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的中国神话学意义

2017-03-22路季红

关键词:神话研究发展

路季红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的中国神话学意义

路季红

(西安外国语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梳理了中西比较神话学发展的历史,反思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应具有的开创性,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指明了可能的方向。本书无论是在比较神话学的理论建设方面,抑或是在研究方法的开拓方面,都为当下比较神话学的研究起到了导航作用。

叶舒宪;比较神话学在中国;反思;开拓

2016年6月29日下午,《比较神话学在中国》[1]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作为新世纪首部总结比较神话学发展的专著,本书介绍了比较神话学研究中的东西方经验,梳理了西方比较神话学的研究路径。以反思比较神话学研究者的理论方法为基础,从而争取中国比较神话学有更大的学术开拓,这即是本书的魅力所在。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尤其新时期以来三十余年成就突出,但相比于西方比较神话学的发展,叶舒宪教授认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发展是滞后的。作者从最初引进比较神话学的思想家入手,到自觉对神话比较等方面进行研究,再到中国多民族文学之间的神话比较,向我们证明了中国的比较神话学仍然是国族内的神话学范式。这样的论述方式,似乎更容易引起我们对于比较神话学的关注。

叶舒宪教授在学界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文学人类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神话研究中,他始终走在最前沿。他所提出的“四重证据法”,借用图像研究的方式,将神话中所隐含的历史真实逐渐展示在大众面前。在他的《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2]中,就列举了很多用图像来证明神话隐含历史真实的例子,这本书即是叶舒宪首创“四重证据法”的真实运用。从他的著作以及论文中,能体会到其广博的学识。他通过大量地重读经典,成为神话界的独立思考者。他钻研神话的精神,也正体现了他对于寻找中华文明的执着,这一份执着值得我们每位研究者学习。《比较神话学在中国》一书从内容来讲,层次清晰,脉络鲜明。读者,尤其是初次接受比较神话学的读者,在仔细阅读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之后,都会受到很大的启发。对于研究比较神话学的学者来讲,厘清比较神话学发展的历程,更是意义重大。本书的创新点在于,详细梳理了比较神话学的发展,在发展中进行反思与重塑,明确提出了比较神话学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则对今后研究比较神话学的学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想要真正掌握比较神话学的知识,本书值得一读。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一书,主要分为“比较神话学反思”和“比较神话学新开拓”上下两篇。上篇“反思”部分,通过对中西方比较神话学的发展的溯源,来反思比较神话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以西方比较神话学的影响为前提,介绍了新时期以来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发展概观,指出了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研究比较神话学的问题中,通过大量的举例来指明研究者应该反思的地方,探究了作为交叉学科的比较神话学是如何、为何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新开拓”部分侧重于中国比较神话学的脉络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指出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渴望建立一套自己的理论范式作为重点。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其中有七个章节分别通过介绍七个国际前沿理论,来引导中国比较神话学开拓与创新。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作者指明了19世纪神话学在西方诞生以来,与其他学科相比,本身所存在的可比性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指出神话学的性质是具有比较性,因为研究它必须要高度跨学科、跨文化。就西方世界而言,比较神话学存有独立的空间是毋庸置疑的;而在中国,就比较神话学是否存在自身独立的空间,这一答案还是比较模糊的。书中列举了西方的一些流派,如泰勒的“遗留说”、传播学派、神话学的心理学派、结构主义学派等,对神话的研究都体现了比较研究的特质。作者将西方研究比较神话的大家的思想问题给予梳理,使得读者很清晰地去进行神话知识的自我建构,也使学者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西方比较神话学的发展,理清了西方比较神话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指出了当代比较神话学的研究路径。作者回溯20年来国际比较神话学的发展,反思了西方比较神话学研究的一些特点,指出我们应该反思的问题在于,西方比较神话学为什么会产生,与一般神话学有何不同,以及比较神话学为什么比较、比较什么等。而就在与西方的对比中,作者指出,中国比较神话学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在于不够成熟和活跃以及缺乏独立性,同时指明了中国学者应该在这些反思中,开拓国内的比较神话学研究。第二章,作者首先从三个方面证明了中国存在学科意义上的比较神话学。第一节中,作者指出中国“神话”一词的由来,之后分别以梁启超、王国维、章太炎、蒋观云为代表,介绍了比较神话学从正式出现到形成专著的过程。第二节,作者论述了比较神话学在中国兴盛的过程,指出探索中国比较神话学历史功能的重要途径,就是厘清茅盾、鲁迅、周作人等思想大家为什么有大量专门谈论神话的论述。在中国,关于比较神话学的论述虽然不存在,但在书中作者却指出,大量的有关中国神话学资源的著作是存在的。书中也列举了大量前人关于神话学研究的方法,从这些研究方法中,作者进行了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研究中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有望于今人予以反思和突破。第三章,作者侧重介绍比较神话学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各个阶段关于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与西方比较神话学对接的过程和对西方理论的实践运用过程。第二节对中国比较神话学进行反思,作者将重点放在方法论上反思中国比较神话学,希望为中国的比较神话学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方法。

在下篇的七个章节中,第四章,作者依据文学人类学一派的新理论动向,侧重于运用大传统知识去重解小传统的文字与文本。第五章,指出20世纪中期女性神话学的发展概况,侧重于西方女性理论家对女性形象的重新认识。第六章,着重解读中国儒家学派思想中的神话叙事,指出儒家学派与神话的关联,启示了儒家学派对于神话建构的社会作用。第七章,作者介绍了神话历史这个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领域,侧重于西方比较神话学的历史,指出西方神话学的比较研究对中国比较神话学所带来的创新机遇。同时,作者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比较神话学的学者去思考的。第八章,作者指出,比较神话学的新视野——人类学田野作业方式和考古发现——为比较神话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指明了这两种方式的作用在于,打破了长期以来比较神话学研究始终局限于文本主义的常规。本章中,作者也梳理了人类学转向的原因。第二节侧重指出比较神话学的开拓性在于,使用大传统的新视野打破小传统研究的束缚。第三节则重点论述了艺术学对神话学研究的重要作用。第九章用了四小节介绍神话学与物质文化、文化传播研究交叉融合的学术动向,重点探讨一种跨学科的研究范式,指出了其对人文研究格局知识的创新意义,重点介绍了神话学与考古学的关系,考古学为神话学提供了研究基础。在文中,作者就我国大学文科的系科设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得出了神话艺术研究中图像的意义。在本章中,作者展示了神话学与考古学、文化传播、物质文化一体研究对于传统神话学发展的创新意义。借助于物的叙事也即图像的叙事,打通神话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对于重建失落的历史,以及对于开拓学者研究神话学的新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十章,首先是对于新神话主义的介绍,作者将20世纪末世界文坛和艺坛出现的“神话—魔幻”复兴潮流命名为“新神话主义”,列举新神话主义的标志性作品,指出当代艺术向前发展的方式是多米诺骨牌式的再编码,也建议研究者有必要培养这种解码式的阅读习惯。第三节中,作者认为,新神话主义创作的流行背景在于20世纪以来的文化寻根运动。本书通过对神话学相关的作家、研究者的分析,剖析了神话学自19世纪在西方诞生以来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这些问题,给予比较神话学研究者以警示。作者在第十章最后一节指出: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的比较神话学的传播还存在一些重要的问题,而厘清这些问题,才能使得比较神话学在中国得到更好的长久发展。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一书,作为新世纪以来首部总结中国比较神话学发展的专著,开拓了比较神话学的新维度,对当代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可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书中,作者在论述比较神话学的同时,也穿插指出了现今大学文科科系设置和高校课堂关于神话学的一些问题,因此这也是值得文学教育者关注的一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叶舒宪对比较神话学研究的方法,始终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己进行独立思考与反思的。叶舒宪将重点放到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上,指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叶舒宪在文学人类学研究上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神话学的引领人,他多次提出神话应该从狭小的文学文本的学科中走出来的观念,在近几年的研究中也使得一些学者不断从室内走向田野。如他的《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一书,就是跳出小传统文字的束缚,着重运用大传统的研究方法去重新审视历史,解读中国的神话,这对于重构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本土特质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书中两位作者对比较神话学知识体系的梳理与反思,可以说是对比较神话学知识的最直观的传播方式,他们对比较神话学研究知识的梳理使得研究比较神话学的学者可以掌握最前沿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套系统、整体的研究思维。书中着重强调中国比较神话学研究的创新性。《比较神话学在中国》体现了叶舒宪庞大的神话学理论知识。本书也是通过“比较”一词,体现神话学研究的高度跨学科性以及研究所需要的强大的神话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本书一方面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选择性地分析了中西方一些著作以及理论家对神话学所做出的贡献,肯定了西方比较神话学研究对中国比较神话学研究的重要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叶舒宪指出了当代中国比较神话学发展所存在的困境,指出了中国比较神话学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与突破的地方。总体来说,《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方面,都为当代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众所周知,当代研究神话学的学者们受到叶舒宪的影响越来越大,他所提出的“四重证据法”对神话学的研究更是起到了不可言说的作用,用图像来证明神话历史的存在,可谓是最具有实证性的研究。“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阶段性成果《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通过图像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存在的历史古物,使得我们不得不在神话研究中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新历史。而《比较神话学在中国》的出版,也对我们了解比较神话学的历史脉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叶舒宪,谭佳.比较神话学在中国[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叶舒宪.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

特约编辑 孙正国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Chinese Myt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ComparativeMythologyinChina

LuJihong

(College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Xi`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Xi`an710128)

ComparativeMythologyinChinacomb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mparative mythology,reflects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mythology,from a new perspective to examine and interpret the pioneering nature of comparative mythology,points out the possible direction for the study of comparative mythology in China.Whethe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mythology,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methods,this book plays the role of navigation for comparative mythology.

Ye Shuxian;comparative mythology in China;reflection;open up

2016-12-10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CZW2010Y046)

路季红(1991-),女,陕西延安人,硕士研究生。

B932

A

1673-1395 (2017)01-0006-03

猜你喜欢

神话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东方神话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