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族银饰品整理归集及价值初析

2017-03-22刘晶晶

商情 2017年2期
关键词:银饰苗家苗族

刘晶晶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管理系)

苗族银饰以其独有的苗家文化为蓝本,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苗族银饰体现着苗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苗族银饰折射出苗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苗族银饰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随着苗族青年一代的汉化以及老一代苗族传统银匠艺人的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银饰濒临灭绝。本文主要是想通过对苗族银饰品的整理和归集来提升人们对苗族银饰价值的重视。

苗族银饰苗银锻制

一、苗族银饰历史简介

“苗银”是苗族银饰的简称,它是苗族民族性的重要特征,是苗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手工艺饰品。“苗银”是苗族人民独有的一种非纯银的金属,一般的含银量在30%左右,也有部分纯度高达80%以上的苗银饰品。苗银饰品的优点是硬度一般较高、可塑性较好,并且不易变色。

苗族银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苗族的祖先是《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皇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中的蚩尤。根据史书记载蚩尤发明了冶炼劳动工具和兵器的技艺,苗族银饰品应运而生。苗族人民自古爱美,他们以各种可见物装饰自己,因为爱美甚至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特殊图案。后来,正如范晔《南齐书》记载“蛮俗,布衣徒跣……兵器以金银为饰。”,苗族人民的兵器开始以金银为装饰品,这也是苗银最早的雏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苗族人民逐渐注意到贵金属银的优点:它的熔点比贵金属金低很多,它的延展性更好、更易于制作各种装饰品,同时它有具有贵金属共同的优点:不易被腐蚀,烁烁放光,相互碰撞还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时,银匠的职业开始出现,银饰逐渐在苗族人群中流行开来。清朝以后,苗银普及开来,《苗俗纪闻》记载“邪无老少……项着银圈,富者多至三四……”。直到清朝晚期,苗银流行达到高潮。随后,苗族人民颠沛流离,但苗银饰品一直延续至今。

二、苗族银饰品种类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大体分为:

1.头饰

银帽,苗语叫“纠”。龙凤图案及数种花草构成顶层;帽檐以花鸟浮雕做装饰;流苏主要是银链或小喇叭形状的银饰。银帽因为耗银多,通常非富贵人家不能制,但家族之间可借用。

銀花太平帽,一般用于集会喜庆之时。状如银帽,前后为两块半圆形银皮,中间圆顶为细银丝,花鸟鱼虫及其他图案皆可,一般是苗族姑娘在春秋包头帕时佩戴在头上,部分女性甚至以太平帽为依托,增加湖绿或桃红细丝线,在青山绿水中尽显诗情画意。

插头银花,苗语为“搜三”。造型多种多样,可以为关公大刀、菊花、梅花等,一般还会装饰湖绿或桃红丝线,多为苗族女性婚嫁、节庆、过年时插在头上的装饰品。

插头银椿花,苗人称为“木比咬”,它是苗族女性插在头帕上的装饰品,图案多以蝴蝶、梅花、白鹤、虾子为主。

银凤冠,一个半圆形银皮,多佩戴在苗族女性的前额,它是苗族17岁以下未出嫁女性的装饰品。

儿童帽饰,多以动物或八仙、菩萨图案为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2.颈饰

项圈,苗语为“果公根”,又名“扭根”、“靠莪根”。小的颈圈一般为300克,大的可达到700克,这种饰品可单独佩戴,也可叠加佩戴,个别地方习俗要求佩戴双数。

扁圈,由无根银轮圈组成,一次重量为95克、104克、110克、120克、130克,每根轮圈成筋脉状,可雕菊花纹饰,两端为公母套钩。苗族妇女佩戴时,公母套钩扣于颈后,刻花部分佩戴在胸前,重点突出,个性鲜明。

盘圈,又叫“叠板项圈”、“靠莪著”,具体分为五匝一盘和七匝一盘。每匝和每匝之间互相叠压,状如罗盘,故名盘圈。清代以前,苗族妇女佩戴很常见,现已不多见,因为稀有性,故很珍贵。

披肩,又称云肩,和流苏类似,苗族妇女多披在衣服上。一件披肩至少需要1公斤左右的白银,先以绣花缎面做底,银饰缝缀其上,胸前焊接七或九组银串,每组银串为两层,底层银串配有钻花镂空的银薄片、上层银串多系有银铃或银刀等。

童项圈,多刻有简单花纹,多配有银锁、银铃等饰物,儿童佩戴在胸前,寓意驱邪赶鬼。

3.胸背饰

牙钎,苗人称为“拍先”,一般重200克,长度为60-80里面。牙钎上端是小银环,方便佩戴之用,钎身多为虫鱼鸟兽缠绕藤草图案,下端为耳挖、小到、铲等实用之物。

针筒,苗人称为“针就莪”,与银针筒链搭配使用,苗族妇女多佩戴在衣襟上。

围裙链子,苗人叫“那西比告”。围裙链子分为两种:一种钩在裙子及妇女脖颈前的银饰品上,装饰之用;另一种是系苗族妇女系围裙之用。

挂扣,苗语叫“拉比告”,它是用银打造成梅花图形再编织成链子,俗语又叫“梅花大链子”。苗人佩戴时,挂在扣袢上,链子悬在右襟处。

银纽,就是银扣,分为珠形、盘形两种款式,一般重10克左右,纹路有荷花纹、梅花纹等。

银花银蝶,小型银饰品,多装饰在衣裤上,也可组合装饰。

银牌,多装饰在苗族妇女的服装上,形状多种多样,银牌表面可凹可凸。

后尾,苗人称为“写兔”,主要由银花银蝶、银藤叶、银牌等连缀而成,可组成百鸟朝凤、二龙戏珠等图案,它是苗女在喜庆重大节日必配之物。

4.镯环

手镯,苗人称为“禾抱”,它的款式众多,可以空心、可以实心。重量从40多克到370克不等,苗族妇女可一手带多支,两手所带需要对称。

儿童银手镯,一般两根为一套,一根配官印,一根配瓜锤,取文武双全的寓意。

指环,就是戒指,苗语叫“奥达”。指环款式众多,分为单戒或套戒。单戒只是一枚,套戒是四枚,除拇指之外其余都带。比较有名的是“呆四连环戒指”,它由四连环组成,环环交错,能分能合,不熟悉的人若拆开难以复合。

耳环,苗语叫“靠媒”,主要由银环下坠银打造的花鸟鱼虫或叶片组成。苗族妇女日常生活佩戴。

三、苗族银饰主要价值

(一)历史文化价值

苗族银饰直接映射出苗族社会发展的变迁。苗族银饰的造型、组合图案是苗族历史真实的写照。关于苗族的历史目前没有文字的详细记录,苗族人民只能从本民族的服饰、手工艺品窥见一斑。而苗银饰品可以说是苗族服饰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荷载了苗家文化的历史。聪慧的苗家人把历史的农耕喜悦、骏马雄狮、凤冠银盆都融进了苗族银饰中。“苗银”有助于我们更真实更全面的去认识苗族人民的历史。

苗银是苗族文化的一部分。苗银反映了苗族的宗教观念,蝴蝶、龙、凤、狗等图案是苗银的主角,这些都反映了苗家人的原始崇拜符号,“接龙帽”甚至是苗族执行宗教仪式不可缺少的道具。苗银是苗族节庆文化的精髓,它是苗族盛装中的精华,是苗族女性展示财富、争芳斗艳的工具,它真实地表达着苗族人民对幸福吉祥的渴望。苗银体现着苗家人的生存智慧,苗族人的浪漫主义、积极乐观的生存观念都在苗银中刚得到很好的体现,苗银展示出鲜明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艺术价值

苗银是苗族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其华丽的表现手法、精湛的锻制工艺、独特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

苗银是苗族人民的吉祥之物。苗家人认为:银质地柔软洁白,象征着具有崇高美德的理想女性。并且白银烁烁放光,惹人喜爱,甚至苗家人多对自己女孩子取名为银。苗银具有区分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礼仪的功能。举例来说,女儿进入青春期,母亲会为女儿带上耳环,女儿出嫁时,母亲要为女儿换上坠蝶耳环。

苗银饰品图案多以自然为主,整体构图丰富多彩又富于变化,粗细不一、长短不齐的线条或写实或夸张将各色花鸟鱼虫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它反映的是苗族审美观点的独特性。在表现手法上,苗族银饰尤其善于幻象与真像交织、抽象与具体并用的方式,它将现实的世界打散,重新排列组合成独特的艺术形象,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比如苗银上的鱼纹图案像极汉族的太极图案,但意义却不同。苗族银饰记录和体现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美学价值、艺术价值显而易见。

(三)经济价值

长期以来,苗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毗邻居住或是杂居,互通有无族际关系明确。苗家人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元素,精心设计、打造流传下来的苗族银饰,不仅仅是民族工艺品,它是苗家人历史和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延伸,苗银的价值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2008年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明了中国社会对“苗银”的认同。这些年金银饰品市场日趋繁荣,本文作者正是看中了“苗银”独有的经济价值,希望能将“苗银”成功的推向天津乃是全国的市场。

四、苗族银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的濒危与保护

目前,我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没有得到良好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断层现象明显。苗银源于苗族,但是苗银锻造后继乏人,苗族逐渐被汉族同化,由于农业区的逐渐消失,旅游业残暴的剥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会。回顾历史,苗家人从清朝末年就开始有了自己的银匠。但新中国成立后,“破四旧”使得绝大多数银匠改行,作坊废除,苗族银饰的发展受到毁灭性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苗银的传承得以恢复,在90年代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小高峰。随着这些银匠步入老年,银匠青黄不接,苗银处于濒危的状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苗银濒危的原因:

1.银匠继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

2.苗银锻制工艺复杂,传承起来不容易;然后是苗银款式要秉承祖先遗志,不可擅自改动,但原生态银饰流失严重;

3.最重要的是苗银市场需求很小,并且还在逐渐萎缩。

五、总结

苗族银饰体现着苗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苗族银饰折射出苗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苗族银饰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但随着苗族青年一代的汉化以及老一代苗族传统银匠艺人的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银饰濒临灭绝。既然苗银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保护是必须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建立苗族银饰的保护制度。但想要苗银重生,良性资本的进入、“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力量可以成为支柱。保护苗银的一条捷径是专业人员仔细研究苗银制品的销售市场,运用现代市场营销手段,让“苗银”饰品与现代时尚消费接轨,透过市场机制可自然形成新的苗族银饰产业链条。等到苗银饰品广泛传播开来,新苗人必然会主动传承老银匠的技艺,苗银文化便不会失传。

参考文献:

[1]田特平.湘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M].北京:湖南师范大学出版,2010.

[2]李延贵,张山,周光大.苗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6.

(上接第197页)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把平行四边形剪一刀剪成两个大小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剪使概念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在巩固中又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概念系统的建立。由于数学概念具有确定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学生的认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而小学数学知识又是分段进行,概念教学也是分段安排的。因此,教學概念,既要重视概念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不要在一个知识段中把概念讲“死”,以免影响概念的发展和提高,也不要过早地抽象而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有计划地发展概念的含义,按阶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使前一阶段的教学为后一阶段的概念发展做好孕伏。概念总是一个一个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概念常常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放在一起,寻找概念之间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组成概念系统,使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也利于对知识的检索、提取和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概念系统的建立可以按知识内在的联系,也可以用增加概念的内涵。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反思、梳理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中梯形的建构就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并利用集合图来进行的:先让学生介绍梯形,通过介绍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梳理,是系统建构的基础;再让学生用图示表示梯形、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促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这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建构,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梯形。

总之,概念的抽象性和准确性在揭示概念的内涵、抽象概念的定义时对培养和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严密、精炼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内部的、外部的语言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更高水平的逻辑思维转化,思维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让我们广大同仁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工作,保障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百花齐放,博采众长,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曾小锦.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模式.研修日志.

[2]“绿色圃教育网.小学数学概念四环节教学谈.

[3]刘娟娟.小学数学概念及其教学.

[4]付梅.浅谈数学概念教学.

猜你喜欢

银饰苗家苗族
高浮雕银饰
补妆
苗家歇饮
一颗柿子
苗家小阿妹
醉了雷山(敬酒歌)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苗族老照片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