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想曲二号
——蒙风》演奏与创作分析

2017-03-23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调滑音和弦

邱 爽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随想曲二号
——蒙风》演奏与创作分析

邱 爽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我国二胡界,高韶青老师是集演奏与作曲于一身的艺术家,也是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极大的发挥了二胡的表现力,使二胡具有了更加强烈的现代意识,给与了民族音乐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在高韶青老师的作品中,《随想曲二号——蒙风》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中西合璧的乐曲,这首作品不但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还加入了许多现代的演奏手法,深受大众的喜爱。笔者在学习演奏《随想曲二号——蒙风》的过程中,从此曲的曲式结构分析和演奏体会入手,分析高韶青老师的创作和演奏对现代二胡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指导实际演奏。

高韶青;二胡;随想曲;现代音乐

一、《随想曲二号——蒙风》创作背景

高韶青老师6岁起在父母的启蒙下学习二胡,1979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师从王永德教授。1985年附中毕业直接保送到音乐学院,大学学习期间又因成绩优秀提前一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他还曾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独奏演员、加拿大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二胡教师等。高韶青老师在二胡的基础上发明了韶琴,突破了传统二胡的许多限制,对二胡的表现力进行了拓展。

高韶青老师是第一位将摇滚乐、爵士乐、印度音乐、中东音乐、环境音乐、南美音乐以及乡村音乐等世界各地优秀的音乐元素以及现代的音乐精华融入到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中的作曲家,打开了二胡在世界发展的大门。他的代表作有超高难度的移植作品《卡门主题幻想曲》、《吉卜赛之歌》、《无穷动》,他首演了《秋韵》、《中国畅想曲》。2002年高韶青老师创作了《二胡随想曲》这是应约为“龙韵杯”中国民族乐器比赛创作的,随后,在2008年,高韶青老师又为二胡邀请赛“上海之春”创作了一首极具蒙古风格的二胡曲——《蒙风》。之后陆续创作了《随想曲三号——炫动》、《随想曲四号——戈壁》、《随想曲五号——纳西》等一系列作品。

二、《随想曲二号——蒙风》的结构分析

《蒙风》具有三部曲式的明显特征,首部是主要材料的首次呈现,中部是一系列的变奏,再现部是对首部缩减再现,(见结构图)。在速度上,三部分是快—慢—快的方式。

结构图

(一)首部结构

1.A(1-25)是乐曲的最初呈现,占有优势地位,是为全曲奠定基调的成分。

a(1-8)为复乐段,它的主题是全曲的中心乐思,反复环绕主音D这个主要重音所结合的音组,这组音和伴奏组成柱式主和弦,强调了节奏音型的特点,一直在d羽调上,以属和弦终止。

b(9-16)是两个相同的乐句,反复出现主、属和弦,巩固了d羽调,以属和弦终止。

a’(17-24)是a段的变化再现,除最后一小节外,其余部分均和a段相同,最后结束在主和弦上,形成了完满终止,使整个乐段具有强烈的归属感。

2.B(25-40)具有动感的节奏型转移到钢琴伴奏声部,二胡声部则借鉴了蒙古长调风格的旋律,运用倚音、大滑音以及蒙古长调中特殊的三度打音来模仿马头琴的声音,把蒙古族独特的音乐风格展现的非常完美。

c(25-32)转到a羽调,运用平稳的八分音符节奏和三、四、五度的音程从中音区的属和弦跳进到高音区后再平稳回到最开始的和弦,表现了纯美的草原风景。

c’(33-40)运用了c的材料,转到d羽调,整体向上方四度移位,情感得到了升华,显得更加浓烈。

连接部(41-57)紧张的向上三度模进音型造成旋律的不稳定性,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中每三个音出现一个重音又造成节奏的不稳定性,(见谱例5),模进时右手运功力度的递增(mp-m-f-mpmf-f)(见谱例6),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形象的表现了威武的蒙古壮汉在摔跤场上竞争的激烈气氛。

3.A’(58-71)是一段钢琴间奏,对A段主要材料加以变化,呈动力性再现,形成了乐曲前后的对称关系。

a’(58-66)是a的变奏,补充(67-71)。

(二)中部结构

中部B(72-100)是一个典型的呈示型中部,d羽调,没有调性变化。

c(72-88)抒情的慢板使这一段仿佛进入诗歌般的草原景象,结尾处以人工泛音安静的终止,钢琴的伴奏声部是主和弦的持续。

c’(88-100)对c材料加以变化,是二胡散板的solo段,在高音区的大幅度换把、快速双音、快速换弦等,使这段成为全曲最难的一段,具有极强的华彩特点,是全曲的高潮。

(三)再现部结构(101-162)

1.A(101-116)同首部。

2.B(117-132)。c(117-124)二胡的主旋律与首部相同,c’(125-132)出现了双音演奏技法,把乐曲向高潮推送。连接部(133-148)同首部。

3.A’(149-162)转到D大调,是缩短的动力性再现,以急板的速度,利用首部出现过的快板和长调的材料穿插进行,好像是每一个场景和画面在脑海中不断地快速闪现,此时音乐达到高潮,以热情、充沛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乐曲结束。最后在ff最强的主音上结束,终止感强烈。

三、在实际演奏中对《随想曲二号——蒙风》的理解和处理

演奏是对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度创作,在演奏过程中要求演奏家保持作曲者基本的要求,同时对作品形成自己的体会、处理以及自己独特的风格,精确并且完满的展示乐曲的风格和含义,把音乐形象塑造的非常鲜明,从而给予乐曲鲜活的感情发展和音乐生命。下面笔者将演奏技巧和处理方面来把这首乐曲梳理一遍。

(一)粗犷有力的快板和重音

这段展现了一幅令人震撼的画面,描绘出蒙古大草原广阔的景象和牛羊队伍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一段使用了爱尔兰现代舞“大河之舞”的节拍特性,基本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通过重音位置的改变,打破了固定的节拍律动,使音乐富有动感,带有现代音乐的气氛。这一段的速度不能过快,炫技不是这段的主要目的,由于这一段由主音D贯穿始终,所以演奏时首先要保证基本韵律不松散,要更加注意重音的位置和节奏律动的把握,强调重音的力度,右手运弓时要快速有力,演奏出铿锵有力、扎实透亮的音色。尽量用上半弓演奏,这样可以使声音愈加丰满扎实、颗粒性强。

(二)模进

在《蒙风》这首曲子中,模进手法出现了很多次,推动了音乐情绪的发展。从创作上看,大量运用模进旋律会带来节奏的重复,所以在演奏时需要注意这些模进之间的情感差距,相同的节奏型不能处理的一模一样。

作者在创作中把模进作为乐曲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三次模进,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已经获得了足够的铺垫,为即将到来的第一次高潮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由于二胡声音的局限性,越高把位的音量越小,而这段高潮要求音量随着旋律的升高而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要分配好力度,欲扬先抑,刚开始弱一点,以形成对比,突出后面的强。

(三)蒙古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1.调式

在调式中,各个音级之间的关系、音阶的结构和音律差别,是一首作品地域风格的重要体现,基本上所有少数民族都有他们经常使用的调式,比如羽调式就是蒙古族音乐最常用的调式。纵观《蒙风》全曲的调性,虽然转调频繁,但d羽调始终作为主要调式出现,可见这首作品的蒙古音乐风味非常浓厚。

2.蒙古长调

在《蒙风》这首作品的创作中,多次运用蒙古长调的元素,这几句旋律都有相似之处,都是在几个八分音符中穿插一个长音,仿佛是在模仿人在大草原上呼喊、声音由近及远的样子。

3.装饰音的运用

《蒙风》在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三度打音、回旋音以及滑音是对蒙古马头琴音响的模仿,在演奏时右手运功要非常流畅,尽可能把蒙古音乐的独特风格表现出来。

4.滑音

滑音在如歌的长调这一段运用的非常多,前面一个音做向上的小滑音紧接着一个向下的大滑音,同时运用甩腔处理做为中间的过渡,蒙古风格非常鲜明。

在演奏滑音的时候要注意虎口稍微张开,不能紧紧夹住琴杆,并且不能张的过大,避免妨碍滑音的稳定。并且在滑动的过程中,手指触弦不易过重,不能使劲的按压琴弦。由于这段滑音很浓重,所以需要弓毛贴紧琴弦运行,运弓时要平稳、连贯,尽可能夸张下滑的过程。

5.双音

音乐建立于特殊的声响——乐音。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音乐的概念也被拓宽,在一些新的音乐中,非乐音也越来越多的被纳入到音乐中。散板中有一句十六分音符的双音,仿佛一种呐喊。

再现部出现了大段双音演奏,是为了营造出大草原骏马驰骋,一片生机、奔腾不休的气氛。

乐曲中出现的两段双音全部都是对马头琴演奏手法的模仿,目的是为了更接近蒙古族的风格,在演奏过程中右手中指放到弓杆上,弓杆贴紧外弦、弓毛贴紧内弦,使内外弦同时发出声音,尽量营造出紧张的气氛,生动形象的模仿出马的嘶鸣。

(四)人工泛音

《蒙风》中部前半段结尾处在创作上运用了纯五度的人工泛音,声音仿佛远远飘在空中、虚无并且纯净,仿佛一望无垠的草原、纯净的空气、纯洁的天空,一片淡然的景象。

在演奏纯五度的人工泛音时,虎口需要离开琴杆,用整个拇指拖住琴杆的外侧,打开手掌,一指和四指全部伸直,用一指实按音位,四指微微的触碰泛音点。演奏时首先要注意一指和四指之间要保持准确的纯五度关系,按弦力度要恰到好处。其次正确调配弓毛的压速比例,弓毛贴弦要松,使琴弦有一个自由震动的余地,但要注意弓毛贴弦“松”并不是“虚”。此外,演奏这一段时弓速要尽量的快一些,用弓多一些,并注意弓根和弓尖对弦的压力要均匀,这样才能将人工泛音做到发音透亮、纯净。

(五)半音阶

在音乐理论中,半音是指临近的两个音间的最小距离,用半音组合的音阶就叫半音阶。在《蒙风》首部的高潮部分,就是以连弓进行了连续上行的半音阶,使乐曲进入了第一个高潮。

在《蒙风》半音阶的演奏中,最主要的就是注音音准,我们在练习的时候最好参照钢琴一个一个音进行修改,在心中建立这些音的音响效果感觉、娴熟的掌握这些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另外还要注意换把的连贯,大臂先动,虎口不能夹紧弓杆,要做到敏捷、果断、不拖泥带水。

(六)琶音

中部有一段琶音,虽然是慢板,但音非常密集、音域也很广,演奏这段琶音时手指要灵敏,换把、运功要熟练驾驭,熟悉音程的指法和指距,增强对音准和节奏的控制能力。在琶音的联系中,我们要做到把每一个音都干净、准确地拉出来,左右手严密的配合。先用慢速把音高找准确,等练熟以后再提升速度。

四、《随想曲二号——蒙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

二胡最早是从戏曲伴奏里分离出来的独奏乐器,后经华彦钧、刘天华等人把二胡推向了世界,青年二胡演奏家高韶青老师对二胡进行了创新,为二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蒙风》采用如歌、抒情的长调旋律,以蒙古族音乐风格为基础,模仿马头琴的演奏手法,并融合爱尔兰现代舞“大河之舞”的节奏特征,以重音的变化配合,使整首作品旋律美妙、节奏律动鲜明、激情奔放、极富感染力。它形象的描绘了蒙古族特殊的风土人情,富有阳刚之美,极具地方特色,是一首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外国民族音乐元素完美结合的优秀二胡作品。

《蒙风》将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外国民族音乐元素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不仅炫技而且有一定的故事背景,是二胡界的一种新尝试,为二胡界注入了新鲜血液,它的出现为二胡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涂瑾媛.二胡曲《蒙风》的音乐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表现研究[D].武汉:武汉音乐学院,2012.

[2]王俊娜.高韶青二胡随想曲《蒙风》的分析与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

[3]黄颖仪.二胡演奏技巧与理论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4]赵寒阳.二胡演艺知识500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长调滑音和弦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草原的长调
天籁之音 生命之歌——锡林郭勒长调民歌编译
草原长调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