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与技术关系研究述评

2017-03-23闫坤如

关键词:伦理学伦理哲学

闫坤如,刘 丹

(华南理工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身体与技术关系研究述评

闫坤如,刘 丹

(华南理工大学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人与技术的关系是技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身体与技术关系问题的考察可以作为探讨该问题的切入点。可以从身体与技术的互相建构出发考察两者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为我们搭建了基本的分析框架;不仅如此,身体与技术出现的互相融合的趋势,是技术哲学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身体与技术关系涉及到技术伦理学的问题,分析身体、技术的伦理互动,整合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学有助于我们实现技术、身体与伦理三者的和谐关系。

技术;身体;融合;技术伦理

传统哲学长久以来忽视身体问题,不仅如此,身体和技术在漫长的西方哲学史中都处于边缘地位,身体和技术很少被人讨论。直到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主流哲学才出现一种身体转向,身体哲学(phenomenology of body)才像意识哲学(phenomenology of consciousness)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身体哲学地位的提升导致了与身体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在技术哲学领域,身体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也成了近些年来讨论的焦点之一。新技术的出现为身体与技术的交互带来新的问题。

一、身体对技术的建构及技术对身体的建构

关于身体与技术关系问题的探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身体与技术互相建构的两个层面——身体对技术的建构和技术对身体的建构探讨了二者的关系。

(一)身体对技术的建构:身体是技术来源

从技术形态与功能上来说,技术来源于身体。德国技术哲学家恩斯特·卡普(Ernst Kapp)提出“器官投影”说,“铁路被描述为血液循环系统的外化,电报是神经系统的延伸[1]”,暗示了一种技术效仿身体的模式。英国社会学家克里斯·希林(Chris Shilling)将技术化的身体(technological body)作为当代身体形态之一,他划分了作为技术源泉(source)的身体和作为技术场所(location)的身体,“不仅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允许我们制造这些产品,而且因为身体的外形和功能为这些技术设定了标准”[2]。国内学者李宏伟提出要从身体维度阐释技术,他归纳了技术起源的身体发生和技术发展的体外进化两种模式,认为这是技术哲学研究范式上超越工程与人文两种路径的创新尝试[3]。技术来源于身体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技术形态模仿身体形态。如关于人手形态的模仿,在饮食技术中,无论是东方人的筷子,还是西方人用的叉子都以人手的形态为原型,或者被设计成类似于人手的形态,取代了远古时代手抓食物的方式,方便人们用餐,同时也是文明进步的缩影。还有衣服和鞋是根据身体轮廓设计、制造的等等。

第二,技术模仿身体工作原理。技术不仅模仿身体的外形,更常见的还有模仿人的身体的工作原理。如摄影技术可以看作是模仿眼球呈像,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得到物体的像;除此之外,还包括相机的对焦功能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人类来说看似简单的上楼梯能力都成为困扰机器人研究者的课题。

第三,技术设计以身体感知为尺度。近年来,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成为技术设计领域被追捧的对象,如可握持的技术物设计特别强调手握的舒适度和贴合程度,以实现触感的具身性和透明性。

这些关于技术来源于身体的技术人类学研究能帮助我们了解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是研究技术与身体关系问题的起点,有利于探寻身体与技术更本质层次上的关联,为我们理解、揭示技术的本质问题提供思路。

(二)技术对身体的建构:技术对身体的增强、改造和建构

关于身体延伸的说法,身体增强了人的功能和感知。法国现象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研究身体知觉时,把技术作为身体的延伸,“手杖成了身体的一个附件,身体综合的一种延伸”[4]。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提出了技术是人的代具(prothese)的观点,“代具本身没有生命,但是它决定了生命存在之一的人的特征并构成人类进化的现实。”[5]席林还提出了“技术化的身体”(technologized body)的说法[6]。法兰克福学派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研究媒介时也提出类似的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说法,“我们任何一种延伸(或任何一种新技术)都会在我们的事务中引入一种新的尺度”[7]。唐·威尔顿(Donn Welton)认为机器或设备不仅扩展了身体,而且改变了身体的材料结构[8]。伊德则更加直接地提出了技术对身体的建构,除了提出技术中介理论(technological mediation)及“人-技术-世界”的分析结构,他沿着梅洛-庞蒂的思路,在其《技术中的身体》(BodiesinTechnology)一书中提出了三个身体类型的划分,区别于作为物质身体的“身体一”(body one)和作为文化身体的“身体二”(body two),身体还有一个技术的维度,伊德称之为“身体三”(body three),指技术建构的身体,以通过技术和技术人工物的调节将身体置于与技术的关系中[9]。安德鲁·芬伯格(Andrew Feenberg)还在伊德的基础上分析了提出另外两种技术对身体的建构情况,分别是依赖的身体(dependent body)和延伸的身体(extended body),依赖的身体表明我们不仅是现代技术的使用者,而且也是现代技术的对象,如现代医疗技术;延伸的身体指技术客观上在虚拟环境中也建构了身体,如在网上的自我表达的行为等[10]。伊德的贡献还在于他把技术对身体建构的知觉分析作为其技术哲学的重点,提出人、技术和世界的四种关系:具身关系(embodiment relations)、诠释学关系(hermeneutic relations)、它者关系(alterity relations)和背景关系(background relations)[11],不仅继承了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的技术分析和身体知觉分析,而且为后来学者分析身体与技术的知觉关系提供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技术对身体的延展和建构上。李三虎认为技术可以被看作使身体的表达和延展方式,因此身体就在技术环境中的媒介[12]。杨庆峰认为技术已经成为人的世界,伊德的“身体三”实则是对技术工具理论的批判[13]。尚东涛也把技术对身体的增强改造称为技术介入[14]。

二、技术与身体的互相建构

国内外学者逐渐注意到身体与技术互相建构、互相融合的趋势。

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通过有机体和机器混合体——赛博格(cyborg)的隐喻表达她对身体与机器、自然与非自然的边界已经或正在被突破的担忧[15]。有趣的是,席林对此却持相对乐观的态度,反对将科幻文学与现实等同起来,尽管承认身体与技术的互相建构,但他认为人与机器人的融合其实际上非常困难[16]。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在研究身体的延展认知也谈到身体认知和技术的关系:身体认知延展到世界,甚至工具中,这些技术也将与我们的感知建构相交织[17]。维贝克提出人与技术的赛博格关系(cyborg relation):(人/技术)→世界。在这种赛博格关系中,人与技术融合(merge)而非互动(interact),如抗抑郁药品等[18]。

国内学者也关注到了技术与身体互相融合的趋势。肖峰从信息技术哲学视角出发,提出器具信息技术正与身体不断融合[19]。周丽昀、庞西院等认为技术意向性与身体意向性双向塑造,需要用动态、整体性的思维考察两者的关系[20]。莫贤棠根据人与技术的本质同一性,提出后现代人与技术的关系为:“人-技同一”[21]。

不难发现,通过身体与技术的双向建构分析,国内外学者都注意到身体与技术的融合趋势,但整体上偏向社会学视野、或STS视野,缺乏哲学尤其是技术哲学的深度,如何整合身体与技术单向建构的技术人类学视野和身体与技术双向建构的STS视野,并形成技术哲学特有的身体与技术关系分析,是我们需努力的方向。

三、身体与技术互动引发的伦理学研究

对技术本身引起的伦理及身体的问题的探讨一直不断。但身体与技术的融合超越了我们对人与技术关系的传统认知,厘清技术、身体、伦理三者关系成为适应飞速发展的技术变革的需要。在技术伦理学理论层面,国内学者周丽昀提出一种面向身体的技术伦理学,或以身体为视域的伦理学[22],刘铮认为身体伦理学需要责任伦理学的补充[23];技术伦理学研究的领域也逐渐关注身体与技术的伦理问题,并且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研究领域上,关注新的生物技术领域

对于具体的技术与身体关系的伦理学研究,除了前些年学者普遍关注的克隆技术、赛博格技术,近些年学者将焦点集中在新的生物技术领域,可见生物学技术对身体的伦理冲击。如菲利普·布瑞关注了人体增强技术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24];江璇也一直在追踪人体增强技术[25];杨庆峰关注了合成身体[26];刘芳、陈浩凯等关注了基因编辑技术的技术风险[27];刘星、马兰讨论了脑成像技术的伦理问题[28] [29];闫坤如、刘丹关注了指纹识别技术及其伦理问题[30];黎松关注了人体整形技术的伦理问题[31]等。这说明新技术与身体互动在技术哲学、技术伦理学领域已经开始受到重视。学者转向技术伦理学方面,讨论人与技术融合的技术伦理问题。

(二)研究内容上,普遍提到身份认同及隐私、平等问题

在身体的自我认知方面,身体与技术的融合会造成自我认知的困惑甚至危机。在身体与他者的关系上,隐私安全是身体主体是否得到尊重的前提;除了尊严问题,还会涉及平等问题,技术对身体的改造和增强会扩大个体之间的差异,采用先进技术的身体主体将对未采用先进技术的身体主体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三)研究范式上,理论研究多采用现象学的进路,而具体技术问题研究则多采用伦理学研究进路

现象学的技术哲学研究多描述性研究,伦理学的技术哲学研究多规范性研究。或者是在身体与技术关系的研究中引出相关伦理问题,或者在技术伦理问题研究中涉及到身体,或者哲学视野中的身体经验问题、社会学视角的身体与社会文化问题,这些研究方向和视角都为我们讨论当代身体、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有关三者的专门研究却还很少,目前周丽昀的《现代技术与身体伦理研究》是该领域力作,探讨了身体在技术哲学研究中的独特视角及其伦理问题[32]。但在新技术情境下,如何整合现象学的技术哲学与伦理学的技术哲学,规范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身体、技术与伦理三者关系仍需要学者们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关于身体与技术的关系问题是技术哲学领域人与技术关系问题的深入探索,技术与身体的互相建构使我们看到了技术与身体融合的趋势。已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基础和借鉴,但在研究内容上,身体与技术的关系还有很多尚未被澄清的问题,如身体如何成为技术设计的源泉问题、技术如何还原身体工作原理及建构身体知觉、技术对身体的干涉程度问题、身体与技术的界限问题、身体与技术的伦理互动等。在研究范式上,如何整合现有研究方法,形成技术哲学独特的研究范式以解决身体与技术互动问题。这样,我们才能认清技术与身体的互相建构作用,尽量避免技术与身体融合带来的伦理问题,实现技术与身体的良性、友好互动;才能更发挥技术正面作用、抑制其负面效果,规范和约束新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协调人与技术的关系、与新技术和谐相处。

[1]Mitcham C. 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 the path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24.

[2] Shilling C. The Body in Culture,Technology and Society[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5:178.

[3]李宏伟.技术阐释的身体维度——超越工程与人文两种研究传统的技术哲学理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7):30-34.

[4][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201.

[5][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M].裴程,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60.

[6]Shilling C. The Body in Culture,Technology and Society[M].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5:187.

[7]Mcluhan M. Understanding Media[M]. 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4:7.

[8]Welton D. Body and Machines[A]// Selinger E. Postphenomenology: a critical companion to Ihde[M].Albany:SUNY Press,2006:197-209.

[9]Ihde D. Bodies in Technology [M].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2:xi.

[10]Feenberg A. Active and Passive Bodies: Comments on Don Ihde's Bodies in Technology[J]. Techné: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2003, 7(2):125-130.

[11]Ihde D. Technology and the Lifeworld: From Garden to Earth [M].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90:72-112.

[12]李三虎.技术与身体政治:现象学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12,159.

[13]杨庆峰.物质身体、文化身体与技术身体——唐·伊德的“三个身体”理论之简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17.

[14]尚东涛.人的经验性存在的技术向度[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4):52-56,62.

[15]Haraway D. A Cyborg Manifesto: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ist-Feminism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A]//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M].Dordrecht: Springer, 2006:117-158.

[16]Shilling C. The Body in Culture,Technology and Society[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5:178.

[17]Clark A. Natural-Born Cyborgs: Minds, Technologies, and the Fu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58.

[18]Verbeek P P. Cyborg Intentionality: Rethinking the Phenomenology of Human-Technology Relations[J].Phenomenology & the Cognitive Sciences, 2008,7(3):387-395.

[19]肖峰.论身体信息技术[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1):65-71.

[20]周丽昀,庞西院.技术现象学视阈下的身体与技术[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4-358.

[21]莫贤棠.人与技术关系的历史演变[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4.

[22]周丽昀.技术、伦理与身体的当代联结[J].社会科学,2014(12):118-125.

[23]刘铮.从两种意向性到两种伦理学:现象学视域下的身体、技术与伦理[D].江苏:苏州大学,2015.

[24]Brey P. Human Enhancement and Personal Identity[A]// New Waves i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M].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2009:169-185.

[25]江璇.人类增强技术应用的伦理原则[J].伦理学研究,2016(2):69-74.

[26]杨庆峰,周丽昀.合成的身体:人工生命现象伦理讨论的本体论承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103-107.[27]刘芳,陈浩凯.哲学视域下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风险及控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9-43.

[28]刘星,田勇泉.脑成像技术的伦理问题及研究对策[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4):60-64.

[29]马兰.神经科学前沿性伦理问题探析[J].前沿,2012(13):18-20+57.

[30]闫坤如,刘丹.“人-技术-世界”三元结构中的技术介入——以指纹识别技术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28.

[31]黎松.身体德性:人体整形技术的可能契机[J].云南社会科学,2015(6):47-51.

[32]周丽昀.现代技术与身体伦理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235-241.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Technology

YANKun-ru,LIUDan

(ResearchCenterforPhilosoph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510640,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oblems i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investigation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technology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access point for its exploration. Research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an be conducted from their mutual construction of body and technology, and abundant research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been done, which offers a basic framework for us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of body and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here is a trend of integration of body and technology to which muc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and technology is related to the issue of technology ethics. The analysis of ethic interaction between body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ethics of technology, help us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mong body, technology and ethics.

technology; bod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ethics

2017-05-22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ZDPY10)

闫坤如(1977-),女,河北保定人,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刘 丹(1990-),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哲学。

N02

A

1672-934X(2017)04-0001-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4.001

猜你喜欢

伦理学伦理哲学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菱的哲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