20世纪之前的图书馆员,其职责(尤其是大学图书馆馆员)一直是采集、组织和利用书目和其他类型的资源,而对资源利用的强调是随着公共图书馆开放存取开始的,而利用资源真正多了起来则是从学科馆员的涌现开始的,[3]自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实践以来,已有十几年的年历史。在这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科馆员的角色也在不断转变,总体来说历经了传统图书馆时代和数字图书馆时代两个阶段。[4]经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已有近60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看来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已渐渐受到国内图书馆业内人士的关注,这也再次表明学科馆员制度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下的又一创新之作。[5]

3 学科馆员国内现状

对于学科馆员的任职条件,欧美国家普遍要求较高。在美国,除了具备图书馆学学位之外,还要具备第二个硕士或博士学位。在英国,具有学科专业学位是基本条件。德国早期一度要求学科馆员具有博士学位。[6]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促进了学科馆员研究工作的全面开展,[7]但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教育水平,除了少数重点图书馆,许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大多只具有专科或本科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都很少,更不用说具有两个以上硕士学位的馆员了。[8]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图书馆员待遇不高导致图书馆人才‘大量流失,学科馆员没有充足的供给,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不高等不良影响。[9]

4 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

学科馆员服务是学科化主动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和科研人员,其服务性质是提供专业化服务,其服务特色是个性化服务,其服务形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担任着图书馆和院系之间联络人的角色,学科馆员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合作伙伴,参与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成为教师科研团队的一员。例如参加院系或教研室的各种相关活动。了解该院系或教研室的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计划,反馈老师和学生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建议和要求,及时向院系或教研室的老师及他们的研究生介绍专业信息资源与图书馆服务等。反过来教师和科研人员通过学科馆员进行信息选择、组织以及学科服务的构建,进而参与到图书馆业务之中。

5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意义

5.1 学科馆员的职责

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可以履行的工作职责有:学科资源建设、读者教育、咨询服务、检索服务、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学科联络及参与教学活动。即了解各学院的学科性质、专业课程设置,及时了解对口学科的建设进展和科研动态,了解他们对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的需求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为院系教师、研究生提供图书馆利用的指导和培训,主动协助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信息检索,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和决策参考服务;通过收集网络信息资源,为重点学科的师生提供快捷方便的网络学术资源查询服务。收集师生对图书馆馆藏建设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图书馆调整馆藏及强化服务的依据,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配备更加合理。

5.2 學科馆员的作用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极大的方便学科专业读者,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有利于各学科专业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知识创新。学科馆员深入到“知识单元”、“主题单元”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学科化服务,对用户而言,将改善用户对学科馆员的印象、推进对口院系办学目标、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并增进学术交流的进程;对学科馆员而言,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改进其服务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学科馆员自身素质;对图书馆而言,将改进图书馆与高校院系的关系、获得对口院系对图书馆的尊重,提高图书馆的在教学科研中的地位等。有了学科馆员的优良服务,使得图书馆和各院系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使信息与院系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6 如何更好地实施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沟通交流, 而且还能加强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更好地继续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创建新服务模式,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6.1 加強学科馆员的宣传力度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的网站建设,设立专门的有关学科馆员服务制度的网页,方便教师熟悉学科馆员的相关服务,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并参与进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可以借鉴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从学科和文献资源的角度出发,在各院系聘请图书馆教师顾问和学生顾问来指导学科服务,促进教师与学生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管理,为学科馆员进入院系服务提供便利。

6.2 建设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若要提高学科馆员的整体业务综合水平,就要加强对学科馆员的业务培训。图书馆的馆领导应该重视对学科馆员的长期业务培训,例如:对学科馆员要加强其对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的相关培训,加强对学科馆员图书信息情报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选拔素质较高的馆员,以外出进修的学习方式到国内外其他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比较好的大学图书馆进行学习考察。以此借鉴先进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为各院系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6.3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激励机制

明确职责范围,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强学科馆员的敬业精神,提高服务水平;在考评制度方面,应建立科学考核与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改革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从而加大吸引力,壮大人才队伍;在激励制度方面,应鼓励竞争与创新,逐步建立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服务团队,使学科馆员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为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7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对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优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也应顺应形式发生相应的转变。“以书刊借阅为主,坐等读者上门”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要想保持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新型的服务模式与服务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文献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用以满足用户个性化、专业化、深层次的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曹莎莎.安徽大学学位论文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研究 201310:2

[2]冯坤.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图书馆学科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105 :19

[3]冯坤.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图书馆学科型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201105 :19

[4]曹莎莎.安徽大学学位论文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研究 201310 :5

[5]王晓清.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王晓清 2015年 第25卷 第2期 :31

[6]曹莎莎.安徽大学学位论文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角色研究 201310 :4

[7]李春旺.国内学科馆员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04(2):26

[8]李晨.从馆员教育水平现状看我国学科馆员制度.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96

[9]都平平.学科馆员任职资格及绩效考评研究.图书馆论坛.2007,27(1):37

作者简介

徐晓,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