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SCD数据库的医学学报类期刊施引文献分析

2017-03-23陈汐敏丁贵鹏接雅俐邹建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报论文医学

■陈汐敏 丁贵鹏 接雅俐 蒋 莉 唐 震 邹建刚

1)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2111662) 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211166

受当前国内评价体制影响,国内中文医学期刊稿源外流,期刊质量受到影响[1-2]。医学学报类期刊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不同于专业性医学期刊,以大学、附属医院、科研院所为主办单位。经过长期发展,医学学报类期刊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是国内医学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3],同样也面临优秀稿源不足的问题。评价分析当前医学学报类期刊的质量,并在现有条件下促进其稳定发展、提高期刊影响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国内,对于科技期刊,包括医学学报类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是作者、读者、科研机构等评价期刊的重要依据之一[7-8],也是评价期刊办刊水平和办刊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时期内,被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同时收录的医学学报相对其他期刊,办刊水平较高,文章质量较好,影响力较大。因此,分析这些期刊在CSCD中的引用更有意义。同时,CSCD中有“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工具,可以帮助评价目标期刊被CSCD收录的高水平期刊的引用情况。了解目标期刊被哪些CSCD收录期刊引用,根据不同施引期刊的引用数量和比例,可以明确目标期刊在刊群中的位置,评价其发表论文的影响力;了解期刊论文被什么语种的文献引用,可以进一步考察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了解期刊论文被哪些机构引用,可以从机构分布情况分析期刊影响力及办刊状态;了解期刊论文后续被哪些研究领域学者引用,可以明确被优秀期刊关注和引用的研究方向。因此通过分析施引文献,可以了解最近几年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SCD中的引用情况及其特点。已有报道通过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分析编辑学[9-10]、教育学[11-12]、档案学[13]期刊的施引文献、施引期刊。莫愚等[14]研究了4本中华系列医学期刊在Web of Science中的施引文献,但尚未有分析医学学报类期刊施引文献特征的报道;此外,之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分析施引文献的国别、施引时间、作者合著情况等,尚没有通过CSCD的引文检索功能分析施引期刊情况以及施引文献特点,进而反映一定时期内期刊办刊情况的报道。因此,本文从以上视角出发,结合学报的办刊特点,分析近年来医学学报类期刊被CSCD引用的情况。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选取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7版)同时收录的16种医学学报为研究对象,检索时间为2016年11月。使用CSCD“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工具,在“被引著作”栏目中依次输入各期刊名,“被引年份”选择2013—2015年,“时间跨度”选择2013—2015年,检索结果即各刊2013—2015年发表的文章在2013—2015年被CSCD收录期刊引用的情况,得到施引文献列表。使用CSCD提供的分析工具分析检索结果,包括施引文献的发表期刊即施引期刊名称(因施引期刊包括自身期刊和其他期刊,单独分析自身施引情况)、施引文献的语种及数量、施引文献的作者(包括主办学报的大学、附属医院的本机构作者和非本机构作者)机构、施引文献的研究方向。所有结果导入电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个期刊自身施引文献数量、施引期刊列表排名(按照施引文献数量对目标期刊的施引期刊进行列表和排序)、CSCD中的施引文献总量(在CSCD中引用目标期刊的文献总量)、本机构施引文献数量(论文作者单位为主办目标期刊的大学、附属医院及科研院所的施引文献数量),期刊自被引率(%)=自身施引文献数量/CSCD中的施引文献总量×100%,本机构施引率(%)=本机构施引文献数量/CSCD中的施引文献总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引期刊分析

2.1.1 各刊自引情况分析

分析施引期刊,发现施引期刊有集中性趋势,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期刊。除《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和《复旦学报(医学版)》外,其余学报自身施引文献数量均最多,在施引期刊列表排名中均位居第一,表明大部分学报在被CSCD收录期刊的引用中,自引的贡献最大,见表1。但各刊自被引率相差悬殊,《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最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最高,5种期刊的自被引率为15.0%~25.0%。目前普遍认为,期刊自被引率在20%左右较为合理[15],自被引率过高或过低都需要引起办刊者重视。若排除人为因素,期刊的自被引率过高,虽然表明期刊有自身的稳定性、连续性,但也要注意所在期刊在CSCD数据库中的引用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引,与其他期刊的交流可能存在问题,期刊所刊载论文的学术领域可能偏窄或较为封闭,期刊的影响范围不够大。而自被引率数值过低的期刊也应考虑论文作者对期刊的黏度,以及作者科研工作的延续性等问题。

表1 各刊自引情况分析

2.1.2 除去自引后的期刊引用情况

由于自身施引在各刊被CSCD引用中占重要作用,并且期刊自引过多将影响期刊评价的公正性,因此剔除自身引用后,再观察在CSCD中,对学报类期刊的施引情况。《中国老年学杂志》引用学报类期刊数量最多,远远超过其他期刊,见表2。原因可能在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是报道老年医学、老年生物学、老年心理学和老年社会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有关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文章与大部分学报的报道范围交叉。《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国全科医学》引用学报类论文数量也较多,同样也是由于与学报的报道范围有交集。此外,从期刊的报道范围分析,涉及疾病发病机制等基础医学的内容比较容易被《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引用,优秀的外科、儿科、感染、内科相关疾病、中医药、影像学、消化外科类的学报论文容易被中华或中国类专业性相关期刊引用。因此,学报在办刊中应注意发表相关专业论文,有助于扩大期刊影响力。

表2 剔除自身引用后的施引期刊排名(前20)

2.2 施引文献的语种

几乎很少有CSCD收录的英文期刊引用学报的文章,只有7种期刊检索到有CSCD收录的英文施引文献,并且数量非常少,见表3。除《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有3篇文章被CSCD收录的英文期刊施引,其余期刊均只有1篇。国内被CSCD收录的医学相关英文期刊并不少,有的学报编辑部本身就有被CSCD甚至Pubmed、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英文期刊,说明本国英文期刊较少引用本国中文医学学报类期刊。

表3 学报类期刊施引文献的语种分析

2.3 施引文献的作者机构情况

考察施引文献的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发现大部分施引文献作者来自于各大学及附属医院等相关科研院所,汇总分析各单位情况,可以看到由于学报为本机构服务的特点,相关大学及附属医院即本机构的施引数量较大,本机构施引率为17.4%~51.6%,见表4。《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施引机构最多的是重庆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等相关科研单位(135篇),其次是第三军医大学及附属医院等科研机构(106篇),其余学报均为本机构作者对其学报的引用最多,并且远远超过其他大学、附属医院及相关机构。而本机构作者施引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机构作者的文章引用了该学报论文,且仍发表于该学报;二是本机构作者引用了该学报论文而发表于其他期刊。如果期刊自被引率(包括本机构作者施引和非本机构作者施引)大于本机构施引率,说明非本机构的作者引用了学报文章并且发表于相应学报,差值越大,说明非本机构作者对期刊自引的贡献越多,即期刊的外向性较好,如《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差值为17.1%。如果期刊自被引率小于本机构施引率,说明本机构的作者引用了该学报的文章并且发表于其他期刊,差值越大,说明本机构作者向外投稿并且引用该学报的频率越高,如《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而有的期刊自被引率于本机构施引率相差无几,表明这些学报的自引主要是由本机构作者贡献,并且本机构作者在向其他期刊投稿时引用该学报较少,说明期刊的影响力仅仅局限在学校及附属医院内部,内向性明显,在巩固本机构核心作者的同时,需要扩大期刊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力。

通过分析施引文献的作者机构,得到各学报的施引机构列表,表5列举了2013—2015年在CSCD中引用各学报的施引机构情况,可以看到除《第三军医大学学报》之外,其余期刊均为本机构的科研单位施引最多,从侧面证实了《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外向性较好,说明本机构作者施引对其被引的贡献较大,同时表明这些机构未来可能继续产生引用,要巩固和加强与这些科研机构的联系。此外还要注意施引机构列表中的其他施引单位,特别是非本机构单位,未来也很有可能为学报贡献引用,扩大学报的影响力。

表4 学报类期刊本机构作者施引情况比较

表5 在CSCD中引用学报类期刊的施引机构

2.4 施引文献的研究方向

汇总分析各刊CSCD中施引文献的研究方向,排名前10的研究方向见表6。可见内科学以绝对数量优势遥遥领先,内科学包含的专业学科众多,其中心血管、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研究人员众多;其次是肿瘤学和外科学,也是研究人员多、研究热点多的领域;因而引用学报类期刊的相关论文较多。此外,学报类论文在CSCD中较多地被药理学与药剂学、神经科学与神经病学、公共环境职业健康、妇产科学、口腔外科学、农学、儿科学等领域的论文引用。因此在约稿、收稿、发稿时可以多注意以上领域的文章,以后可能会增加期刊引用,推动刊物发展。在文章推送时,也要重点关注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

表6 排名前10的施引文献研究方向

3 讨论与结论

基于CSCD,分析施引文献的发表期刊、语种分布、作者机构和研究方向,总结了医学学报类相关期刊的办刊情况,讨论了目前被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共同收录、质量相对高的16种医学学报类期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结论如下。

1) 16种医学学报类期刊中,自身施引在该类期刊被CSCD引用中占主导作用;施引机构中,大部分学报本机构施引所占比例较大,许多学报的本机构施引率和期刊自被引率相差不大,而之前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学报的稿源基本以本机构为主[16-17],因此认为相当一部分学报采取本机构作者投稿、本机构作者引用的模式,办刊内向性比较明显。此类型期刊需要采取措施“走出去”,加大对非本机构潜在作者的宣传,扩大期刊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吸引优质外稿,扩大期刊影响力。

2) 医学学报类期刊很少被CSCD收录的英文刊引用。可能受稿源的限制,国内医学学报类期刊报道的内容整体不佳,许多都是SCI期刊退稿的论文,高质量原创性论文不多。此外,和国内中文期刊的作者一样,国内英文期刊的作者也不愿意引用本国发表的中文文献。一方面作者、读者和相关期刊认为国外文献的含金量较高,中文文献的可信度略低,引用中文文献会降低文章档次;另一方面在英文文章中引用中文文献比较麻烦,没有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名以及英文期刊名称的文献还需要作者翻译。因此建议为每篇文章添加英文标题及英文作者信息,最好直接提供英文引用格式,方便作者向英文期刊投稿时引用,有条件的还可以采取双语出版模式。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读者、作者的推送,包括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社交媒介,加大文章的宣传力度,改变读者、作者的观念和引用习惯,提高论文被引机会。

3) 从施引期刊的报道范围角度分析,学报报道的关于老年人疾病的相关研究非常容易被引用;此外,涉及基础医学、外科、儿科、感染科、内科相关疾病、中医药、影像学、消化外科类的学报论文容易被相关中华或中国类专业性医学期刊引用。从施引文献的研究方向角度分析,除内科学、肿瘤学、外科学以外,药理学与药剂学、神经科学与神经病学、妇产科学、口腔外科学、儿科学也是各医学学报施引文献研究的主要方向。此外,和医学交叉的公共环境职业健康,甚至农学也是施引文献数较多的学科,这是因为目前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多,许多基础研究在某些领域均有交集。因此对于学报编辑,要开拓视野,关注与医学交叉学科领域的核心作者和机构,加大相关文章的推送力度并积极约稿;同时关注以上方面的优秀来稿,同等条件下优先发表,也是现阶段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有效方法。

综上,通过分析16种医学学报在CSCD中的施引文献,明确若学报类期刊想要被高水平期刊引用,需要继续扩大期刊影响力,特别是对非本机构潜在作者的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作者、读者观念和引用习惯,采取措施提高期刊论文被阅读和被引用的机率;注意重点交叉学科和重点科研机构,主动约请优质稿件,定点推送相关专业优秀论文,提高论文被引机会,扩大期刊影响力,最终提高期刊质量,促进期刊稳定发展。由于研究范围基于CSCD单个数据库,本研究所得结果可能不够全面,如果能检索Scopus或SCI数据库的引用情况,并加以对比分析,可能更有意义,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

[1] 刘雪立. 全球性SCI现象和影响因子崇拜[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2):185-190.

[2] 莫愚,王旭,谢秋红,等. 由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高影响力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引发的思考[J]. 编辑学报,2015,27(4):405-408.

[3] 耿鹏,汪勤俭,冷怀明. 我国医科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探究:基于CJCR和SJR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4):550-555.

[4] 严建新,苏芳荔,徐莉莉. 期刊引证形象的量化表达:以2010年Nature和Science的引证形象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21):99-104.

[5] 姜春林,刘学,张立伟. 中文高被引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也倾向于高被引吗?——以图书情报学为例[J]. 情报杂志,2015,34(1):105-109.

[6] 郭强,赵瑾. 基于施引期刊的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的多属性描述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4):44-48.

[7] 韩鹏鸣. 国内引文数据库发展现状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2(s2):254-256.

[8] 刘雪立. 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演进·问题·建议[J]. 编辑学报,2014,26(1):92-95.

[9] 鲍国海.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9):1186-1188.

[10] 鲍国海.《编辑学报》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引用情况分析[J]. 编辑学报,2014,26(6):617-618.

[11] 尹莉,卫爱心. 2001—2010年《数学教育学报》施引期刊计量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12,21(2):81-85.

[12] 严虹. 从CSSCI看《数学教育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基于2003—2012年引证期刊的统计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14,23(1):28-32.

[13] 杜雯,李刚. SSCI档案学来源期刊被引文献分析(1930—2009)[J]. 档案建设,2011(6):11-13.

[14] 莫愚,罗勤,王旭. 由Web of Science数据库浅析4 种非SCI科技期刊引发的思考[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92-994.

[15] 金铁成. 是自引证率,还是自被引率?——对加菲尔德的期刊自引率论断的考证[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04-707.

[16] 陈汐敏,接雅俐,蒋莉,等. 从6种医学学报的高被引论文分析看如何提高医学学报类期刊的影响力[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4):666-670.

[17] 汪勤俭,耿鹏,郭建秀,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试析我国医科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及其对策[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79-783.

作者贡献声明:

陈汐敏:课题设计、总结及撰写论文;

丁贵鹏:数据收集和整理;

接雅俐,蒋莉,唐震,邹建刚:论文修改。

猜你喜欢

学报论文医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致敬学报40年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