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17-03-23严丹丹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肥大细胞组胺湿疹

严丹丹 黄 芳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湿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严丹丹 黄 芳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 211100

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皮肤病,通常伴随着特异性免疫反应。湿疹的发病机制一直是热门的研究话题,但是由于其发病机制涉及方面广,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症状多变等特点使得其机制的研究更加困难。本文从湿疹涉及到的发病机制入手,分别从免疫、过敏、炎症、皮肤屏障等方面对湿疹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以及总结。

湿疹;免疫;过敏;炎症;细菌感染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皮肤病,临床表现通常是伴随着剧烈的瘙痒,渗出,红肿,丘疹,反复发作,在燥热环境中会加剧。它通常在幼儿期就发生,有遗传过敏史的家庭较容易出现过敏性湿疹,随着年纪的增长,到了少年期,湿疹的病状可能开始加剧,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一系列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增加。湿疹的发病机制涉及方面很广,而且疾病严重程度不同以及发生部位不定,这些都导致湿疹的治疗较困难。它的发病机制还应继续研究。

1 免疫反应

Th2型免疫反应是湿疹发病机制中普遍被认可的特征之一。湿疹病人皮损处的IL-4,IL-5,IL-13等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加。Th2型细胞因子能够引起皮损处局部炎症,巨噬细胞浸润,上调表皮细胞中细胞黏附因子,炎性因子大量表达。当外周血中IL-4,IL-13的含量明显上升时,发生湿疹的可能性增加,特别是IL-13,它是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发生的主要调控者。特异性皮肤中IL-13过表达的转基因小鼠明显出现皮肤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巨噬细胞浸润,皮肤破损等症状。

IL-5能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存活率,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阳离子蛋白增加是湿疹发生的标志之一。IL-31是一种新型的Th2型细胞因子,参与湿疹瘙痒的形成,瘙痒的皮肤破损处检测到大量IL-31的表达,急性期湿疹儿童以及成人体内血清IL-31水平明显升高。

湿疹Th2型细胞介导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善,可能是和树突状细胞功能,或者先天性T细胞缺乏导致细胞因子表达不足引起。树突状细胞的招募诱导IgE高亲和受体的表达,使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和组胺释放增加,参与诱导Th2型介导的湿疹的发生。

2 变态反应

肥大细胞(Mast cell,MC)和嗜碱性粒细胞是参与变态反应的两种重要细胞。肥大细胞表面表达大量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以通过FcεRⅠ被IgE激活,产生三类介质[2],化学和蛋白质类介质:组胺,血清素,肝素,主要碱性蛋白粒细胞;脂质介质: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从头合成介质:TNF-α,TGF-β,INF-γ,IL-4,IL-5,IL-10,IL-12,IL-13。在慢性湿疹病人的皮损处可以检测到肥大细胞明显增加,而急性湿疹病人较正常。而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和湿疹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肥大细胞脱颗粒增加,伴随着Th2型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招募。肥大细胞释放的组胺与湿疹病人皮肤表面瘙痒红肿有关,组胺可以破坏二级皮肤保护层,使皮肤表面瘙痒严重,加重破损皮肤。

3 皮肤屏障功能

表皮的最外层是由坚韧的死角质细胞组成的,[3]这些细胞被包裹在一种特殊的角质化包膜内。这些包膜由很多蛋白组成,包括丝聚合蛋白,内披蛋白,兜甲蛋白,皮肤屏障是由角质细胞、脂质层、保持水分的磷脂层、胆固醇、鞘氨醇等物质组成。角质层能够抵抗环境刺激,包括抗原、刺激物、天气变化、微生物感染等,也可以保护表皮水分的损失。湿疹患者体内小链脂质增加,异常的脂质堆积会使得皮肤功能异常,其与湿疹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紧密结构是人类皮肤重要的扩散屏障,有很多蛋白组成,包括密封蛋白,交叉粘附分子,闭合蛋白等。CLDN-1(密封蛋白)表达增加能够使得湿疹患者皮肤破损的情况得到改善。湿疹从病理学角度上也是一种皮肤异常疾病,从皮肤相关蛋白的表达入手为湿疹的治疗也开辟一条治疗之路。

4 总结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型的多向疾病。现在依旧有很多新的炎症介质的不断被发现,这些新发现,不仅进一步阐明了湿疹的免疫发病机制,而且有利于开发新的治疗湿疹抗过敏药,免疫调节药,抗菌药,受体抑制剂等,为进一步研究湿疹机制及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1]Chan L S,Robinson N,Xu L.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4 in the epidermis of transgenic mice results in a prurit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a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to study atopic dermatitis. [J].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2001,117(04):977.

[2]Dillon S R,Sprecher C,Hammond A,et al.Interleukin 31,a cytokine produced by activated T cells,induces dermatitis in mice[J].Nature Immunology,2004,5(07):752-760.

[3]Ui H,Andoh T,Lee J B,et al.Potent pruritogenic action of tryptase mediated by PAR-2 receptor and its involvement in anti-pruritic effect of nafamostat mesilate in mice.[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 macology,2006,530(1-2):172-178.

猜你喜欢

肥大细胞组胺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抑制发酵食品组胺含量的研究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肥大细胞在抗感染免疫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因子在胰腺星状细胞和肥大细胞黏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