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族婚礼音乐形态研究

2017-03-23

北方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土族乐段男方

陈 璐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土族婚礼音乐形态研究

陈 璐

(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8)

土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是土族人民长期与大自然斗争,在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土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礼仪文化。整个婚礼在载歌载舞的过程中进行,气氛隆重热烈。音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风格和形态极具地方特色,民族色彩浓郁。本文从土族文化角度出发,对土族婚礼仪式进行阐述,对婚礼音乐形态进行具体分析。

土族;婚礼;音乐形态;仪式

土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大约24万。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过去各地土族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其他地区的自称“土户家”。附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族;另说即吐谷浑),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土族,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土族人民能歌善舞,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婚礼仪式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土族婚礼过程可以用“六礼”来概括。六礼是指在整个婚礼过程中的六种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传统的土族婚姻,多是以父母包办为主,在婚礼仪式举办之前男女双方未曾谋面,严格地遵循“六礼”程序。而当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男女可自由恋爱,但还是得遵循“六礼”的程序,婚礼过程依次进行。每道程序无一不体现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纳采”即提亲,由男方家请一位媒人,带上“馍酒礼”到女方家征询意见。女方家若同意则接受礼品,互换八字,为“问名”。提亲仪式以后,双方家长就要和媒人商量订亲事宜。选定吉日,由男方家主人陪媒人带上定亲礼到女方家确定关系,民间称“认家”。订亲之后,男女两家每逢节日均要走动,多是男方前往女方家,女子则要回避。“纳吉”“纳征”是在订亲后至娶亲吉日前双方基本商定聘礼等事宜。聘礼民间称彩礼,包括干礼(钱)、布匹、首饰三大类,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聘礼商定,只等娶亲吉日,便进入“请期”阶段。民和三川地区土族“请期”,一般要找阴阳先生“看日子”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互助土族婚俗中“请期”则复杂一些,先由男方家女主人带上礼物到女方家认女婿,同时邀请女方家长辈到男方家商量娶亲吉日。男方家设宴款待,进一步商量婚礼过程中的具体事宜,媒人自始至终参与其间。两家之间的各项事宜商定妥当后,双方还要在婚礼前几日召集“族人”商议婚礼议程,练唱“道拉”(宴席曲),对婚礼各项事宜策划就绪后,婚礼仪式便进入“亲迎”阶段。

整个婚礼可以说是在载歌载舞的过程中进行,场面热闹、隆重,是一场歌舞盛宴,极具民族文化内涵。从“嫁”到“娶”总共需要三天时间。在这嫁与娶的三天中,人们可以尽情玩耍,不拘辈分礼节。

很有特色的是,女方是在“哭”与“骂”中出嫁,姑娘要在闺房中“哭嫁”,歌词多为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亲朋好友关怀之情。通常姑娘要在婚礼前数日练习“哭嫁”歌,以防出嫁当日唱不好而遭到亲朋好友的耻笑。如:

这首《哭嫁》是新娘告别家人时所唱,因曲首用“哎吼”开头,所以又称“哎吼依拉”,结婚的前几天,女方家中每遇来客,新娘必唱此曲,临行上马前也用此曲哭别家人。这首只有九小节的乐段,为商调式,只有三个音组成(1、2、3)。第4至第7小节节奏相同,好似歌唱时在抽泣。

而这时在娶亲队伍来的路上也是一路走一路唱。如:

这首《拉隆洛》为单乐句乐段,羽调式,其中有一处小十度的音程大跳,这在婚礼曲中较少见。当迎亲的人们距女方家不远时,女方家的姑娘们在接受礼物后边歌边舞,一直到门前方止。

随着娶亲人的到来,出嫁姑娘的哭嫁也进入了高潮。唱词从爷爷、奶奶、父母、兄弟姐妹一直唱到在座的亲朋好友,悲悲切切,出嫁姑娘的闺房陷入悲伤的气氛中。这时,在厨房忙碌的年轻媳妇们特意跑到正厅举行“斯果”仪式。“斯果”即“骂”,分为“骂娶亲人”和“骂媒”,以及“骂”男方的父母兄嫂等人。但这种“骂”带有戏谑之意。在土族的习俗中,女方家无论骂娶亲人还是骂媒,骂得越是淋漓尽致,姑娘嫁过去后地位就越高,于是姑娘的母亲就动员媳妇们去骂,不尽兴就亲自出马,为女儿助威。如:

这首《骂媒》为商调式,五乐句乐段。后四句基本是第一句的重复,旋律单调,接近口语化,每一句结束都在6 2,好像骂人时的语气,很有特点。此曲调可以根据对象不同填入不同的词,起到了嘲弄嬉戏的效果。

在娶亲过程中,哭和骂仿佛两种迥然不同的旋律,奏响了婚礼仪式的开篇乐章,这也正是土族婚礼中最具特色的活动。

接下来新娘要“梳头”,新郎要“冠戴”。新娘的梳头仪式,标志着由姑娘到已婚妇女身份的转换。梳头仪式庄重深沉,新郎到闺房中为新娘解开女儿辫,把头绳栓到自己的脚踝或腰带上,并且用带来的梳子梳三下自己和新娘的头,最后由长辈将新娘的发型改成已婚妇女发型,再帮新娘穿戴整齐。此时,伴随这项仪式娶亲人在闺房外唱起《依姐》等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如:

这首《蓝青天空金鸡叫》相对于前两首旋律起伏较大,更加抒情优美。单乐句乐段结构,羽调式,尾音出现了变化音#5,增加了色彩变化,节奏富于动感。改发是土族婚礼的主要仪式,唱时严肃认真,还有多人伴唱,有时老人们还来指点,掌握进行速度,使歌词内容紧紧伴随仪式进程。

与此同时,女方家长拿出准备好的衣帽、鞋袜为新郎进行“冠戴”。新郎新娘穿戴完毕后即为启程时刻。这时要进行离开娘家的最后一项仪式——“留央”仪式。“央”意为财运、福禄、吉祥。姑娘出嫁后便成为他乡人,父母一方面要祝福女儿吉祥圆满,另一方面也怕姑娘带走家中的“央”,于是将哈达、彩色丝线和羊毛系在神箭上,由父亲手持神箭一边在女儿头顶挥舞,一边呼唤女儿的小名,请她留下家中的“央”,女儿应声后跑到正厅祈祷,三次后便认为“央”已经留在家中。新娘启程,在上马前女伴们藏了娶亲人的随身物件,向娶亲人索要喜钱时唱起了《上马歌》,如:

这首《上马歌》为四乐句乐段,羽调式,有特点的是每一句都结束在羽音,旋律平淡、委婉,只有5 6 1三个音构成,每一句旋律都类似,体现出对新娘的依依惜别和殷切关怀之情。

相对于“嫁”来说,男方家的“娶”便显得喜庆、热闹。当送亲队伍伴随着新娘抵达新郎家附近时,等候已久的男方家要前往敬酒,表示隆重迎接。送亲队伍快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家又要专门敬酒,酒过三巡方可进门。这时一边饮酒一边高唱婚礼曲,并跳起安召舞以示喜庆。此时抬嫁妆的人也会唱起“嫁妆箱子到来了”。如:

这首《抬嫁妆箱子》结构很短,只有四小节,乐段结构,羽调式。此曲是新娘的嫁妆箱子到男方家门前时,男方家的两个人接过箱子抬往家中时边走边唱的歌。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土族婚礼中音乐无处不在,它代替语言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增添了民族文化特色。

歌声缭绕、舞蹈升平,新娘缓缓步入新郎家门。新郎、新娘入门时,要抢着跨门坎,据说谁先跨进门坎将来谁就当家作主。此刻妇女们高唱《尚当其拉》,意为“改发型”,如:

这首《尚当其拉》为三乐句乐段,后两句实际是第一句后半部分的重复,角调式,旋律平稳,节奏较自由。新娘在入洞房前要梳妆打扮,变换发型,这一过程叫“尚当其拉”。土族新娘的下马仪式由歌舞伴随始终,更加烘托出婚礼本身的神圣和庄严。

在拜过天地、拜过长辈之后进入洞房。这时新娘的嫁妆和准备送给婆家的针线礼品陈列出来,大家要对新娘的手艺加以评论,可以说是对新娘手艺的检验。同时,媒人也要接受男女两家的谢意,由双方家为媒人“搭红”(在媒人双肩搭上缎锦红背面),敬酒致谢。这时,隆重热闹的宴席进入高潮,大家纷纷唱“道拉”(专指宴席曲),如:

这首《迎喜曲》为三乐句乐段,第一句为散板,旋律较平缓,第二句是第一句的紧缩模仿,旋律较之前有较大起伏,第三句是第二句后半部分的重复,羽调式。此曲应用范围极广,唱词即兴性很强。民和三川地区的土族婚礼用此曲开头,用此曲结尾,也可用此曲连接别的曲调,最后用此曲结束,所以婚礼中很大一部分歌曲是用此曲调演唱的。

在歌与舞的伴随中,婚礼渐渐进入尾声。宴席最后一道饭即臊子面,喻示两家结亲之路长长久久。宾客散去,在欢声笑语间一对新人被送入洞房。至此,整个婚礼仪式结束。

“土族婚礼仪式程序复杂、细节繁多,在我国各民族的婚礼中被誉为“歌舞剧”式婚礼,极具民族文化特色”①。婚礼歌曲旋律风格大致为三种:一种是旋律优美动听、音调起伏较大,如《弯弯山道》、《蓝青天空金鸡叫》、《拉隆洛》、《迎喜曲》、《拉隆洛》等;第二种是音调平缓、委婉,总是在几个音之间徘徊,且每一句旋律都类似,如《上马歌》、《尚当其拉》等;第三种旋律更加单调,接近口语化,不断重复相同的乐句,如《骂媒》、《哭嫁》等。另外从旋律风格来看互助和民和三川地区又有所不同,互助的土族婚礼歌旋律起伏较大,偶尔还会有音程大跳出现,如《拉隆洛》中就有一处十度音程大跳,而民和三川地区的土族婚礼歌旋律风格较柔和、委婉一些,这可能和地域及气候环境的差别有关。从结构来看都是乐段结构,有单乐句、二乐句、三乐句和四乐句乐段,通常三乐句以上就是乐句间的重复或变化重复。从调式来看,多为五声羽调式,也有徵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

土族婚礼仪式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蕴涵着太多的民间习俗和文化,这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逐渐形成的,他的严肃性、繁琐性和程式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格特征。而这种文化品格又融进了各种艺术活动,起到了习俗传承的目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走进了曾经封闭落后的村庄,在这种外来文化的充斥和影响下,这些民间音乐宝藏无疑会受到冲击和同化而丧失它的本来面目,所以对这些民间音乐进行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保护和传承的作用。希望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这些民间音乐资源仍然以其独有的风采独树一帜。

注释:

①曹娅丽著.《土族文化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M].2004:99.

[1]黄荣恩.中国民间歌曲集成.青海卷编辑委员会[M].中国ISBN中心出版, 2000.

[2]曹娅丽土族文化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M].2004.

[3]王文韬.土族婚礼歌研究——以青海互助方言区为例,音乐探索[J].2004(04).

陈璐,青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此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湟流域音乐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土族乐段男方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男方拒不配合,婴儿出生证明能办理吗?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自制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作品《黄水谣》曲式分析及情感处理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神秘的土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