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创新家庭教育策略人文构建家校关系新篇

2017-03-23翁维雅

江苏教育 2017年71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家校科学

翁维雅

科学创新家庭教育策略人文构建家校关系新篇

翁维雅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各界有识之士都意识到家庭教育是孩子所受教育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要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家校关系因此成为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内容之一。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科学创建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真正惠及更多的学生和家庭,最终成功构建学校引领、家校协同、共同成长的家校关系新篇章。

家校关系;家庭教育;教育策略;人本主义

教育是一种爱的传递,有了爱,生命才能健康成长。那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对爱是这样定义的:“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如果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规划是基于对家长、孩子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的,那么爱的传递就能得到较好的实现,家庭教育工程就能够对更多的家庭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最终成功构建学校引领、家校协同、共同成长的家校关系新常态。

一、科学创新家庭教育策略之“深度的体验”

脑科学显示,人类大脑由三部分组成:爬行脑、哺乳脑、大脑皮层,根据其主要的功能也称为行动脑、情绪脑和理性脑,分别为爬行类、哺乳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大脑,可见越是高级的动物,其大脑越发达。其中,理性脑的存在时间是最短的,因此其对人的控制能力也最弱。生活中有许多公认的知识无法落实到行动 (如抽烟有害健康,可仍有大量的烟民;赞美很有力量,可家庭中仍然不缺乏斥责的话语等),就是因为这些知识只是停留在大脑皮层的理性知识,没有得到行动脑和情绪脑的充分共鸣,缺乏应有的力量,所以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方面效果不佳。更生活化的表述就是:人是活在自己的感觉中的,在多大程度上触动了对方的感觉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对方。

以往的学校教学和指导以说教为主,这时候听课的家长、孩子也是在用理性脑,这就是说教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因此,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时要充分调动父母的行动脑和情绪脑,精心设计体验环节,带领父母经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外化及内观的丰富体验,获得感觉、情绪和思想上的深度认同。

二、科学创新家庭教育策略之“全然的接纳”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家长,然而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人受教育水平差距巨大,即使是同一城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郊区农村人口和主城区人口的家长文化水平和成长环境也会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导致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千差万别。

一般来说,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遭遇三大困境:自身的惰性、环境的压力和变化的课题。学习和改变自我都是一项耗费心力的工作,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年轻父母们要面对职场发展、家庭磨合、子女抚养等全方位的压力,因此像家庭教育这样的没有截止日期的软任务,很可能就在拖延中被忘掉了;父母观点不合及祖辈等亲属的过度干涉也会导致家庭教育矛盾重重甚至出现家庭纠纷;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这意味着父母面对的是变化的课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挑战自我。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非常复杂,想要因材施教并取得良好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对家庭教育指导对象、家庭教育工程的社会环境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接纳就变得容易了一些。我们要接纳学生家长的不配合,接纳学生家长的缓慢变化,就像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一样耐心地等待学生家长们的觉醒和进步。正如德育工作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也要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展现可能是隐性的事实。

三、科学创新家庭教育策略之“人文的方法”

以人本主义的科学方法来推进教育工作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正在摒弃以往生硬、粗放的模式,尝试从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特点来展开教育设计。据此推演,对父母这样的成年人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也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其成长背景、知识储备、年龄特征、生活现状等情况来科学设计、综合考虑。

1.正向关注。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在他最受欢迎的“幸福心理学”课程中讲道:积极的情绪能扩展人们的瞬间想法,使人更有创造力、亲和力、适应力,形成上升螺旋。而我们却总是反其道而行之,之所以会对孩子批评不断,是因为我们的内心有一个完美孩子的蓝本,即达到这个标准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更悲哀的是,孩子们发现这个标准会不断升级,绝大多数孩子会感到永远无法达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对自己很失望,继而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感到绝望、崩溃。

调整教师和父母内心的蓝本是发展孩子的根本,如果把蓝本调整成发现孩子的长处、发展孩子的长处,那么我们会发现,肯定和表扬孩子会变得容易很多。同样,在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我们也要设置类似的蓝本,并有意识地将表扬和批评的比例控制在3∶1和5∶1之间(注意:这里的1不能变成0),这样可以保证家长的情绪处于积极的状态,同时拥有明确的努力目标。

2.设立界限。

家庭教育是父母的责任,是父母和孩子要共同完成的成长课题,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及教师既要充分引导,又要明确自己“指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定位,不宜越俎代庖,在各项工作的策划设计及组织开展中要充分注意界限的设立和保持,从而确保父母和孩子的心灵得到充分成长,确保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形成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多方共赢的局面。

3.授之以渔。

家庭教育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工程,如果没有总则的指引,会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给父母提供简单明确的家庭教育元规则极其重要。家庭教育元规则是什么?蒙台梭利在《发现孩子》一书中说道:新生儿不仅仅有以肉体的方式存在的“生理胚胎”,还有以精神方式存在的“心理胚胎”,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独特的个体,独特的意志会使他完成从一个物化的生命体向有精神内核的生命体转化的过程。可见,让孩子成为自己,为孩子创建适合他成长的环境是恰当的家庭教育元规则。我们要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如案例分享、大数据、研究理论、自我觉察、幸福本质的探讨等)引导父母走出“培养孩子成为……”的思维定势,建立“让孩子做自己”的正确理念,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环境塑造人的机制是复杂的,如何在家庭教育工程中实现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是一项空前的挑战。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科学创建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在对社会、家庭、个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创新地展开针对父母、学生和方法的设计,可以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真正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最终成功构建学校引领、家校协同、共同成长的家校关系新篇章。

G459

A

1005-6009(2017)71-0061-02

翁维雅,江苏省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家校科学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科学拔牙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