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都懂你的焦虑

2017-03-23吴晓波

特别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懒觉吴晓波成功者

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到了20世纪90年代,金钱开始日漸成为这个国家最主要的力量之一。国家进步,个人呢?你有多少钱?在那个时候全中国所有的马路上,几乎都贴着一句标语——时间就是金钱。人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你面对这些事实变化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那种焦虑是非常大的。

从个人来讲,我很有幸,在早期的一段时间,因为各种机缘,能够慢慢地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靠自己手艺、靠写作吃饭的人。在特别窄的财经写作领域里,能够做到让自己相对满意的状态。

一个男人最焦虑的是什么时候呢?30岁的时候。林肯讲过一句话,30岁之前你这张脸是父母给你的,30岁以后这张脸是你自己的。30岁以前如果你没有愤怒过,你是没有良心的;三十岁以后你还是一个“愤青”,而且只知道愤怒的话,那你是没有脑子了。

我们现在的焦虑,可能是成长的焦虑,是希望获得成功的焦虑,但成功者确实也有成功者的困扰。我有一个很好的企业家朋友,他在2001年的时候,把企业卖给了外国人,他当时套了十多个亿人民币现金。2001年的时候,手上有十多亿现金的中国人,大概不会超过三个,所以他在大家看来是个特别成功的人。

有一年我跟他出去,到美国去旅行。在过海关的时候,前面的美国人有个五六岁的小孩,被父亲抱着,给那个海关官员看。我的朋友突然间泪流满面,他说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已经想不起来儿女五六岁的时候长得怎么样了,因为几乎没有抱过他们。

有十多年时间,他不是住在厂里,就是在外面出差,所以子女是交给他太太来管理的。当他拥有十多亿的时候,他失去的是什么呢?失去的是他再也没有办法去抱自己的女儿了,女儿这时候已经不归他抱了。

我还曾经问过中国的几个富豪:“你们已经有很多钱了对不对?为什么还在赚钱呢?”“我想知道我这辈子到底能赚多少钱。”这大概是我听到过的关于财富最焦虑的回答。

我觉得焦虑的产生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不确定性。我们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不知道自己到哪儿去。

第二,焦虑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人比人气死人”。我曾碰到一个26岁的小青年,他跟我讲他很焦虑:爱因斯坦26岁的时候,已经写出《狭义相对论》了,米开朗琪罗26岁的时候,已经雕出《大卫》了,还有一个人26岁的时候,睡了个懒觉,被人请去平定天下,叫诸葛亮。他说,他也26岁了,怎么还在这,问我要不要创业。

第三个原因呢?我认为是选择的压力。在你的人生中会出现很多岔道,每一次选择会耗去你的时间,耗去你的精力。要克服焦虑,你就必须在20岁到30岁之间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想清楚几件事。

第一,你要想清楚,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热爱什么东西。这是最关键的事情。

第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富有专业知识功底的人。

第三,你愿意用未来的20年时间去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去完成你最热爱的事情。

我不知道我这样讲完后,大家是更加焦虑了,还是稍微好一点了?

(摘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 图/游飞扬)

猜你喜欢

懒觉吴晓波成功者
吴晓波:我的自信害了我
成功者的秘诀
辛苦
10万+资讯为何会被疯传?——基于《疯传》STEPPS 原则以及吴晓波频道样本资讯的实证分析
你喜欢干什么
重磅消息!!
编辑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