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旅一体化发展对策探讨

2017-03-22张晓琳周跃斌沈程文

茶叶通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茶业茶园湖南

张晓琳,周跃斌*,周 宇,沈程文

(1.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44)

茶旅一体化发展对策探讨

张晓琳1,周跃斌1*,周 宇2,沈程文1

(1.湖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金井茶业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44)

茶旅一体化是茶园的新型体验模式,是茶业经济发展的创新业态。笔者在分析了湖南茶旅一体化建设现状等的基础上,提出茶旅一体化建设应做好茶旅项目总体规划、茶旅一体化的生态茶园建设、茶旅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茶旅一体化经营实体建设及茶旅一体化中茶文化特色建设等五个方面,旨在积极推动湖南茶旅一体化建设。

茶旅一体化;发展;对策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流传至今已有5000多年。茶业从唐代至今,一直持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茶叶被自然而然的认定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延续。古往今来,茶叶通过不同的途径向不同地域传播,茶业的发展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逐渐形成各自特色的茶文化,从而导致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茶叶特色[1]。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传承,其中蕴含了历史的脚步。茶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将自然资源转化成良好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自古以来,茶与旅游就有着密切关系。古人喜欢将茶与美景结合,创造美妙且富有诗意的意境,供后人鉴赏,如唐代灵一通“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的诗句表现出与世无争,只赏人间烟火的意味;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通过眼前所见的简单的一池一茶一人一棋的景色就描绘出缠绕盘恒的意境,其诗为:“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还有白居易通过茶来表现出家里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场景:“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这些诗句在意境和内涵上,使茶与景紧密的融合到一起。我国创造的各种名茶都产自于名山、名水和名地,如杭州的龙井、苏州的碧螺春、闽南安溪的铁观音、黄山毛峰等,这些名茶正是将名山名水名地的名气与茶产品特色完美结合的结果,这种密不可分的结合,使景的意境升华,使茶的品味提升。故我国的茶旅结合有历史,有基础,有发展市场。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旅游业是一个可以向第一、二、三产业进行延伸的特色行业,产业融合不仅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创新动力,而且对产业规模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互助发展,可有力促进茶产业创新。旅游业的特点之一是体验式服务,它有助于人们在旅游中享受到购物的快乐、品尝果实的喜悦、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若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可以让人们在茶园中欣赏到自然美景,体验品茶饮,游茶色,赏茶俗,购茶物的生活感受,学习茶文化知识,还可以让身心感受和体验茶旅带给人们轻松而愉悦的情感,因此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既可以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又可提高旅游者的民族文化素质。

湖南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也是我国旅游大省之一。湖南茶产业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旅游资源丰富,茶产业资源中具有可开发的旅游市场,旅游行业又可以渗透到茶业领域中发展生态环保旅游,这些资源为茶旅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在茶旅一体化项目建设中,对农村的基础建设、通讯网络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的过程中,可将有茶文化历史并且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进行创新规划发展茶旅一体项目。湖南目前茶旅结合案例较少,茶旅一体化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1 我国茶旅一体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对我国茶旅一体化的研究报道较多,且发展成效并不明显,有关研究报道大多也是以定性分析和描述为主。如卢念念从茶旅文化、茶旅商品以及茶旅产业等方面探讨了印江县推进茶旅一体化战略的思考[2];王利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论证如何对四川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3];季少军从山东文化旅游现状的角度,对山东茶文化旅游开发趋势和宏观策略作了论述[4];王小丹从市场资源调查的角度,对福建省发展茶文化旅游、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和客源市场进行评价、分析、调查和总结,提出了发展福建省茶文化旅游的战略与对策[5]。随着社会的进步,茶旅一体化发展成为当今社会茶经济优先发展的重要趋势,且研究内容也趋于理性化,逐渐将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茶旅综合规划纳入实际应用的研究中,如毕剑和尹郑刚提出通过茶叶节庆带动茶文化旅游[6];李维锦提出开发少数民族茶文化旅游[7];程晓丽讨论了将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的方式[8];杨妮等与包毓敏等分别论述了杭州、湖州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9]。这些研究,概括了茶旅结合的发展过程,即从“茶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为“茶文化旅游”再到“茶旅一体化”。在我国,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弘扬着和、静、清、廉的民族气息,又显现出区域特性,因此,研究和发展茶旅一体化内容丰富,模式与规划呈现多样化。

我国的茶旅一体化发展起步较晚,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多。据资料报道:福建武夷山市通过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打造出了“武夷山大红袍”品牌,充分利用大红袍茶文化资源在旅游区内有上百家茶叶门店和品茶室,重点推荐武夷山大红袍茶,这是将旅游业和茶业品牌优势相结合而获得成功的案例;又如环太湖地区是我国古代著名茶区之一,有着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良好的地理交通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近年来当地将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与富有品味的茶文化和区域内的茶园建设有机结合,从而使当地的茶经济得以快速提升[1];再如西湖龙井茶旅项目,杭州西湖周围群山环绕,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区,早在宋朝的时候西湖的龙井就奉为贡茶,西湖龙井的名字也是因龙井茶区和西湖地名而来,旅客们都以能喝到西湖的龙井茶而感到自豪,不虚此行。综上实例,我国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该模式对茶业发展和旅游业内涵提升均有积极作用,发展前景广阔。

2 湖南茶旅一体化发展现状

茶旅规划是第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紧密结合,为茶叶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为茶文化的推广提供了创新帮助[10]。湖南为多茶类生产化地区,有黑茶、绿茶、黄茶生产特色,生产区域与省内优秀的自然景观密切相关,如石门的壶瓶山与石门银峰茶、张家界与天子银毫、韶山与韶山毛峰、安化的茶马古道与安化黑茶及岳阳君山与君山银针等。近年来,湖南省政府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的飞跃,这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湖南茶旅一体化发展有起步的项目有炎陵的神农茶祖文化、安化的茶马古道、石门的禅茶一味和长沙金井的孝心茶文化等。其中:炎陵县神农生态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以神农茶祖文化为特色,以陆羽《茶经》中写的:“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为企业信念,组织生产高品质茶产品,在茶园内推出观赏茶园、采摘茶叶、赏茶艺、茶叶摄影展等活动,形成了独特发展模式;湖南安化县有一条神秘而遥远的茶马古道,目前已建成安化茶马古道景区,景区内仍然保留以前遗留下来的马帮文化,古道上的马蹄印清晰可见,屹立于风雨之中,见证着中国古代的丝绸文化通过古道进行的茶产品交换和茶叶经济文化交流,但基础设施配套条件不完善,规模很小;石门夹山教化是圆悟克勤禅师在夹山寺通过七年参禅,将品茶与禅宗的理念融汇贯通,得到禅茶一味的深远境界,自此之后,禅茶文化渊源流长,流传至今,石门夹山教化虽已列为旅游景点之一,但旅游业绩规模很小;长沙金井的孝心茶文化是湖南金井茶业公司倡导的“孝道”文化,意指培养孩子们从采茶、制茶,到亲手泡一杯茶给自己的亲人喝,以传承中国传统的孝敬父母的美德,“孝道”从一杯金井孝心茶伊始;孝敬父母,从身边做起,金井茶旅有特色,但整体规划还在进行之中,建设和发展这一文化特色,仍有待进一步的拓展。

3 茶旅一体化发展对策

茶旅一体化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将茶园与旅游相结合,而且还要在内涵上使二者协调一致:在茶旅项目总体规划上,突出主题内容,要求特色鲜明,营造独特的茶旅文化氛围;在规划设计上,在茶园的空间上要展现出旅游业文化特色和表达出茶文化的特色,让空间场景体现与时俱进和惟妙惟肖的意境,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有一个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11];在服务体系建设上,要求统筹兼顾,体现茶文化和旅游文化内容的完美结合。

3.1 茶旅项目的总体规划

茶旅一体化项目是多方面、多角度因素结合的项目计划,如何做好茶旅项目的总体规划,应从茶园选址、旅游服务、实体经营建设和特色茶文化建设的角度对茶业经济与旅游业紧密集合进行缜密的策划。茶旅规划是将茶文化与景观文化在可行性论证工作完成之后,在总体规划上突出茶文化特色的项目计划。将茶业与旅游业结合时,需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及茶园特色,在茶园现有规划的基础上,增设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人群,同时游客对茶园的吸附性和依赖性会增加,从而提高茶园效益。茶旅一体项目有吸引力,就能够得到游客的充分肯定,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实现旅游者主动推介该茶旅景点的目的。

3.2 茶园的生态建设

湖南茶旅规划是将茶文化与景观文化相互交叉结合,通过文化的相互碰撞得到一种新型的体验模式。当游客漫步在茶园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类似于在名胜古迹观赏游玩的氛围,这是湖南茶旅规划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旅游生态茶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茶园的地理位置、生态条件以及茶园内景观规划。

传统的旅游区多以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或新奇特事物为主的视觉观赏点,景点大多以优美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著称,如杭州西湖、湖南张家界等,由此可知,旅游生态茶园建设首先要考虑的是选址一定要有优势。众所周知,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园一般要求有一定海拔高度,茶园内地形多变,有平坦与凹凸的地貌变化,这对旅游茶园的景观地形规划提供了自然条件,这样的地形有助于在园中进行纵向和横向景观建设,从而增加景深,使得园中的园林景观丰富多彩。其次,良好的生态条件对旅游生态茶园建设至关重要。游人身处茶园中,可感受到神清气爽,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忙碌工作状态的人们来说,蓝天白云和绿植红花更能放松他们的精神压力。能在近城区内就可以体验到四季生机盎然的茶园,人们出游的次数肯定会增加,茶园经济收入也会随之增加。再次是茶园内景观规划,规划中应考虑景观规划标准,特色景区设计等内容。茶园内设计种植有特色的水生和特色园艺植物,如路边可以种植沿阶草、凌霄、一串红、满天星等进行修饰,这样的设计可凸显生态茶园建设理念,突出茶旅特色及内在品质。在特色景区设计中,选择有特色的水果、蔬菜、名贵树种,从立体空间考虑高低搭配;从生长季节考虑,不同季节有成熟水果采摘、特色蔬菜收获,以体现生态效果。此外还应从景观轴线、景观节点、游览路线、环境设置、植物配置和建筑小品等内容体现出生态茶园建设要求。设计标准的掌控是对茶园功能影响的严格控制,如对茶园进行功能分区时,应该考虑设置生态茶园区、生活体验区,并将茶文化展览区、儿童活动区、主观赏区、休闲娱乐区、水上游乐区、康养特色区、主题体验区等这些游客驻足或欣赏景观的区域独立与生态茶园区外;每个活动区之间衔接恰当,有明确的景观节点做为区域的视觉中心,并且这些节点通过主要游览路线的链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轴线,使游人在游览的路途中不会出现视觉疲劳等现象;在适当的区域内设立主题建筑小品或茶园特色休息座椅来作为视觉缓冲点。

3.3 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景观特色、人文历史是其根本,但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是形成品牌的重要内容,是体现茶旅一体化项目的优质服务理念的具体展现。因此在茶旅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首先要在服务内容上,体现茶产品特色,即茶饮料、茶食品、茶具等内容,同时还要体现茶文化特色,即茶馆茶楼,茶艺业、茶流通业等内容[13]。其次应完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包括生活中的食、住、行、玩、乐、购等内容的建设。再次是以茶业为特色的体验式服务体系,即种植技术体验区、产品加工体验区、品质鉴评体验区、茶艺操作体验区、民俗茶饮体验区。和谐便利的茶业特色服务,使茶与旅游更完美的融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3.4 经营实体建设

湖南茶企较多,但知名企业,知名品牌不多。打造一个多样化,有特色的茶旅一体化经营实体,首先应选择茶叶企业作为经营实体,该企业(实体)必须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战略,必须有茶业专业技术团队,有旅游业专业人员与管理团队,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有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特色,这些条件有利于企业的茶旅一体化发展更具特色,这也是打造湖南茶旅一体化的关键步骤。

在茶旅一体化的经营实体建设中,茶叶企业应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市场规模和消费群体。茶叶产业规模应与市场需求量基本吻合,并有自我调节能力。若规模过大,可能会产生能量过剩,资源浪费现象;若规模过小,可能会产生供不应求现象,茶叶企业的茶产品销量会受到影响。有特色的产品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这对开拓市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茶叶企业(经营实体)应加强品牌建设,品牌知名度越高,人们对产品越忠实,产品销量就会增加,市场规模就会扩大。区域内或行业内知名度得到提升,便于旅游业务的宣传,这为企业发展与拓展奠定基础。

3.5 特色茶文化建设

湖南是多茶类生产地区,在茶旅一体化建设中应紧紧抓住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建设。要在充分挖掘整理茶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茶文化特色内容融入茶旅一体化建设之中。建设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是湖南茶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已有特色的茶文化内容可作为茶旅一体化建设的选择对象,如长沙县的金井茶业孝心茶文化、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银针的黄茶文化、炎陵县的神农茶祖文化等,因此,湖南在茶旅一体化建设中,一定要加强特色茶文化的建设,突出地方茶文化特点。

[1]冯卫英.茶文化旅游资源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卢念念.印江县推进茶旅一体化战略的思考[J].中国茶叶,2015(8): 15-16.

[3]王利.四川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5.

[4]季少军.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06.

[5]王小丹.福建省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09.

[6]毕剑,尹郑刚.河南信阳茶叶节发展中的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44-47.

[7]李维锦.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 学术探索, 2007, 109(01):137-140.

[8]程晓丽.九华山佛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07(12): 1148-1150.

[9]杨妮,李小明,杨骏.茶文化旅游初探以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0(01): 29-31.

[10]周霞.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与设计[J].科技和产业, 2014(09):2-4.

[11]周婷,邵宛芳,侯艳丽.浅析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9(02): 10-14.

[12]吴文浩,章咏秋. 茶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及现实策略——以黄山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64-66.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ZHANG Xiao-lin1,ZHOU Yue-bin1*,ZHOU Yu2,SHEN Cheng-wen1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2. Hunan Jinjing Tea Industry Co.,Ltd, Changsha 410144,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is a new mode of experience in tea garden, which is the innovation of tea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Hunan tea tourism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should mak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ea and tourism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integrating tea and touris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 tourism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it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 cultu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 and other fiv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Hunan tea tourism

The integration of tea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S571.1

A

1009-525X(2017)03-49-53

2017-05-24

2017-07-04

张晓琳(1994-),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茶文化与茶业经济。

*通讯作者:周跃斌(1963-),男,湖南桃江人,教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与茶叶审评工作。E-mail: 2046873575@qq.com

猜你喜欢

茶业茶园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湄潭茶园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