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学之道 教师为本

2017-03-23张瑞卿

江苏教育 2017年54期
关键词:盐城名师中学

张瑞卿

办学之道 教师为本

张瑞卿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坚持规划先行,引领教师主动发展;立足课堂根本,促动教师内涵发展;夯实培养机制,引导教师科学发展;强化示范辐射,促进教师高端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盐城教育的“人才高地”。

教师发展规划;立足课堂;培养机制;示范辐射

·团队简介·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2006年组建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下辖江苏省盐城中学、盐城市高级实验中学、盐城市初级中学,现已发展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的办学实体。多年来,盐城中学坚持“办学之道,教师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斐然,硕果累累。目前集团有近1000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拥有研究生学历或教育硕士学位的90人,正高级教师14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特级教师22人,省市名师31人,市学科带头人101人,市教学能手231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7人,各类骨干教师总数位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全省前列。近3年来,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或基本功大赛中有114人次获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4人,国家级二等奖4人,省级一、二等奖31人,获奖面涵盖所有学科。它是盐城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全市教育系统唯一的一所“人才高地”学校。

·团队理念·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90年来,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江重言先生步行数百里登门诚聘名师,成为苏北教育的佳话,20世纪在全省赫赫有名的“苏北三老”王文逊、万恒德、庞天仪均出自盐城中学。今天的盐城中学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办学之道,教师为本”的理念,促使教师和学校一起成长。经过多年努力,学校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盐城教育的“人才高地”。

一、坚持规划先行,引领教师主动发展

教师成长尤其是名师的成长,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学校加强顶层设计,促使其主动发展。为此,我校于2006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教师发展规划制度,专门印制了《教师(个体)发展规划及实施考核登记报告册》和《盐城中学教师作业本》,要求广大教师根据自身的年龄、学科等实际,制定一个三年的和长远的师德师风、专业进修、学历提升、课堂教学、教育科研、荣誉追求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填写在《报告册》上,并按照自己的规划,定期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应的书面作业。为保证规划的有效落实,每学期学校都要通过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年级初评、教务处总评的方式,对每一位教师的阶段性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评判,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这一创举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定标杆”“爬格次”、向名师靠拢、向先进看齐,争做“有理想、有风骨、有仁爱、有本领”的“最美盐中教师”,成为许多教师的价值追求。盐城市教育局曾在我校专门组织召开“教师专业发展”现场会,向全市学校推广我校的这一做法。

二、立足课堂根本,促动教师内涵发展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把全校教师的兴奋点、着力点和闪光点吸引到课堂这一根本上来,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改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加强教学研究。我校一直注重加强课堂教学的校本研究,坚持以研促教,为教而研。2008年,我校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次备课”的教研策略并强势推进,2010年起又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式。“三次备课”即:全体教师在教学案形成之前先进行独立备课,同时明确一名主备人重点研究,这是一次备课;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由主备人陈述教学构想和重点难点,经过全组讨论、集体研磨形成全组共享的教学案,这是二次备课;最后个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风格,修订教学案,以提高教学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教学个性,这是三次备课。“三次备课”既是对教师个体进行教学研究提出的刚性要求,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尝试,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2009年以来,我校还大力推进“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目前在全校已经常态化、制度化、校本化。

(二)加强教学督导。我校一直坚持校内督导制,每学期由各年级按照学校总体要求,抽调资深教师组成督导组,年级之间展开交叉督导,对年级管理、班主任工作,特别是教师们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并将检查意见反馈到年级工委和每位教师,这对年级改善管理、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还邀请盐城市教育局教科院的各学科专家对高三年级进行专项督导,为高三一轮和二轮复习策略“会诊”“把脉”,从而保证了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课堂调控。实施干部巡课制,值班校长、教务处、年级工委每天对课堂教学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实施推门听课制,中层干部、年级工委成员、教研组长每周至少听两节课,事先不通知授课者,直接进入课堂,听课后立即与被听者交流,给出评价及改进意见,促使他们在备课、上课上多下功夫,下实功夫;实施随机录课制度,每天随机抽取一部分课,不提前通知,直接进入课堂进行录像,随即传到校园网上供大家评价,并邀请校内名师对录像课进行点评,促进教师更好地加强个人备课,研磨教案、课件,以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实施家长观课制,学校定期组织家长走进课堂观课评教,既展示我校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也从家长角度让其对课堂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实施教务日记制,教务处每天检查各年级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学常规的正常运行和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实施教学周记制,教务处每周向各班发放教学周记表格,由各班的学习委员详细填写每天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星期五放学前统一交年级和教务处检查。这项制度架起了学生与年级、教务处的桥梁,有利于年级、教务处及时、准确地把握教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心声、要求,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为贯彻落实聚焦质量、聚力课堂的要求,我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路子。2016年秋季开学,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精心制定了《江苏省盐城中学(教育集团)推进“两个转变”、践行“让学引思”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十要十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力促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把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落实到位,倾力打造体现“尊重、激励、思考、发展”理念的盐中课堂文化,收到了明显效果。

三、夯实培养机制,引导教师科学发展

教师的成长关键靠自身主观努力,也离不开学校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发展条件、夯实培养机制。

(一)校本研修机制。一方面积极“走出去”。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学校尽可能提供便利和保障。同时积极安排教师外出培训,近三年学校就累计派出38人次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境外培训,派出200多批、1700多人次参加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术团体组织的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教学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引进来”。学校从2014年8月起专门开设了“鹿鸣大讲堂”,每月邀请一名国内知名专家来校开设高端学术讲座,不仅开阔了师生的知识视野和理论视野,也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名师培优机制。为加强名师梯队建设,学校于2013年在传统的“青蓝结对”工程基础上建立了“名师培优”机制。由校内具有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及以上荣誉称号的名师与1~3名中级职称以下的青年教师,通过双向选择,挂钩结成50个师徒对子,并签订协议。协议制定了青年教师发展的目标,即通过双方共同努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教学实绩、学生满意度等方面有明显提升,并培养出一批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协议明确了结对双方的责任:名师要真心实意地“带徒”,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上无条件做到“五个开放”:备课笔记开放、课堂开放、教学案开放、教科研成果开放、拥有的教学资料开放;徒弟要真心实意地“学师”,自觉贯彻教学“五认真”,深入消化师父的经验,积极反思自身课堂教学。

(三)教学竞赛机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校就推出了系列赛课制度,新教师参加“新秀杯”,30 岁以下的教师参加“五四杯”,30~40 岁的教师参加“而立杯”,这些课堂教学竞赛在实施过程中都是一人参赛、全组出力,一人上课、全组受益,许多教师经过竞赛的锤炼,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校的系列赛课制度日臻完善,已由最初的“一堂课”“一则教案”发展为“五个一”工程,即“一堂课、一则教案、一篇论文、一份试卷、一个课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近年来,学校根据队伍结构的变化和新课改的需要,启动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转变教学模式、变革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比武,“推进‘两个转变’、践行‘让学引思’新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等特色赛事。多种形式的教学竞赛让教师接受了考验,经受了锻炼,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强化示范辐射,促进教师高端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校名师团队人数多、层次高、业务精,他们是优质资源,是学校宝贵的财富。学校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群体高端发展。

(一)成立名师工作室。我校于2007年高规格成立了8个名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为工作室主任,并由他们提名校内该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构成学科教学研究的强大阵容。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一线听课,为新课程教学“把脉”;就学科教学重点难点组织集体攻关;担任学校教学竞赛评委并通过教学论坛点评决赛课;调阅各年级学科教学案和大型考试试卷,提出整改意见;开设校内名师讲堂和名师示范课,等等。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0位名师被评为盐城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他们又吸收校内外优秀教师作为工作室指导名师和骨干教师,形成了实力强劲的研究共同体。工作室坚持理念引领、学习引领、活动引领、研究引领,促进了教师发展的高端化、高水准。

(二)放大名师效应。学校鼓励教师走出本校,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近年来,我校有两名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在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教育思想报告会暨“盐阜名师讲堂”作专题报告;多位名师参加了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新时空栏目“名师课堂”直播、研讨活动;数十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任务和“送培到藏”任务;多位教师赴贵州、甘肃等教育欠发达地区支教、送教。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7月,学校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选派陈宏兆老师到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三中学担任校长,在新疆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陈宏兆带去了盐中先进的办学理念、丰富的校园文化,也带去了盐中教师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使第三中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当然,名师们在发挥自身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带动他人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自我,提升了自我。

多年来,盐城中学不仅在实践中积极促进教师发展,而且把教师发展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努力探寻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效路径。2011年学校申报的项目“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构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体系”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2012年申报的课题“示范性高中‘名师工作室’建设、运行机制及引领方式研究”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研究成果丰富并顺利结题。

G451

B

1005-6009(2017)54-0035-03

张瑞卿,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0)校长、党委书记,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盐城名师中学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名师简介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