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网络舆情引导问题探析

2017-03-22李川

商情 2017年2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舆论

李川

(边防学院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

网络舆情引导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网络舆情复杂多变,极大地影响着广大网民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认知和判断。本文试图分析负向舆情发生和蔓延的原因,并对舆情引导工作的开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网络舆情引导

一、准确把握舆情引导重点

一是重大理论问题。涉及到党、国家、军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往往时效性要求不高,但辩证性、理论性、政治性非常强,它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制度的理解与认同,关系到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稳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现实数据作支撑,往往难以对错误思潮进行有效的驳斥和引导,容易被敌对势力所利用。二是历史虚无主义。互联网上敌对势力往往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假借探源人性、还原历史等手法,抹黑领袖和英雄,否定我党我军历史传统,篡改历史定论、为反面人物翻案,用野史稗史代替正史信史。进而误导网民的认知,降低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感,诱导民众对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产生质疑。

二、负向舆论形成并快速蔓延的原因

(一)敌对势力履行“使命任务”

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继续以冷战思维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以中国为假想敌,不但在军事和经济上打压中国,更是在意识形态上对中国进行不间断的打击和破坏。2012年美国总统参选人、前驻中国大使洪博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应该联合互联网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扳倒中国。……这就是我(如果)当上总统所要做的。”杜勒斯曾说:“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他们的脑子搞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的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就成为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颠覆渗透的新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一些网络上消极的舆论风暴往往可见敌对势力幕后的影子。

(二)利益驱动促使网站推波助澜

网络传媒在报道新闻和传达信息中,通常包含着是非善恶、进步和落后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媒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与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然而,由于任何一家商业资讯类门户网站,广告收入都是这些网站重要的收入来源。在利益驱使下,各大网站为不断地提高其点击量,以发布吸人眼球、耸人听闻的新闻来满足网民的猎奇心理,从而确保其广告收入,放弃了其在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中的责任,客观上为负面舆情的产生和发酵推波助澜。

(三)普通网民复杂心理作怪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一定程度上助长和放大了普通网民的好奇、不满发泄、从众等复杂心理。心理学认为,新鲜的事物对人产生的刺激要远大于人所熟悉的事物,而人具有强大的了解新鲜事物的动机与倾向。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就是对人这一心理机制的生动诠释。同时,网络上对现实生活不满的人总是以一种批判的心态和批评的角度看待问题,促成了一种“现实社会一无是处”的网络舆论氛围。从众心理也是普通网民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对多数意见会持较为信任的态度。可以说,上述的普通网民的复杂心理,使得网络上负向舆论一旦形成,就得以迅速蔓延。

三、理清网络舆情引导的思路

德国学者E·诺依曼认为舆论是社会的皮肤,这意味着,舆论的过于分散,并不利于社会的整合,舆论的极度混乱甚至可能会带来社会的崩溃。所以网络时代仍然需要形成一定的主流舆论。

(一)正面宣传为主,主动加强引导

要梳理话题体系,搞好议程设置。按照习主席提出的“三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对引导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有关于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的正向信息,提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通过有选择的宣传报道把社会注意力和社会关心引导到特定的方向和内容上来。要把握受众心理,改进语言风格。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新造的词汇,这些词汇充分地体现出网络语言与传统媒体语言的不同之处,比如讲究短平快、从方言转化、个性且幽默生动等,同时不同的网络媒体,又有着自身特殊的语言习惯。要想开展好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先做好学生,认真分析网络语言风格以及不同媒体平台的语言特点,以灵活的方法手段,顺应网络传播特点,适应网络生态环境,力争讲出能抓住人心又影響广泛的网络语言,让网民想听愿听主动听。

(二)依靠法律武器,净化网络环境

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网络这一虚拟社会同样需要严格的律法来进行规制。由相关法律来划红线,告诉广大网民网络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网络语言是涉网法律所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言论禁区进行明确的规范,教育网民不要轻易碰触。这样不仅对普通网民起到了引导作用,也对隐藏在网络上的西方敌对势力及其他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当明确了网民在网络上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当网络媒体或个体有意或无意特别是别有用心地越过新闻自由的正当界限而引起冲突时,就可以通过司法诉讼程序来解决,进而彰显法律的权威,维护网络活动的正当与自由。对于故意攻击党的历史,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甚至抹黑英雄人物的这样一些网络言论,应积极研究如何引用国家公诉制度和社会公益诉讼制度对其进行制裁。目前我们面对这样的网络言论更多的还是被动还击,陷入自证清白的怪圈。《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内的相关法条大都是些原则性和“兜底”性的表述,对于司法部门处理网络谣言等实际操作带来不小的困难。因此,加快《网络安全法》立法进程是当务之急。

(三)控制负向舆论,积极有效应对

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作用。应加大网络监测力度,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的收集、分析、归纳并判断其性质,充分考虑舆情发起者的影响力、活跃度、负面指数、传播平台类型、媒体形象力等因素,预测舆情走势,从而在第一时间对负向舆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考虑到商业网站巨大的流量和影响力,要对网站从业人员进行登记和管理,对于一些重大的涉党、涉军类信息要统一宣传口径,不得擅自刊发。要扶持自己的“意见领袖”,提升其网络公信力,鼓励帮助其发挥好网络上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