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益提升

2017-03-23陈小云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陈小云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效益提升

陈小云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不仅要学会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还要练就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还应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这样在未来的职场中才能站稳脚跟。但当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操作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也很淡薄,这就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学习气氛不浓,课堂整体环境压抑,学生自然而然没有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结合经验总结出几点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现分享如下。

一、巧用对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合理定位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例如,在给高一年级学生讲授word中的排版技术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两份报纸,一份是经过word排版后美观、精致的报纸,而另一份报纸则只有五号宋体字排满整个版面,单调枯燥。两份报纸的明显差异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展开了想象,有的则在思考该如何重新设计版面。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笔者趁热打铁给学生讲授word这个应用软件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跃跃欲试的积极学习状态。

二、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建构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敢于想象、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笔者在讲授word排版技术时,设置虚拟的编辑部场景,分别赋予学生杂志社编辑的角色,我告诉他们:“学校杂志社正在招聘排版编辑,出色的会被录用哦。”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学习、想要挑战的情绪高涨。而且,这样的职业演练对于他们将来的求职也是有帮助的。

三、精心设计问题,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理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以教授排版技术为例,笔者在确认学生都已学会设置字体字号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如何改变字体颜色、字间距、行间距?如何进行段落的设置?如何插入精美的图片?如何进行图文混排?不断提问、布置任务,且大小任务相互嵌套,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并且很多学生做到了一题多解,发掘出自身的创新潜力。

四、启发学生积极质疑

在讲授文字格式的设置时,有的学生质疑了书本上的操作步骤。面对此情景,笔者没有敷衍学生,而是暂时放下手头的授课内容,就该生提出的问题逐步引导,同时鼓励班级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摸索出了更好的操作流程,其效率远高于书本上的操作步骤。由此可见,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了保护。

五、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协作。在教授排版技术时,为巩固教学效果,笔者布置了杂志社的一项工作任务,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再互相评价。在紧张的“工作”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工作”流畅。之后的小组互评,学生也积极发言,对其他小组的评价中肯、到位。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提高能力,效果比较明显。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进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特点设计教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巧用心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G712

B

1005-6009(2017)84-0076-02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