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
——读《“心灵捕手”潘丽莉》有感

2017-03-23喻庆明

江苏教育 2017年54期
关键词:满足感反思性心理咨询

喻庆明

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
——读《“心灵捕手”潘丽莉》有感

喻庆明

我有幸参加了2016年安徽省心理学会第十八次学术年会暨滁州市心理学会成立大会系列活动。在交流环节,一位发言人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后十年将是中国心理咨询师的十年,心理咨询将迎来自己的春天。”而当我看到2016年9月7日《中国教师报》刊发的《“心灵捕手”潘丽莉》一文时,再次引发了我对这位发言人讲话的深层思考。笔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是有章可循的。

然而,在人类和谐的主旋律下总有不和谐的音符,浮华生活的背后总有令教师内心躁动不安的东西。一些教师一面在怨天尤人,一面又偷得浮生半日闲,将教师工作当成了谋生的职业,在感叹时运不济中蹉跎了岁月,这成了教师的诟病。再看潘丽莉老师,她已经“做了近30年班主任,头顶‘珠海市优秀教师’的光环”,为什么她还能不断反思,去读书、去学习、去研究,是什么使她保持对教育不竭的动力?

在潘丽莉老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她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和不稳定的共性特征,而这恰好诠释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下经验的节奏。它促使教师开始思考经验的意义以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构成审美经验的升华。在经验节奏中,潘老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获得轻松和满足感。潘丽莉老师从教30年,每年教师节会收到自己学生寄来的满满祝福。做老师如是,岂不幸福!我们身边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从教学新手变为教学能手,多年之后“桃李满天下”,收获满满的幸福,轻松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第二阶段,不安导致的反思性评价,即思考。当潘老师看到了自己的学生“陷入父母离异、学习无力、情感纠缠等问题无力自拔时”,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无奈”,以前的轻松和满足感被一种“不安”取代了。据杜威说:“这是一个珍贵的时刻,人们有能力用一种富有成效(理性)的方法,对一个不确定的情境做出回应,看看如何再次找到问题的感觉。”此时,潘老师实际上经历的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二阶段——不安导致的反思性评价,即思考。她开始反思自己以前从事的教育,产生了对教育目的的追问,也就是教给学生最有人生价值的“WHAT”“HOW”问题。这一阶段类似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教师逐渐意识到,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足以回答这个问题,进而再提高专业素养,成了教师突破专业成长瓶颈的不二选择。

第三阶段,在更高层次上恢复满足感。在经历了不安导致的反思性评价之后,潘老师开始思考转变,去“研究儿童”,并将所学的心理咨询技能应用在日常教学实际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五因素”。此时,潘老师到达了第三个阶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恢复满足感。她开始“外出传播教育智慧”,并且对“研究儿童是教师最大的课题”有了生命的感悟。我认为,潘老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到达了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繁殖感”,将原有经验延伸、扩展,让它生根发芽,长出参天大树。此时,生长发生了,这是一个完成并且提高和丰富感觉意义的时刻,教师专业成长产生了质的飞跃,并且意义深远。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要教师怀揣教育梦想,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追问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就一定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明媚春天。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津河中学)

猜你喜欢

满足感反思性心理咨询
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新中国同龄人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推迟的满足感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