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特 拉文斯基《管乐八重奏》第一乐章浅析

2017-03-23丁霖秋子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单簧管长笛小号

丁霖秋子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斯特 拉文斯基《管乐八重奏》第一乐章浅析

丁霖秋子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观念一方面表现在他对于古典的坚守:曲式结构与调中心的回归,以及对巴赫对位手法的传承;另一方面表现在其对于音高组织、节奏节拍以及音乐发展手法脱离传统的创新。

《管乐八重奏》;斯特拉文斯基;曲式结构

斯特拉文斯基的《管乐八重奏》作于1923年,是其新古典主义时期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在第一乐章中,作曲家虽然运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来进行写作,但却与传统音乐有着本质的差别。此文将从四个角度对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思维进行探究。

一、曲式结构、调性布局

本首作品第一乐章标题为“交响”,是巴洛克时期为开场乐章所特定的标题,以旋律材料的特征以及调中心音的变化作为划分依据,曲式结构如下:

引子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bB-C 主部bE 副部D D 副部E 连接部 主部bE小节数1-41 42-70 71-95 96-127 128-138 139-151 152-175动机重复 a 连接 b c b1 e e1 b2 c1 b 连接 a1排练号1-5 6-7 8-9 10 11 12-13 14 15 16 17 18 19-20 21-23

我们可以看到:1.与传统奏鸣曲式不同,再现部副部的调中心音没有回到主部的调中心音上,且布局顺序属倒装再现,以展开部为中心形成结构上的对应关系;2.在音乐材料的安排以及结构的布局上看,本首作品有着明显的对称性:以排练号【14】【15】之间为对称轴,左右两边的结构及音乐材料两两对应;3.从音高材料上看,引子前半部分的调中心音bB与后半部分的调中心音C呈半音关系;呈示部主部调中心音bE与副部调中心音D、展开部调中心音D呈半音关系,再现部副部调中心音E与主部调中心音bE呈半音关系。总之,斯特拉文斯基对本曲的结构、调中心音布局的设计是十分具有逻辑性与对称关系的。

二、主题发展手法

(一)引子部分

核心动机a为第1小节长笛奏出的(bA-D-E-bA),音级集合(026);然后在第6小节由大管奏出动机b(bB-C-F-bB),音级集合(027),并重复了三次;第14小节由长笛奏出动机c(C-CF-B),音级集合(016);第19小节长笛奏出的动机d(#F-BG-B),音级集合(015),以固定音型不断变化重复至31小节;接着是动机e(bB-bD-A)重复三次,音级集合(013);随后是半音化的短小动机。可以看出,每个动机的相似性都较高,发展手法以动机的固定音型重复为主。

(二)主部主题

主部主题在呈示部与再现部的发展手法以不同声部中裁剪、移位的动机重复及卡农式的写作为主。呈示部中,在第42小节齐奏出进行曲式的主题动机(bE-C-bB-bA),音级集合(0247)后,在49小节又由C调小号奏出主部主题旋律,第50小节由长笛、bB单簧管、A调小号奏出较49小节旋律晚两拍的主题旋律,两条旋律一直延续至56小节,是卡农的写作手法;随后A调小号做了三次动机的移位重复,在63小节第三次重复主题动机时,C调小号、长笛、bB单簧管也开始重复了三次裁剪移位后的主题动机。再现部中,152小节第二拍,两只小号开始齐奏主部主题,主题旋律还未结束之时,在155小节又由长笛奏出了主题动机,主题旋律快结束之时,A调小号又奏出了不完整的主题旋律,而在161小节主题旋律又被延续至了长号部分;在167小节,主题最后一次重复之时,作者安排了C调小号先奏出主题旋律,长笛与单簧管晚两拍进入,形成卡农。

(三)副部主题

副部主题在呈示部与再现部的发展手法以不同声部中动机重复为主。呈示部中,71小节C调小号独奏出副部主题动机(D-ED-A),音级集合(027),在75小节做了变化重复(D-E-D-#C);在81小节第三拍,虽然长笛与单簧管先开始重复动机,但斯特拉文斯基延长了第一个音的时值,使其与82小节开始的长号的主题旋律一致。再现部中,先由长号与单簧管齐奏出主题,后由大管与长号奏出主题。

(四)展开部

展开部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是以半音阶动机在不同声部的交替重复为主。从95小节开始,就可以看到大管II奏出上行半音阶动机,接着是单簧管奏出下行半音阶动机;在98、99小节,大管II奏出的旋律低音可以形成下行的半音阶动机,此时大管I奏出的旋律低音也呈半音阶动机;105小节长笛又出现了下行半音阶动机;108小节至110小节中,长笛、单簧管、大管I、A调小号所奏出旋律的人工重音,都是呈下行半音阶。

三、音高组织形式

(一)半音化的低音进行

第98-99小节,大管II奏出的旋律低音可以形成下行的半音阶,此时大管I奏出的旋律低音也呈半音阶;105小节长笛又出现了下行半音阶;108小节至110小节中,长笛、单簧管、大管I、A调小号所奏出旋律的人工重音,都是下行半音阶。此外,第76小节各声部均为连续的半音化进行。单簧管、大管都为半音下行,A调小号为半音上行。各声部不构成固定和弦结构,并且大管与单簧管声部形成了平行声部层。

(二)平行框架下的和声进行

42-48小节中,长笛、单簧管与大管声部作为和弦的外部框架采用平行八度的进行方式构成了最高声部与最低声部的完全平行,打破了功能性和声进行禁止的平行八度规则,在旋律线条上采用了复合音色。而小号与长号声部则填充了和弦的内声部进行。

(三)复调化和声

斯特拉文斯基主要采用了复调的手法来谱写本首作品。核心动机在不同声部各自交替、重叠运动所形成的和声注重声部的横向性与独立性,并不在意传统复调各声部间的和谐度,不管在节奏还是在音高上都呈现对立的形式。例如在49-56小节中,长笛声部层与小号声部所形成的卡农关系,连续的八分音符与连续的八分音符相对应,音高会出现大二度等不协和音响。

四、节奏节拍特点

1.常规节拍与非常规节拍交替使用,更换频率快。例如主部主题运用混合拍子,常规节拍2/4、3/4、3/8与非常规节拍5/8交替使用,更换频率快,47-49小节就连续换了三次节拍。节拍运用灵活,解放了小节线。2.多人工重音,各声部间重音交替变化,使节拍中的重音无规律。例如副部主题动机就具有爵士节奏特点。

综上所述,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观念一方面表现在他对于古典的坚守:曲式结构与调中心的回归,以及对巴赫对位手法的传承;另一方面表现在其对于音高组织、节奏节拍以及音乐发展手法脱离传统的创新。

猜你喜欢

单簧管长笛小号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高音单簧管的发展历史及在管弦乐作品中的运用
单簧管的革新对其音乐及学派发展的影响
20世纪末单簧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
单簧管的演奏与教学
简析小号的演奏风格
小号的K-1 宾得KP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