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植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3-22周凌云康彦凯王建群

茶叶通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桑植县桑植茶园

丁 玎,周 浩,周凌云,黎 娜,康彦凯,钟 妮,许 菁,王建群,

伍孝冬2,包小村1*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湖南 桑植 427100)

桑植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丁 玎1,周 浩1,周凌云1,黎 娜1,康彦凯1,钟 妮1,许 菁1,王建群2,

伍孝冬2,包小村1*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桑植县农业农村工作局,湖南 桑植 427100)

通过对桑植县茶产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剖析桑植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桑植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桑植;茶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桑植县地处湘西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峰林立,溪河纵横,是一个自然风景奇特秀丽的山区县,且位于世界绿茶黄金产业带,具有优良的茶叶产业发展自然生态条件。据桑植县志记载,桑植县西莲三鹤园茶叶曾在明代被指定为贡茶。桑植县发展茶产业对于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稳定农村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桑植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 ,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加快桑植茶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 产业现状

桑植县现有茶园3533.33 hm2,其中,群体品种老茶园400 hm2,以碧香早、福鼎大白茶等绿茶品种为主的新建幼龄良种茶园2.7万hm2,野生茶园1333.33 hm2,主要分布在人潮溪、陈家河、八大公山、五道水、廖家村等乡镇。加工茶类以绿茶、红茶为主,黑茶、白茶为辅,2015年茶叶总产量600 t,产值约6000万元;已发展茶叶大户70户、茶叶专业合作社10家、茶叶加工厂12家,其中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即张家界西莲云雾茶业公司和张家界龙鑫生态农业公司,西莲云雾茶业公司还承担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项目。目前,桑植县正全力发展“桑植白茶”公共品牌,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体的茶叶产业组织体系。桑植县被列为湖南首轮33个茶叶重点县之一,处于优质绿茶U型产业带内。近年来,国家启动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计划》、我省专门成立了“湖南省大湘西茶产业品牌促进会”、桑植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转变方式实行精细化扶贫的意见》等,为桑植县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 发展优势

2.1 区位优势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隶属张家界市,距张家界市区50 km,距张家界火车站、飞机场仅75 km,公路交通四通八达。目前,过境桑植的张龙高速公路和黔张常铁路已开工兴建,预计2019年全面通车。城镇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完善,乡镇全部通达四级水泥公路,大部分村级公路已连通各个村落,运输条件良好。

2.2 生态优势

桑植县位于东经 109°41'~ 110°46',北纬29°17'~ 38°84',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由于受八面山褶制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广泛分布为中山、低山地貌。属中亚内陆季风气候,地貌差异大,气候变化呈垂直规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8.93亿m3,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7.25亿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8.4万kw,是湖南省目前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水能资源大县。桑植年平均最高气温21℃ ,最低气温12℃,年平均降雨量1415 mm ,无霜期220~275 d。县森林覆盖率达72.6%,被誉为“绿色的海洋”,其中三鹤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4万个/cm3[2]。桑植地层发育齐全,土层深厚,矿产资源丰富,富含锌、硒,适宜发展优质高山富硒茶,零污染环境,有生产高山生态茶的天然优势。

2.3 旅游优势

桑植县是张家界旅游的西大门,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全国500个资源富县(市)之一,也正是这块待开发的宝地,开拓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桑植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成体系,不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省级重点名胜风景区九天洞——赤溪河,更是贺龙元帅故居、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贺龙元帅生长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留下了许多遗迹。这里红色资源突出,是湘赣闽红色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上浓郁的土家族、白族民族风情,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2016年12月底,桑植县共接待各类游客446.41万人次,同比增长25.6%;实现旅游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28.3%;过夜游客119.33万人,同比增长22.6%,为桑植县茶旅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4 文化优势

桑植县产茶历史悠久,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桑植县志》有“四邑皆产,县属具多,味颇厚,谷雨前采摘,细者亦名旗枪”的记载。1996年为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00周年,由湖南省茶叶学会、湖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指导创制的名茶新秀元帅茶元帅红的问世,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近年来,桑植县委、县政府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不遗余力传承和保护文化;桑植居住有18个民族,白族、土家族、苗族为主要人口,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异彩纷呈。桑植地区是我国白族的第二大聚居地区[2],为湖南唯一白族聚居地,曾长期称为“民家人”。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3]。“三道茶”寓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待客的茶礼。

3 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基础较弱,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

桑植县现有茶园中,野茶与老茶园面积约有1733.33 hm2,约占整个县茶园面积的一半。约70%的老茶园,存在茶树树龄严重老化、茶园施肥用量不足和产量低的问题。桑植山区地势崎岖,茶园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种植模式上,大部分茶园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茶机配套及使用相对落后,茶叶精深加工及创新茶叶产品开发不够。茶叶生产和加工缺乏标准化管理,生产效率低,茶叶仓储条件不佳。分散、粗放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茶叶原料的供应及品质。

3.2 品牌产品意识薄弱,质量不稳定

桑植大部分的茶企,各自为政,自产自销,目前还缺少有效的组织,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共同的发展思路、目标。茶产业重复建设多,浪费多,合作少,互补少。整体缺乏资本支持和统一管理,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产业发展缓慢,难以形成驰名品牌。

3.3 科技投入少,人才缺乏

茶农虽然制茶经验丰富,但很多企业并没有从事茶叶方面的技术人才,专业的茶叶生产、加工和营销人才欠缺,许多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由于缺乏人才引进,没有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和思路,无法推进“互联网+”现代技术等项目示范,市场定位不准,信息捕捉不及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茶园基础建设

茶园规划与桑植县整体规划、其它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主要品种为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槠叶齐、碧香早,西莲1号。以本地高寒山区大叶种西莲1号为主线,建设有机、生态茶园各3333.33 hm2。优先发展庭院茶园和现有基地,推进生态茶园集约化、立体化、规模化、精品化。建设优质茶园中的最优茶园区[4],主要发展以紫色岩和板页岩土壤上种植的高山良种茶。用有机肥代替化肥,用生物防控代替化学防控。有机茶园要对现有土壤和周边生态水资源环境进行标准检测,采用生态防控和有机施肥,做到“禁农药、禁化肥、禁激素、禁除草剂”。

4.2 加快推进茶旅融合

依托张家界旅游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研究、弘扬桑植白茶文化、红色旅游文化、茶历史和茶文化,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办好展示、展销、品茶等活动。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茶文化、茶事消费活动,提升桑植白茶的文化附加值。发展茶园观光,打造一条“旅游、观光、休闲、环保、高效”的一体化的高标准、高颜值、全生态有机观光茶园旅游线路,茶旅融合,以旅促茶。

4.3 加强科技支撑

加大对茶叶科技推广服务的投入,定期组织农业部门技术人员、龙头企业与示范企业技术骨干、茶叶种植大户等分批到科研院所跟班学习,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茶技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育工匠精神。通过科技创新,使高端产品达到“一见钟情、恋恋不忘、相见恨晚”的效果,大众产品达到“不买股票买白茶”的投资收藏增值效果。

4.4 注册申请平台公司

桑植茶正在逐步统一“桑植白茶”公共品牌打造,注册“张家界桑植白茶有限公司”,力争5年内达到黄金茶的品牌影响力。平台公司组织企业进行初加工,设计三套工艺标准,对应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三种环境条件,不断优化其工艺参数,达到稳定、高效生产。平台公司产品实现“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共同销售”(五统一同)。公司主攻旅游市场,塑造品牌形象。按照桑植县白茶产业链布局,与质检部门共同监管,做到产品从茶园到茶杯品质安全,建立一套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监控全球直播。

4.5 政策扶持

结合大湘西地区茶旅一体化发展,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县直各部门要将服务茶叶产业列入工作议程,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茶叶产业的规划、产业化项目的管理和指导,以及茶叶技术的推广与服务;发改部门要重点支持茶叶产业项目的申报;财政部门要保障专项资金的落实、使用与管理;林业部门把茶园建设纳入退耕还林和林下经济范畴;工商部门要切实做好茶叶商标的使用管理工作,为争创全国驰名公益品牌服务;质监部门要加强对茶叶质量的监控,积极研究对策,建立适应性强、反应迅速的茶叶质量监控机制;宣传部门要积极利用新闻媒体资源,捕捉茶叶产业发展亮点,为茶叶产业健康发展营造舆论环境,共同协力,支持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唐治元.特色旅游的SWOT 分析 ——以湖南省桑植县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22(5):53-54.

[2]古厉生.桑植白族文化特点[J]. 民族论坛,2003(9):47-48.

[3]孙晓村 .芙蓉桥:白族文化大观园[J].民族论坛, 2014(12):20-21.

[4]钟妮,包小村,黄建安.关于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公共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J].茶叶通讯, 2016(2):55-57.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angzhi Tea Industry

DING Ding1,ZHOU Hao1,ZHOU Lin-yun1,LI Na1,KANG Yan-kai1,ZHONG Ni1,XU Jing1,WANG Jian-qun2,WU Xiao-dong2,BAO Xiao-cun1*

(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01125, China;2 Rural and Agricultural Department of Sangzhi County, Sangzhi 427100,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in Sangzhi Coun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in Sangzhi Coun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industry in Sangzhi County.

Sangzhi, Tea industry, Status, Development strategy

S571.1

A

1009-525X(2017)03-58-61

2017-04-13

2017-06-15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4FJ1006)

丁玎(1988-),女,湖南宁乡人,主要从事茶叶质量安全与茶树资源挖掘方面的工作。

*通讯作者:包小村(1963-),男,湖南华容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加工与茶叶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bxc01@126.com

猜你喜欢

桑植县桑植茶园
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
湖南张家界桑植县电子商务 为农产品插上翅膀
邹军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桑植隧道监测方案研究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