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P着”宾语句的类型及“着”的表时功能

2017-03-22李铁根

关键词:谓语宾语短语

李铁根

(启明大学 中国语文学系,韩国 大邱 42601)

“VP着”宾语句的类型及“着”的表时功能

李铁根

(启明大学 中国语文学系,韩国 大邱 42601)

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存在着大量的“VP着”宾语句,其中的“VP着”既有表动作持续的,也有表状态持续的。“VP着”宾语句中的“VP”,可以是某些单个动词,但更为常见的则是各类短语,且各类短语都有自身组合上的特点。“VP着”宾语句中的“着”呈现相对时的同时功能,表示“VP”所表事件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同时存在;如果没有表时标记的泛时句,则“VP着”中的“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说话时间同时存在。“VP着”宾语句中“着”的相对时同时用法,与绝对时未然用法可以同句共存。

“VP着”;类型;体;相对时;同时

“着”所表示的意义似乎很简单,概括地说,就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的持续[1](P81),细分则可将其分为“着1”和“着2”,前者表示动态的动作行为的持续,后者表示静态的动作结果的继续。[2](P234)但由于人们对“着”可能出现的各种句法位置缺乏足够的考察,仅仅只依据它在谓语动词后的用法来说明其功能,因此,一些汉语教材中的某些说法,常令教师和学生感到困惑。如刘月华认为:“表示动作持续的‘着’的功能主要仍然是描写。在一般口语中,很少这样用‘着’。因此对不想写小说的人来说,很少用到这个‘着’。”[3](P396)周小兵、李海欧也断言,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着”,在语言实际中非常少见。[4](P203)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着”表示动作持续进行这一用法在口语中的客观存在。但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这一说法得不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处于宾语位置上的“着”表示动作持续进行的用法,就是上述说法的反证,例如:

(1)为什么总感觉前面有人看着我。

(2)昨天我发现电风扇转着,但是居然没有风。

(3)看见天上飞着两条龙是什么寓意?

以上例句都是口语中十分常见的句子,其中的“着”都表示动态的动作行为“看”“转”“飞”“下”的持续进行,说它起什么描写作用,则显得十分勉强。可见,上述教材中的说法有失偏颇,用这种观点来解释“着”表示动作持续进行的用法,就很容易误导学生:他们会认为自己不想写小说,没必要掌握和使用这个“着”,故而该用的时候也不会用或不敢用。李蕊就曾指出,留学生使用表动态义“着”的频率明显低于中国人,而且使用表动态义“着”的正确率也明显低于表静态义“着”的正确率。[5]我们认为,这与上述观点的误导不无关系。

由于至今未见有人对处于宾语位置上的“着”展开全面的考察,因而与之相关的很多现象和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谈不上合理的解释。有鉴于此,本文拟对宾语为带“着”的动词性词语的句子,以及“着”在此所呈现的表时功能,进行集中的考察分析,以加深我们对“着”的句法功能及本质属性的认识,进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和事实依据。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用“VP着”指代带“着”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用“VP着”宾语句指带“VP着”宾语的句子。为便于描述,“VP”以及句中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各种动作行为、状态、心理活动、判断等具体意义,除有必要加以区分外,本文一概以“事件”指代。

一、“VP着”宾语句中“VP”的结构类型

(一)“VP”为单个动词

单个动词充当“VP着”宾语句中的“VP”,显然较受限制。常见的是表示人体或人体某个器官处于某种姿势或某种静止状态的单音节动词,由此类动词构成的“VP着”表示的都是静态事件。例如:(喜欢)跪着/(是)醒着 /(不如)坐着。此类“VP着”主要充当好恶类动词和“是”“如”类关系动词的宾语。需要指出的是,此类“VP着”中的“着”,除了表示状态持续的语法意义外,还起着成句作用,去掉后句子往往站不住,例如:

(4)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比较: 站不如坐,坐不如躺。

(二)“VP”为述宾短语

充当“VP”的述宾短语所表事件既可能是动态的,也可能是静态的。最为常见的是带受事宾语的述宾短语,例如:(告诉她)等着我/(说)想着另一个男人/(是)撅着嘴。其次是带施事宾语的述宾短语,例如:(知道)下着雨/(看见) 坐着很多小姐。

(三)“VP”为主谓短语

在所有“VP着”宾语句中,“VP”为主谓短语的最为多见。“VP着”所表事件既可能是动态的,也可能是静态的。充当“VP着”宾语句的主谓短语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VP”由一般的主谓结构充当,主语为施事主语或当事主语,谓语结构形式则多种多样,可以由单个动词充当,更多的则是由各类短语充当,例如:(知道)你醒着 /(看见)一个风筝在空中高高地飞着/(发现)我的男友隐藏着可怕阴暗的一面/(知道)为什么近来男人们都喜欢留着夫人一样的长发/(见)她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知道)他还有两个弟弟正读着小学和初中。另一种常见类型是“VP”由表示存在义的主谓结构构成。主语由处所词语充当,表示人或事物存在的处所,谓语由述宾短语充当,动词加“着”表示动作的方式,宾语表示存在的主体,由指人或动物名词或事物名词充当。例如:(发现)空中飞着苍蝇/(觉得)办公室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看到) 学校门口躺着一个人。

(四)“VP”为偏正短语

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坐、站、躺、呆等单音节状态动词充当中心语的偏正短语,“VP着”表静态事件,例如:(讨厌) 和人面对面坐着/(喜欢) 整天躺着。另一种是由述宾短语充当中心语的偏正短语,述语多由具有持续意义的动词充当,状语为表时间、处所、方式的词语,“VP着”多表动态事件,例如:(记得)分手那天还下着雨 /(知道)电磁炉上正熬着粥/(喜欢)这么看着我。

(五)“VP”为连动短语或兼语短语

“VP着”宾语句中“VP”还可以由连动短语充当。常见的是前一个动词带“着”的连动短语,“V1着”既可能是动态事件,也可能是静态事件。“V1着”表示“V2”的伴随方式,例如:(喜欢)倒退着走路/(习惯)开着灯睡觉。后一个动词带“着”或前后动词同时带“着”的连动短语则不常见,例如:(喜欢)跑到高处站着/(梦见)上着厕所吃着东西。

“VP着”宾语句中“VP”还可以是兼语短语,但仅限于第一个动词为“有”字的兼语短语,第二个动词表示动态事件,例如:(听见)有人喊着我的名字 /(知道) 有些人在等着这个结果/(觉得)有人在看着我/(发现)有人在后面跟着他。

(六)“VP”为并列短语

“VP着”宾语句中“VP”为并列短语的最为少见,仅限于由“还是”连接的具有并列关系或选择关系的并列短语,用于疑问句中。“VP着”所表事件既可能是动态的,也可能是静态的,例如:(断定)我还爱着她/(喜欢)站着还是坐着。

二、“VP着”宾语句的类型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VP着”宾语句。根据述语动词的语义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如下七种类型。

(一)知晓、认证类“VP着”宾语句

知晓、认证类“VP着”宾语句,是指述语由“知道、知、深知、相信、证实、 确定、判断、承认、说明、证明、表明”这类表示知晓、认定、证明意义的动词充当述语构成的“VP着”宾语句。宾语多由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兼语短语、并列短语构成的“VP着”充当,例如:

(5)我妈说我一天就知道抱着电脑。

(6)我承认我至今还想着她。

(7)男人说不爱一个女人的时候表现出愤怒的表情,表明还爱着她。

(8)我乘坐长途车,却不知有人一直在色咪咪地看着我。

(9)怎样断定我还爱着他他还爱着我呢?

(二)视听类“VP着”宾语句

视听类“VP着”宾语句,是指由“看、见、看见、梦见、听、听说、发现、发觉、注意”这类与视听相关的动词做述语构成的“VP着”宾语句。宾语多由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兼语短语构成的“VP着”充当,例如:

(10)梦见抱着没穿衣服的小男孩意味着什么?

(11)我们能看见一只风筝在天空中高高地飞着。

(12)我发现还下着雨呢。

(13)他听见有人唱着古老的歌。

(三)言说类“VP着”宾语句

言说类“VP着”宾语句,是指由“说、问、告诉、提醒”这类与口头表达相关的动词做述语构成的“VP着”宾语句。宾语表示言说的内容,可由单个动词、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构成的“VP着”充当。“问、告诉、提醒”还经常用于双宾句的述语,“VP着”充当其宾语,例如:

(14)他问我干什么呢,我说躺着呢。

(15)你们嘴上说爱着宋仲基,但却造福了另一个男人!

(16)我最讨厌别人说看着我的电视剧长大的。

(17)他问我现在是否还下着雨,我说早就停了。

(18)天图在告诉你你的生命在哪里震动着。

(19)他提醒我有人在盯着我呢。

(四)爱憎类“VP着”宾语句

爱憎类“VP着”宾语句,是指由“喜欢、爱、讨厌”这类表示爱憎情感的动词做述语构成的“VP着”宾语句。这是最为多见的“VP着”宾语句。宾语可由单个动词、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连动短语、并列短语构成的“VP着”充当,例如:

(20)汉代人吃饭时为什么喜欢跪着?

(21)婴儿睡觉为什么总爱抱着头?

(22)我讨厌别人看着我,无论男女老少(或是家人),只要看我就不自在,别扭,脸红,挺自卑的。

(23)为什么宝宝不喜欢安静地坐着?

(24)很多家长喜欢抱着孩子坐在车上。

(25)你喜欢站着还是坐着?

(五)感知类“VP着”宾语句

感知类“VP着”宾语句,是指由“感觉、感到、觉得”这类表示感知意义的动词做述语构成的“VP着”宾语句。“VP”一般为动态事件,因为只有动态事件才能被人感知。宾语多由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兼语短语构成的“VP着”充当,例如:

(26)我感到汽车一直在不停地震动着。

(27)有口臭,老感觉从胃里往上冒着热气,这是怎么回事?

(28)为什么总觉得有人在偷偷看着我?

(六)记忆类“VP着”宾语句

记忆类“VP着”宾语句,是指由“记得、忘、忘记、想起”这类表示与记忆相关的动词做述语构成的“VP着”宾语句。宾语主要由主谓短语、偏正短语构成的“VP着”充当,例如:

(29)刚才耍贴吧太投入,忘了厨房还熬着粥,真要命!

(30)记得那天晚上下着雨,我从虎桥路骑车往回走,……

(七)关系类“VP着”宾语句

关系类“VP着”宾语句,是指由“是、如”这类关系动词做述语构成的“VP着”宾语句。宾语可由单个动词、述宾短语、偏正短语、兼语短语构成的“VP着”充当,例如:

(31)好吃不过饺子,坐着不如倒着。

(32) 我的快乐就是想着你。

(33)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深深地爱着你,你怎么样我都喜欢。

(34)他的意思是有人在跟着我呢。

三、“VP着”宾语句中“着”的表时功能

李铁根、张斌曾指出:汉语的“时”与“体”是有关系的,时态助词也有表时的作用;“了、着、过”是三个公认的体标记,既能表“体”又能表“时”;“着”作为表时标记,既有绝对时功能又有相对时功能,不同功能的呈现受制于不同的句法条件,即与其所处的句法位置密切相关;当“着”位于句中谓语动词后时,呈现绝对时功能,表示事件从过去到现在持续存在的“已然”,而当“着”处于非谓语位置上或连动式中第一个动词后时,呈现相对时功能,表示事件与说话时间以外的某个参照时间(通常为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时存在的“同时”。[6] [2](P765-785)通过对“VP着”充当宾语现象的集中考察,我们进一步印证了“VP着”充当宾语时“着”所呈现的相对时功能。下面我们来看看“VP着”在宾语位置上呈现表时功能的几种具体情况。

作为一个短语,“VP着”中的“着”只呈现表“体”功能,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但当“VP着”入句后,“着”即呈现表“时”功能。经考察可知,处于宾语位置上的“VP着”中的“着”呈现的是相对时功能,其时间参照点为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的时间,“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同时存在。

“VP着”宾语句大多为已然句,即谓语所表事件在说话时已经发生或存在。其中,过去已然句最为多见,句中常出现过去时间标记。此时,“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谓语动词所表过去事件同时存在,即过去的同时,例如:

(35)当时我就老爱站着。

(36)昨天路过鼎尚,看见里边坐着一个美女。

(37)小刘很早就注意到楼下停着好几辆奔驰。

(38)那时候我喜欢一天到晚躺着。

(39)最近老感觉有东西顶着下面。

以上各句分别使用了过去表时标记“当时”“昨天”“很早”“那时候”“最近”,指明所在句为过去已然句,“着”表示“站”“坐”“楼下停好几辆奔驰”“一天到晚躺”“有东西顶下面”分别与谓语动词“爱”“看见”“注意”“喜欢”“感觉”所表事件同时存在。

“VP着”也常用于现在已然句。“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谓语所表事件在说话时的现在同时存在,即现在的同时,例如:

(40)为什么我现在老喜欢躺着啊?

(41)我现在才注意到下着雨呢。

(42)现在我老感觉手在不停地抖着。

(43)我问你有人等着你吗?

“VP着”也可用于泛时已然句(表示永恒的、惯常的行为的句子)中,述语动词由“是”“如”等关系动词或心理动词充当。此时,“VP着”的时间参照点即为说话时间,“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说话时间同时存在,例如:

(44)站着不如坐着。

(45)熊猫喜欢整天躺着。

(46)她就是那么爱着孩子的。

(47)如何判断对方是否爱着自己?

(48)我总是觉得有人在跟着我。

此类句子中如果出现表示具体时间的表时标记,“VP着”的时间参照点即为该标记所表时间,“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该时间同时存在,例如:

(49)离开后才发现,其实那时是爱着她的。

“VP着”宾语句大多为已然句,容易使人误解为“着”在此呈现绝对已然的功能,似乎它也决定了全句的时制性质。李铁根曾认为,“着”很难用于未然句中,因为它表示宾语所表事件与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同时存在,若谓语动词是未然的,则宾语所表事件必然也是未然的,这就与“着”表绝对已然的功能发生冲突。[7]但我们通过考察“VP着”充当宾语的现象后发现,“VP着”也可以用于未然句中,尽管不如已然句多见,例如:

(59)不要再说你的心还想着他!

(51)别问我为什么流着鼻血?

(52)别告诉我你还爱着她。

(53)告诉她电饭煲里熬着粥,可以吃一点,暂时不要走,等她回来。

以上四句都是未然祈使句,句子所表事件都尚未发生,充当宾语的“VP着”中的“着”表示“你的心还想他”“为什么流鼻血”“你还爱她”“电饭煲里熬粥”,与谓语动词“说”“问”“告诉”所表事件同时存在。在感觉上,似乎上述例句中“VP着”所表事件在说话时也已经存在,但“着”的时间参照点并非说话时间。下面这个例子更能说明问题:

(54)多年以后,你会看见一向文静的她,熟练地抽着烟。……多年以后,你会看见视分数如粪土的她,打着不及格的儿子。……多年以后,你会看见出手阔绰的他,手里拿着一个破碗。

上例中包含三个未然句,各有未然标记“多年以后”标明了各句的未然性质,述语动词“看见”所表事件与“VP”所表事件,都是说话时尚未发生的事件,“着”分别表示“VP”所表事件“一向文静的她,熟练地抽烟”“视分数如粪土的她,打不及格的儿子”“出手阔绰的他,手里拿一个破碗”,与述语动词所表事件“看见”同时存在。可见,“着”的相对时同时用法,与绝对时未然用法可以同句共存。也正因如此,同一个句子里,述语和宾语中可以同时用“着”,例如:

(55)出车回来的许立宇含笑矜持地坐在一旁,像个凯旋的英雄听着人们传诵着他的光荣。[8]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VP”中有时间标记表明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则“VP着”所表事件存在的时间,即为该时间标记所指的时间。最典型的就是由“记得”充当述语动词的句子,充当其宾语的“VP着”(主要是主谓和偏正短语)中往往都有过去时间标记,表示“VP”过去存在的具体时间,例如:

(56)我记得小时候好多老人家里墙上挂着拂尘,那是用来做什么的?

(57)还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我只是去剪个头发,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另需单独说明的是,“VP着”为连动短语时,其中的“着”的时间参照点,与其他类“VP着”有所不同。根据李铁根的研究,连动式中“V1着”中“着”的时间参照点为“V2”所表事件发生的时间,“着”表示“V1”与“V2”的“同时”,而“V2着”的“着”则呈现绝对时的表已然的功能。[8]但由于本文考察的对象“VP着”处于宾语位置上,因而“V1着”与“V2着”中“着”均呈现相对时功能,只是时间参照点有所不同,“V1着”的时间参照点未变,仍为“V2”所表事件发生的时间,“着”表示“V1”与“V2”的同时。这种“V1着V2”形式的“VP着”较为多见,例如:

(58)宝宝现在怎么喜欢倒退着走路呢?

(59)她那时很讨厌穿着睡衣睡觉。

例(58)中有时间标记“现在”标明该句为现在已然句,例(59)中有过去时间标记“那时”标明该句为过去已然句,两例中的“着”分别表示“倒退”“穿睡衣”所表事件,与现在的“走路”和过去的“睡觉”同时存在。

“V1V2着”宾语句中“着”的时间参照点,则与其他类“VP着”宾语句一样,为句中述语动词所表事件发生的时间,“着”表示“V2”所表事件与述语动词所表事件的同时,例如:

(60)我家小狗那时不知为什么,特别喜欢跑到高处站着。

例(60)中“着”表示“站”与过去发生的事件“喜欢”同时存在。

下面是“V1”与“V2”分别带“着”的例子:

(61)我昨天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上着厕所吃着东西。

此例中,有过去时间标记“昨天”表明这是个过去已然句,充当宾语的“上着厕所吃着东西”中,“V1”后的“着”表示“上厕所”与“吃东西”同时存在,“V2”后的“着”表示“吃东西”与“梦见”同时存在,当然,也间接表示“上厕所”与“梦见”的同时。

四、结语

通过上述考察分析,本文可得出如下结论:一,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存在着大量的“VP着”宾语句,其中的“VP着”既有表动作持续的,也有表状态持续的,否定表动作持续的“着”在口语中的用法不符合语言事实,在教学上具有误导作用,应该引起汉语语法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充分注意;二,从结构上看,“VP着”宾语句中的“VP”可以是某些单个动词,但更为常见的是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且各类短语都有自身组合上的特点;三,“VP着”宾语句中的“着”呈现相对时的同时功能,表示“VP”所表事件与句中谓语动词所表事件同时存在,如果没有表时标记的泛时句,则“VP着”中的“着”的时间参照点为说话时间,“着”表示“VP”所表事件与说话时间同时存在;四,“VP着”宾语句中的“着”呈现相对时功能,既能用于过去已然句,也能用于现在已然句,还能用于事件尚未发生的未然句,无论用于已然句还是用于未然句,其呈现的相对时功能不变,而且“着”的相对时同时用法与绝对时未然用法可以同句共存,并不一定会导致功能冲突;五,在汉语语法教学中,应该对“VP着”宾语句作客观的介绍,说明“着”在此呈现的不同于它在谓语位置上所呈现的表时功能,即相对时的同时功能,纠正学生以往对“着”语法意义和表达功能的片面认识,以提高汉语语法教学效果,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周小兵,李海欧.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5]李蕊.对留学生“着”习得情况的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1).

[6]李铁根.“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语言研究,2002(3).

[7]李铁根.“了、着、过”呈现相对时功能的几种用法[J].汉语学习,1999(2).

[8]李铁根.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J].汉语学习,1998(2).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2016-10-12

李铁根(1957-),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H218

A

1673-1395 (2017)01-0087-05

猜你喜欢

谓语宾语短语
非谓语动词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非谓语动词
宾语从句及练习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健民短语》一则
非谓语动词
谁来管管“吃”的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