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空间与二十四节气的融合

2017-03-22刘垚瑶

关键词:时节空间

刘垚瑶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茶空间与二十四节气的融合

刘垚瑶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与实践,是中国天人合一神话哲学思想的智慧结晶。这一基础性前提,决定了我们尝试将茶空间与二十四节气融合的神话学视野。由此,茶空间不再是单调的空间形式,而是在一年四季的自然节律中,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充满新意,运用节气知识来增加人们的养生茶饮,使人、茶、空间环境融为一体,达到精行俭德、品茶静悟的和谐状态。

茶空间;二十四节气;精行俭德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召开。正式通过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农业生产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茶空间与二十四节气的融合,不仅可以推动中国节气文化、茶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精行俭德”茶空间的营造。

一、茶空间的类型

中国历代的茶人,都将品茗视为一种艺术,因而对品茗的环境十分重视。明代徐渭曾言:“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青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明唐寅有诗云:“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可见文人雅士对品茗环境的追求。唐代顾况在《茶赋》中写道:“如玳筵,展瑶席,凝藻思,间灵液,赐名臣,留上客,谷莺啭,泛浓华,漱芳津,出恒品,先众珍,君门九重,圣寿万春,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此句是对宫廷式茶宴的描写。当代茶空间的类型取法古人,意在营造一种由古及新的韵味。

(一)皇家宫廷式茶空间

皇家宫廷式茶空间,多用来展演高水平技艺的茶道表演,来宴请高级别的客人。很多皇家宫廷式茶空间用来接待国际友人。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东侨区南岸景观公园旁的水煮功夫茶道会所的建筑形式便属于这一例。借用了传统中式手法的水榭楼阁、窗花月洞、斗拱藻井、流水连廊等各式形态,色彩上以材料本色为主导,配以传统的朱红廊柱、彩绘画梁,展现了雍容华贵的宫廷之态。

(二)江南庭院式茶空间

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园林艺术独树一帜。《洛阳伽蓝记》记载:“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室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即是对江南园林的描写。江南庭院式茶空间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把饮茶之处置于园林中。如留园茶亭和拙政园听雨轩、杭州的柳浪闻莺茶室等,柳荫夹道,亭廊相接,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三)公共茶楼式茶空间

公共茶楼式茶空间更贴近于大众,可供老百姓聚集饮茶、聊天、欣赏曲艺。被誉为“海上第一茶楼”的上海豫园湖心亭茶楼,分为上下两层,楼顶有28只角,其屋脊、梁栋、门窗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及鸟兽。馆内大厅陈设着香红木八仙桌、茶几方凳,大理石桌台,古色古香的宫灯,古朴雅致的茶具,九曲长桥,令人赏心悦目。

(四)舒适家庭式茶空间

如今,家庭式茶空间成了访茶、待客的新宠。在家居有限的空间内寻找适宜的位置,摆放些茶几、坐垫、盆栽、古玩,可以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在品茗中感受亲情和敬意。例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梅林阁茶室是一套位于18层顶楼的住房,房间在每一处的设计中都融入了屋主人的故事。房间的女主人叫小梅,墙面挂有为她量身定做的照片,使客人在品茗的同时,也可了解到屋主人的精神追求,使客人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放松。

(五)休闲娱乐式茶空间

休闲娱乐式茶空间的主要功能不局限于品茗,人们亦可以在这里进行娱乐文化活动。如多个城市都有的“漫咖啡”,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城市的休闲空间,人们可以在此饮茶、喝咖啡、听歌、读书等。

二、二十四节气元素与茶空间的运用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在澎湃新闻记者问及“如何确保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如何吸引更多的习惯都市生活的年轻人了解二十四节气”时指出,“最根本的思路是了解传统,传承传统,在生活中加入现代化的因素,让它获得生命力。现代社会的传播手段完全不同于过去,要把二十四节气和当代中国年轻人联系在一起,需要灵活运用多种传播手段。”将二十四节气元素运用于茶空间,便可使得茶空间获得生命力,如在书画、茶器、花器、插花、茶点中结合节气元素,定期举办节气茶会,将更有利于节气文化与茶文化的传播。

(一)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万物阳气生发之时。可在茶室内墙壁上挂上与立春相关的节气书画,或是依据节气物候而设计的立春字画,可参考的有冷冰川《二十四:节气书画》。挂画以素雅恬淡为主,宣达春阳之气。有关立春的诗词有辛弃疾《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杜甫在《立春》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茶具以白瓷和玻璃为佳,以古筝作曲。

雨水之时,天气回暖,雨水增多,人体舒发,东风解冻,挂画应为暖色调。如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花器可选择水仙花、桃花,配以土陶罐,芳香悠远。茶曲可选用笛、箫曲。

惊蛰之时,万物复苏,天气渐暖,挂画可设计为充满生命力的动植物,可配诗词有唐代诗人韦应物《观田家》:“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茶具可配玻璃或白瓷茶具。茶点可配方糕或苏州的玫瑰糕,在这个季节食用不会太干,也不会太黏。插花可配李子花。

春分之时,挂画可绘制柳条春花,给人暖风中枝芽萌动之感,清新淡雅。可配诗文有李煜《清平乐》:“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琬《春日田家》:“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春分时节,可选择竹子做的茶海、杯托,竹根做成的容器,雅致有趣。茶乐适合选择笛曲,给人悠远空灵之感。插花可选用梨花。

清明又称踏青节,挂画设计朴素淡雅,其旁可插一缕枝条,燃沉香,可配诗词有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茶点可配以米糕,一如春茶的素淡。茶曲配以古琴。

谷雨之时,气温回升,农作物生长加快。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挂画设计应以留住春色为主,相应的诗词有宋代诗人史微《题壁诗》:“谷雨初晴绿涨沟,落花流水共浮浮。东风莫扫榆钱去,为买残春更少留。”茶具可选择青瓷材质,作为对春的一种留念,青釉的茶杯与浅绿色的茶汤,浑然一体,引人联想。

(二)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之时,挂画设计以荷花之姿,给人清静之感。可配诗词有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茶点可配香蕉片、芒果干等夏日水果制品。插花可选用蔷薇。

小满之时,挂画设计以谷穗弯曲之状,谷粒饱满,但尚未成熟。可配诗词有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茶曲可配陶笛,给人悠远厚重之感。

芒种之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加,农民们在忙着种植庄稼,挂画设计以淡雅为主,给人清凉之感。可配诗词有白居易《观刈麦》:“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煮水可使用铸铁壶,其在高温下释放出的元素可活化水质,改善茶汤口感。茶点可配以糯米糕。

夏至之时,天气燥热,挂画设计可用一股清泉,并摆设鲜花、石子、枝芽,带走夏日的燥热。可配诗词有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茶点可搭配中式点心。夏日百花盛开,选择绘有花朵的茶具,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小暑之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加,挂画可绘以蓝色调的游船,给人清静安心之感。可配茶诗有庞铸《喜夏》:“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插花可配以茉莉,以显清高秀雅。

大暑之时,正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挂画的绘制和茶具的选取都应以冷色调为主,配以金银花插花。可配诗词有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茶具配以紫砂。插花可选用竹枝。茶曲配以古琴,让燥热的心沉静下来。

(三)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天气逐渐干燥,挂画可配秋叶图,可配诗词有刘翰《立秋》:“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茶壶可选择紫砂壶或陶制茶壶,利于表面气孔吸收茶香。插花可选用菊花。

处暑之时,正是秋夏接壤之际,代表着夏天的终止,不妨在挂画上绘制一抹绿意。可配诗词有白居易《早秋曲江感怀》:“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散,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茶具可选择白瓷盖碗,用于保温。茶点可配以桂花糕,加之桂花插花,装点秋景。

白露之时,是茶树生长的最佳时期,民间有习语:“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在挂画上画一株茶树,可配以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茶曲可配以古筝琴曲《高山流水》。梅肉茶点,插花为茶枝,香炉为佳。

秋分之时,昼夜均分,挂画可以黑白色调入画。可配诗词有陆游《秋分后顿凄冷有感》:“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选择白瓷茶具,配以小葡萄作为茶点,插花以海棠为佳。

寒露之时,候鸟南飞,可将候鸟绘入挂画。可配诗词有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试院梦冲卿》:“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茶点可配以银杏果,收敛肺气,定喘止咳。插花可选用盆栽文竹。

霜降之时,即已进入秋季的尾声,挂画绘制一轮秋月。可配诗词有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茶具可选择黄陶材质,营造秋天的意境。茶点可选用甜柚、荔枝干。茶曲可选择二胡曲,给人秋之空旷感。

(四)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之时,以暖色调黄叶丹枫入挂画,可配诗词有王稚登《立冬》:“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冬季严寒,宜多用盖碗保温,青花瓷盖碗为首选,比白瓷的冷色调更添暖意。茶点可配干果和酥糕。插花可选用冬海棠。

小雪之时,气温骤降,挂画绘制橘红色茶杯,可配以唐代诗人徐铉《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茶具可选紫砂,插花可选忍冬,以琵琶之曲入乐。

大雪之时,天降大雪,挂图以雪花入画,可配诗词有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可配茶点如桂圆,不会给人饱腹感,亦可活血。

冬至之时,草木萧条,绘制青松入挂画,可配诗词有苏轼《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戴复古《冬至》:“年光流转寻常事,世事惊心感慨多”等。茶点可配玫瑰饼。在香炉中点一段沉香,让茶室禅意顿生。插花可选用枯木。

小寒之时,河水结冰,以火炉入画。可配诗词有杜耒《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茶具可选择紫砂,以蜜饯做茶点,加以花果香。

大寒之时,寒气最盛,年味将近,以红灯笼入画。可配诗词有文同《和仲蒙夜坐》:“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茶具选用紫砂与石质的茶托,插花可加之雪松,增添绿意。茶点可配红枣和栗子,利于补血。

三、二十四节气的养生茶饮

随着四季的变换,二十四个节气中,人体的气血也会随之改变。每一个节气都可依据其相应的养生功能,配以不同的茶饮,以达到身体保健的功效,也能有效地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

(一)春——强身防病解春困

春季万物复苏,但人们会普遍感到困倦乏力,也就是所谓的春困。此时,饮一杯茶,不仅可以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还可以预防流感,消灭病菌。按照中医“天人合一”的养生观,春季养生需要调养肝脏,以增强免疫力,让身体一整年都能够保持最佳状态。因此,春季饮茶应以辛温去寒湿、养肝利胆为主,不宜饮用带酸味的茶,否则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立春时节,正值冬天向春天过渡之时,早晚温差大,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人的免疫力、抗病力较弱,此时应注意保暖,以防疾病。因此,在茶饮方面,宜喝铁观音,铁观音不仅香高味纯,同时也是养生保健茶中的佼佼者。铁观音具有消积解毒、暖胃养肝的作用,能促进人体内阳气的抒发、消除睡意。

雨水时节,晨有露,夜有霜,湿气重,应侧重于调养脾胃,祛风除湿。天气的变化,往往也会导致人的情绪产生波动,影响身心健康。此时宜饮生姜普洱茶。生姜性温,被医家称为“呕家圣药”。将生姜切丝,红糖碾末,投入茶壶,加之六七克熟普洱,文火慢煎。利于暖腹发汗,去风寒。

惊蛰时节,天气明显变暖,气候干燥,人体内肝阳之气渐升,易口舌干燥,阴血相对不足,可饮杞菊明目绿茶,用沸水冲泡,益肾养肝。可治疗肝肾不足、阴血不能上济于目而导致的头晕目眩等。

春分之时,平分寒暑昼夜,是一年之中气候较温和的时节,此时阳光明媚,草木生长繁茂,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较旺盛的时期,血液流动加快,激素分泌活跃。宜配茶饮为蒲公英绿茶,用开水冲泡。蒲公英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功效,可提神醒脑、促进食欲。

采用SPSS19.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清明时节,处于天清地明,气候温和、草木萌发之时,宜护肝养肺。此时宜饮明前茶,具有养肝清目、消除春困的功效。明前茶,即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春茶。清明时节,茶树经过漫长的冬季,积累了丰富的营养,长出的第一拨茶芽,口感香醇,有养肝清目、提神醒脑的功效。故素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谷雨时节,气候温暖,多雨潮湿。由于空气中湿度逐渐加大,应注意防潮保暖、健胃理气。此时可饮谷雨茶,安心益气、清肝明目。谷雨茶,即在谷雨时节采制的茶叶,又称“雨前茶”,与明前茶一样是茶中佳品。谷雨茶具有丰富的营养,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具有清火、除湿气的功效。

(二)夏——清凉健胃解酷暑

人体在夏季酷暑之时,易心火过旺,往往精神不振,体力消耗大。绿茶可清热消暑、补益肠胃、生津止渴。因此,夏天宜品饮绿茶,给人清凉之感。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消化功能也会有所减退,也可饮用健胃整肠的药草茶,如黄连茶等。

立夏时节,春夏交替,天气渐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以心养身。可饮黄山毛峰,具有强心养神、令人神清气爽的功效。其滋味鲜浓,回味甘甜,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

小满时节,正值五月中旬,全国普遍进入夏季,天气逐渐炎热,雨水增多,在养生方面要注意祛暑、养胃、防潮。茶空间的环境也要注意避免潮湿。宜饮白毫银针。热水浸润茶叶,不宜过烫,具有降虚火、解邪毒、解暑、治疗风热型感冒的作用。

芒种时节,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大,容易感到疲惫,肠胃的消化功能较弱,因此宜喝生津止渴、祛暑益气的茶饮。芒种时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之季,饮一杯梅子绿茶正是好时节。梅子具有消除疲劳、增强食欲和杀菌抗菌的功效,与绿茶成饮,效果最好。

夏至时节,进入了一年当中阳气较旺的时候,受气候影响,人体容易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宜饮洛神花茶,将洛神花用开水冲泡,加入冰糖或蜂蜜,也可冰镇饮用。洛神花又叫玫瑰茄,含有人体所需的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消暑助消化,清热解毒。

大暑时节,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一些冬天易发的慢性病,如哮喘、肺气肿等,可以通过夏天的调养,使病情得到缓解。也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较大,抵抗力低,可饮西湖龙井。西湖龙井具有提神、生津止渴、降低脂肪和胆固醇、抑制血压上升、抗过敏的功效。

(三)秋——生津补水解秋燥

秋季是一个温度比较舒服的季节,但易出现秋燥,即出现皮肤干涩粗糙、口燥咽干、鼻腔干燥等现象。中医认为,外燥伤人,从口鼻入肺,最伤肺。因此,秋天的茶饮,应当以润肺、养肺为主。

立秋之时,天气变得凉爽干燥,但仍要注意防暑和除湿,避免引病上身。可饮武夷肉桂,因茶叶香气似桂皮香而得名。武夷肉桂可改善皮肤敏感症状,促进肠胃运动,辅助治疗肠道疾病,生津止渴,祛痰治喘,也有抗疲劳的功效。

处暑时节,是炎热向凉爽过渡的时节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开始减慢,易出现秋乏。可饮西洋参茶,沸水冲泡,生津止渴、益气滋阴,可以治疗烦躁困倦、肺虚久咳。

白露时节,天气凉爽,应注意保暖。由于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皮肤干燥、咳嗽、咽干等症状。宜饮白露龙眼茶,此时正是江南茶树生长的最佳时期,白露龙眼茶既不像春茶鲜嫩不禁泡,也不像夏茶味苦,而是具有独特的清香,具有益气补脾、润肤美容的功效。

秋分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秋季,日夜平衡,气温降低,最需要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可饮百合杭白菊茶,将洗净的百合花和杭白菊放入茶壶,用沸水冲泡,因为百合花微苦,可在茶中加入红糖或蜂蜜。具有滋阴润肺,补气益中,清心安神,降血脂、血压的作用。

寒露时节,天气转凉,雨水减少,天气变得干燥,人体抵抗力开始下降,应注意保暖。可饮银耳冰糖茶,将银耳冰糖置于清水中煮熟,放入茶叶,温服。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润燥的功效。

霜降时节,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大,人体的皮肤和血管收缩易导致血压上升,应注意保暖,补充水分,益补血气,调养肠胃。宜喝玫瑰薄荷茶,将干玫瑰花与薄荷一同放入壶中,热水冲泡,用玫瑰冲淡薄荷的苦涩。具有活血化瘀、驱除疲劳的功效。

(四)冬——生热暖腹解冬寒

冬季,万物蛰伏,寒气逼人,人体的阳气减弱,生理功能会减退。养生之道,贵在保暖御寒。冬季饮用红茶和黑茶,可补益身体、生热暖腹,从而增强人体对冬季严寒的适应能力。

立冬时节,在中医养生方面讲究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冬季进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人体畏冷的现象。可以饮用黄芪红茶,将黄芪与红茶先后置于清水之中,煮二十分钟左右。能调和脾胃、补气升阳,改善人体虚弱的症状。

小雪时节,是人体的“内火”最为旺盛的时节,小雪养生要滋养阴精、收敛阳气,以达到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可饮人参红枣茶,有利于增强体力,改善气血不足,使人元气恢复。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在养生保健方面应顺应自然,保持四肢温暖,血液畅通,应注意提高人体免疫力,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滋养身体,促进新陈代谢。可将阿胶用沸水冲泡,待阿胶溶化,加以红茶,趁热饮用。能振奋精神,补虚滋阴,辅助治疗血虚头晕,更适宜于血虚体质。

冬至时节,阴阳二气相互转化,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发。饮祁门红茶,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消除疲劳的效果。

小寒时节,是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寒易伤人体阳气,要预防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注意保暖。可饮宫廷普洱茶,宫廷普洱茶是普洱茶中的极品,具有暖胃、降血脂、养气、益寿延年的功效。

大寒之时,万物蛰伏,养生方面以养为主,注意保暖御寒,调养神气。宜饮广西六堡茶。六堡茶是黑茶中的名茶,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于世,属温性茶,具有暖胃、助消化、明目清心的功效。

四、打造以“精行俭德”为宗旨的茶空间

打造一个好的茶空间,不仅体现在空间建筑形式的营造方面,也体现在茶席设计和陈设品的配置方面。而在茶空间内,得到身体的休养生息和精神的满足更加重要。这样才可称之为一个更加完整的茶空间。

(一)“精行俭德”的饮茶观

在陆羽《茶经》的《六之饮》中,通篇向我们传达的,便是“精行俭德”的饮茶观,这也是陆羽衡量茶人道德修养的基本标准。所谓“精”,即所有的工序都要精益求精。《管子·心术》中说“中不精者心不治”,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事如果做不到专心致志,那么他的道德品质也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茶之九难——采摘、加工、鉴别、取火、选水、烤茶、碾茶、煮茶、饮茶”,每一步都需要茶人做到精益求精,不然便做不出高品质的茶。所谓“行”与“德”,是对茶人道德品质的要求,陆羽认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操行的人,他在行茶事、品茶论道中也可以做得很好。这一点在陆羽的《六羡歌》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者,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所倡导的茶学精髓即是“性俭”。他从饮茶的数量和茶汤的性质来说明“俭”的重要性。我们喝茶时,水不宜过多,从保健方面来讲,茶的药效也会因此有损减。同样,喝茶的碗数也不倡导过多,因为目的不是解渴,而是品味茶汤的精华。除此之外,趁热喝茶也很重要,茶汤的“沫、饽、花”,只有趁热喝才能品味得更加深刻。

现在很多功夫茶的壶杯都非常精致小巧,将陆羽“茶性俭”这一观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陆羽所提倡的“俭”,在煮茶用具中也有所体现。茶具要用生铁制成,瓷质和石制的茶具经不起长久使用。如果采用银制,又太过奢侈。这里所体现的“俭”是节俭之意。我们也可由此看出陆羽所具备的“俭德”,即为人廉洁、高雅朴实、勤俭节约。

在布置二十四节气茶空间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将陆羽这一“俭德”加以良好运用的茶空间有如:位于福建福州市的古逸阁茶会所,采用老房子拆迁后所剩的旧木装饰墙面、门窗,桌台运用天然麻布,很多老物件摆放其中,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此相类似的有福建省宁德市的水煮功夫茶道会所,空间构造材料均为环保而经济的杉木原材、陶土砖和天然花岗岩等。

(二)从“品悟”到“静悟”

品茶悟道是一种追求宁静的境界,这种境界凝结在每一个节气茶饮中,品出的是人生的味道。茶用嘴品,却要用心去静悟。一品其香,二品其味,三品人生。

“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与此相关的解释是:“辨别好坏;品评。”“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与此相关的解释是:“安定不动;使平静。”在《说文解字》中,对“悟”的解释是“觉也”,即由迷惑而明白,是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饮茶中的“悟”,是以茶为载体,在品饮静坐中体会人生百味。

茶空间中的静,多与佛道相关。道教与茶空间“静”的结合点体现在,茶具有保健和利于身心的功效、清静无为的朴素之感,与道教的养生观有契合之处。只有在清静的环境中,才能体味出茶中真味,而道教同样强调清静。佛教与茶的结缘,也可在《茶经》中找到相关内容:陆羽幼时被遗弃,从小在寺庙中长大。虽然他不愿学佛,但他对茶的感情与他在佛寺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七之事》中,记录了与饮茶有关的三位僧人。其一是房玄龄《晋书》卷九五《艺术列传》中提到的单道开。陆羽记录道:“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是指敦煌人单道开,不畏惧严寒酷暑,常常服食小石子。他吃的药有松脂、肉桂和蜂蜜的香气,他所饮用的仅是茶饮和紫苏。其二是《续名僧传》中的释法瑶。“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元嘉中过江遇沈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讲了南朝宋时的和尚法瑶,原本姓杨,是河东人,在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过江的时候遇到了沈台真,便将沈台真请到了武康的小山寺中,这时的法瑶已经年老,以饮茶作饭食。南朝大明年间宋孝武帝曾召令吴兴官吏请法瑶上京,那时他已经七十九岁。其三是《宋录》中记载的昙济道人:“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南朝宋时的新安王刘子鸾和豫章王刘子尚,到八公山去拜访昙济道人,道人设茶招待他们。子尚尝了尝茶说:“这是甘露啊,怎么说是茶呢?”据了解,这是寺院以茶敬客的最早记载。佛教戒律中有酒戒,使得僧人们以茶代酒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之茶具有使人精神振奋的效果,很多僧徒便养成了饮茶的习惯,并逐渐形成一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僧人坐禅要求闭目静坐,追求外在与内心的平静统一,佛家的“戒、定、慧”多是追求“静”。因此,很多茶空间的设计也与佛道相关。例如,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梅林阁,房间内多处摆放着莲花灯饰和佛像,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禅定的静谧。

[1]冈夫.茶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冷雪昌.茶楼[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沈胜衣,冷冰川.节气书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4]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1.

[5]王迎新.吃茶一水间[M].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2013.

[6]李忠.二十四节气与古典文学[J].集邮博览,2015(2).

[7]钟宁.一茶一会[M].北京:三联书店,2014.

[8]崔玉霞.二十四节气中的文化底蕴[J].农业考古,2009(3).

[9]罗军.图说中国茶典[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10]王佳.二十四节气[M].合肥:黄山书社,2013.

[11]周宏.图解茶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沈冬梅.茶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3]吴觉农.茶经述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5]霍利琴.当代茶室的内空间环境精神层面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特约编辑 孙正国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The Fusion of Tea Space and Twenty-four Solar Ter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thology

LiuYaoyao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

The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 of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According to this basic premise,we decided to try to blend tea space and twenty-four solar terms of mythological perspective.Thus,tea space is no longer dull,but in the year of natural rhythm,with the solar term the change is full of new ideas,using the knowledge of solar term to increase people’s health tea,which people,tea,space environment integrate as a whole,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state of tea quietly and internal realization.

mythology perspective;tea space;twenty-four solar term;internal realization

2016-12-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CZW2010Y046)

刘垚瑶(1993-),女,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

B932

A

1673-1395 (2017)01-0014-07

猜你喜欢

时节空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寄追思
创享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创享空间
收获时节
初夏时节要缤纷
过年时节
好雨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